第七十章 郊迎
字數:4030 加入書籤
徐朗的這個問題即便是相裏金,臉色也不經微微一變。
這個話題在如今的朝廷可謂是諱莫如深。
當今皇位有兩個候選人,一個是李從珂幼子,皇子李重瑞,一個是雍王之子,皇孫李承祚。
若是雍王為太子,那皇位就該由雍王一係繼承,但雍王偏偏還沒被冊封為太子,那李重瑞也就有了接位的可能。
皇位到底給誰主要得看李幼澄的態度,現在誰也不知道李幼澄到底是怎麽想的,李幼澄不提其他人也不敢主動提,萬一站錯了隊被以後的皇帝嫉恨,這可不是好事。
畢竟誰當皇帝不是當,這兩個小孩和他們都沒什麽利害關係,沒必要為了這事給自己找麻煩。
相裏金剛想告誡一下徐朗,一名親兵匆匆來報道“大帥,先鋒將軍許安率軍已接近華州。”
……
許安率軍回朝報捷,但他隻是先鋒,相裏金才是主帥,自然得和相裏金一起回去。
在華州城外休息了一夜,在與相裏金匯合之後兩人客套了一番,隨即便合軍一起向潼關行去。
在離潼關大概十五裏地的時候,有禮部引導官員騎馬前來,稱監國已攜文武百官在潼關外等候。
相裏金和許安皆是一驚,監國親率文武郊迎,一般隻有挽救國家危亡或者大破外敵開疆擴土這般軍功才會有這般待遇。
雖然此戰破同州、收華州,勉勉強強也搭的上挽救國家危亡的邊,而監國也不是皇帝,但這等禮節也還是太重了。
兩人當即命令手下軍隊加快速度。
臨近潼關之時,許安騎馬跟在相裏金之後,已經遠遠能夠看見監國儀仗。
李幼澄此刻頭戴冕冠,垂有九旒,身穿袞服,正端坐象輅之內,車前則是赤旗飄揚。
在離儀仗大概百米的距離時,許安和相裏金對視一眼隨即下馬,快步走到禦駕之前大禮參拜道“臣許安(相裏金)參見監國,監國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幼澄從車上緩步而下,伸手虛扶起二人“二位將軍請起,此戰二位將軍破同州,複華州,活捉叛將安重霸,居功至偉,真乃國之棟梁。”
相裏金連忙謙虛道“此乃托監國鴻福,也是三軍將士用命,微臣不敢居功。”
許安也接著道“區區小功,何敢勞殿下親駕郊迎,臣惶恐。”
李幼澄則不經微微一笑“兩位將軍過謙了,此役二位將軍居功至偉,實乃我大唐之棟梁,再大的禮節二位也承受的起。”
說罷拉著兩人就上了象輅。
郊外親迎,同車而坐。這等榮耀,就算是相裏金也不經麵色漲的通紅。
唯一可惜的是這裏是潼關,城內沒有百姓,否則還可以接受一下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禦駕之內,李幼澄示意侍女給二人上車,隨後才道“二位愛卿回來的及時,正好孤有幾件為難事,想要與二位愛卿商議。”
“殿下請說。”相裏金和許安齊齊道。
李幼澄點了點頭開口道“三日前,禮部尚書王權上書,奏請孤移駕長安,二位愛卿如何看。”
相裏金和許安對視一眼,相裏金略一思索道“長安乃是故都,如今又已歸附,殿下遲早是要去的,隻是如今長安西臨乾州,北臨耀州,二地態度如今尚不可知,現在過去,怕是有些風險。
不過可以擇一重將先行前往長安接管長安城防,確保長安穩固,再等乾州、耀州之地歸附,殿下就可安心移駕長安。”
“不錯,太尉所言有理,殿下千金之軀,一切當以安全為先。”許安也點了點頭讚同說道。
李幼澄不置可否,繼續說道“這第二件事,韓相日前派人傳信回來,信中說李從曮願意歸順大唐,隻是有條件。”
許安眉頭不經一皺“殿下開出的條件已經極為優厚,封岐王,許樞密使之職,還允許由他推薦下一任鳳翔節度使,他還想要怎麽樣。”
李幼澄微微歎了口氣道“韓相信中說,他想要輔政大臣的身份。”
“萬萬不可。”此話一出,許安和相裏金幾乎異口同聲的反對。
以李從曮的實力一旦入朝,要是再有輔政的身份,那幾乎可以撇開李幼澄單幹了,那架空李幼澄也隻是時間問題。
許安作為皇黨一脈自然不會容忍這種事情發生。
而相裏金也不願意頭上多一個爹,所以兩人在這方麵的意見倒是相當一致。
李幼澄點了點頭開口道“孤也是如此認為,隻是李從曮實力強大,拉攏也好安撫也罷,朝廷不做些讓步是不可能的。”
“那殿下的意思是……?”許安問道。
“孤和朝臣商議,覺得可以授他樞密使之職並兼任同平章事,加侍中銜。”
許安倒是還好,但相裏金此刻的眼神則變的極為複雜。
唐朝如今的政治格局是兩府(樞密院、政事堂)分治。
正所謂樞密統兵、政事治民。
但實際上,因為天下割據,常年戰亂的原因,朝廷一直堅持軍事優先的原則。
因此樞密院因為掌軍權成為“第一府”,而政事堂則逐漸淪為“輔助行政”角色。
而樞密使一旦兼任同平章事,必是首相,相當於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後唐立國以來,曾有兩人擔任過類似的職務,分別是郭崇韜和安重誨,皆是總攬朝政,權傾天下。
相裏金作為後唐四朝老臣,算上如今的李幼澄已經是第五朝,經曆過那個時代。
宰相說殺就殺,藩鎮將領也是說殺就殺,甚至能越過皇帝對朝政進行決策。
而李從曮一旦擔任這個職務他的權勢會更加的恐怖,因為他後麵還站著一個統兵近十萬,且對他岐王一脈忠心耿耿的強大藩鎮。
如此一來,李從曮即便無輔政之名,但也有了輔政之實。
他心裏頓時下了決定,還是老老實實去當他的判六軍諸衛事吧,樞密副使、同平章事什麽的還是算了吧,去了也是當橡皮圖章。
李幼澄心裏也是無奈歎了口氣,她也不願意朝中出這麽一個權臣,但沒辦法,現在是朝廷需要鳳翔鎮,而不是鳳翔鎮需要朝廷,李從曮隨時可以轉投石敬瑭麾下,所以李幼澄的價碼隻能往高了開。
君臣三人一路商議,而車隊也很快到達潼關關城之內。
在經過一場盛大的獻捷儀式之後,許安和相裏金便各自回府休息,而五日後則會舉行李幼澄監國之後的第一次大朝。
接下來的幾天,李幼澄陸續單獨召見了一幹重臣,三天後,許安也得到了召見。
許安心裏清楚,這比起後日的大朝,這才是能夠決定朝堂局勢的對話。
來到臨時行宮的正廳之外,李幼澄已經在廳內等候。
許安深吸一口氣,進殿之後恭敬道“臣許安見過監國殿下,監國千歲千歲千千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