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 章 娘,你這是去了哪裏做客
字數:3559 加入書籤
陳氏誠惶誠恐的走了過來,牽扯著臉皮笑道:“二小姐,夫人有請。”
喬疏看了她一眼,十幾年前,在那個陰雨天對她笑的和藹告訴她母親在小閣樓上等她,這人她不會留下。
裴氏像是一尊雕像坐在堂中上首太師椅中,聽見腳步聲抬眼:“你當真把我和喬鶯的事情告訴了老茶坊?”
“隻是相同版本的別人家的故事。”喬疏淡然道。
裴氏苦笑道:“還留了一份情?”
“嗯。”
“跟你父親一樣!”
喬疏不知道裴氏這句話是表揚她呢還是在貶損她,但是她肯定是獨一無二的。
“我跟我父親不一樣,我更講究利益,而不是把一切都藏在心裏獨自承受。”喬疏笑道,一雙澄澈明亮的眼睛如同天邊的晨星。
裴氏曾經滿心滿意裏都是這樣一雙眼睛,心悅並為之驕傲!但是逝者已矣!
前不久裴氏也看見過這樣一雙眼睛,她怔了怔,突然想到什麽盯著喬疏看:“那兩個鋪子是你買走了的?!那個夫人就是你?!”
“是我。”喬疏清脆應下,承認的幹脆利落,不隱瞞不遮蓋,也無需對方去猜。
“這回倒是承認了,不再遮遮掩掩了。”裴氏哂笑道,也隻是一個賊!
“幹嘛要遮掩,沒有這麽爽的買賣了。”喬疏笑的開心笑的邪肆。
“你為什麽要跟裴茂合作來坑自家的東西?”裴氏覺的這樣的喬疏極礙她的眼,眼神中不由得帶著慍怒質問,那威嚴是她多年在宅院裏做當家主母養成的。
“跟他合作的不是我,而是你。是你給了他騙走喬家財產的機會,而我用自己的銀子保住了那兩個鋪子幸免於落入他人之手。你該明白,裴茂沒有把鋪子賣給我便會賣給別人。”
這一點裴氏也不會想不到。
“你現在怕不隻是握著喬家一半的財產了,這一點你該如何解釋?”裴氏皺緊眉頭,還想把東西拽回來一點。
喬疏眉頭輕挑:“沒什麽可解釋的,自從母親把那兩個鋪子的地契拿給裴茂的時候它們就不屬於喬家的東西了。所以它們在我這裏也不存在喬家鋪子這樣的說法。”
“好,好,你都算計好了,幹的多漂亮!”裴氏無奈的閉上眼睛,頗有一種自認倒黴的樣子。
“要論起算計,還是母親最會算計,移花接木喬鶯成了喬家的大小姐,暗度成倉裴茂由侄子變成了兒子。隻是人心難測,空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你這樣能幹,怎麽就不問問你父親當年得了什麽病?死的冤不冤?”裴氏嘲笑自命不凡的喬疏,試圖從她臉上看出一絲波動來。
但,沒有!一絲波動都沒有!喬疏隻是怔怔地看著她,好像在問:你究竟想說什麽?
裴氏輕歎一聲,語氣平淡,像是在講一個很久以前的故事:“你父親他在外任職,有一天杜常把他送了回來,說老爺病了。他確實病了,身體消瘦的厲害,在家那段時間還經常吐血。我也曾偷偷問杜常老爺在外麵可是遇到了什麽,怎會年紀輕輕的身體這般糟糕。他沒有說。但是我想他應該知道些什麽,大概是被你父親叮囑了才不肯說。”
喬疏不覺的自己跟裴氏之間是能夠合作共贏交付真心的人,盡管她被喬鶯一眾人搞的有點喪氣灰敗,自己再摁了一腳上去,把她踩了個結實。但是她們沒有共同的目標和向往,一切她留心便是。
“母親告訴我這些,意欲何為?若是真有什麽隱情,妻為夫報仇也未嚐不可。”
裴氏少了耐心:“隨你,反正你父親也不指望誰為他出氣什麽的。隻是他那麽愛你,你就不想知道他當年究竟遭遇了什麽嗎?”
喬疏站起身來,屈膝辭行:“母親,女兒回房了!”
“我告訴你是想還他一點恩情!”裴氏的聲音從後麵傳了上來,但,喬疏已經邁著腳步走出了廳堂。
她牽動嘴角囁嚅:“家市,你為什麽要這樣遷就愛護我?”以手遮臉,哭泣出聲。
翌日,喬疏攜帶地契接管了茶葉鋪子,陳氏夫君抱出來的賬本進出賬多有漏洞。
喬疏便以此為由辭退了他,請愛茶的楚觀當了管事之人。
楚觀受寵若驚,隻擔心自己做的不好,倒是楚默鼓勵支持看好他。
楚觀也是一個文人,雖然做過小官,奈何性情耿直,受到同僚排擠,如今兩袖清風在家平淡度日,楚默認為他找點事情做也能把自己的心情放寬。
裴氏身邊,喬疏也辭退了經常在裴氏麵前嚼舌根的陳氏,讓汪嫂照顧她的起居飲食來。
裴氏一改常態並無二話,任由喬疏安排。
喬鶯嫁給傅員外後,再沒有回過喬家來看望裴氏。
出門三日才回家的喬疏一進宅子便被人圍了個嚴嚴實實。
首先奔跑上來的是正休沐在家的團子:“娘,你這是去了哪裏做客?怎麽三天沒有回來?莫不是還有比顏叔叔家酒樓裏的好菜好飯更吸引人的地方?”
顏青馬上舉著花鳥扇子指天發誓道:“團子,天底下顏叔叔家的飯菜是最好吃的,隻有第一沒有第二。”
“那娘為何……”團子皺眉了。
李冬湊過來說:“你娘幹大事去了。有一句話說的好,不入虎穴……啥來著。”
李冬記了半句,忘了半句,劉明湊過來補全:“焉得虎子。”
“對。”李冬使勁拍了一下劉明的肩膀,讚揚劉明在關鍵時候救他於“水火”之間,讓他文雅了一回。
劉明冷不丁被他拍了一個斜肩,向李冬甩了一個眼刀子過去。
這句話出自楚默之口,昨日,楚默受父親之托跟著謝成團子來了一趟宅子,看望上了年紀的邱貴。
邱貴見過楚觀一麵,那是喬家市新聘邱果的時候,邱貴去縣城裏探望女兒遇見的。聽說他還健在,便讓自己兒子來問候一聲。
當時李冬幾人都在感慨宅子空蕩蕩的少了不該少的人,楚默便用上了這句話。
李冬劉明一眾人兩耳立即豎了起來,覺的說的很好,把他們那種因為暫別錯覺為分別之情一掃而光。
隻是他們記得不夠好,兩人才湊出了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