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鍍金身

字數:4149   加入書籤

A+A-


    此時已經接近3月份,關於文學保送的熱度逐漸降低。
    但是這篇名為《關於作者顧遠先生捐贈版稅收益的說明》的簡短公告,再度引發熱議。
    “回饋那些賦予本書靈魂的人們,看看人家這話說得多好。”
    “我去,一個高中生格局這麽大嗎?”
    “嚴格來說,已經算是準大學生了。”
    “看看附件,說是1月中旬顧遠就已經和出版社說明了,委托他們代管此事,怎麽現在才說出來?”
    “很簡單,上市之前公布,肯定會有人稱顧遠是在用慈善為書籍營銷。”
    “確實,現在來看,顧遠的舉動就顯得純粹而自然……”
    顧遠平靜地放下手機。
    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公告中所說的。
    從他們的故事裏汲取了力量與靈感,自然要對他們進行反饋。
    至於為什麽不在書籍上市前宣布?
    自然是避免動機不純的指控,畢竟顧遠的目的是在履行責任,而非彰顯道德。
    而顧遠最終決定公布此事而不是默默捐贈,也是為了避免無端的爭議。
    畢竟顧遠屬於從他們故事中獲利,如果對他們真實的苦難無動於衷,很容易被認為是消費悲劇的掠奪者。
    所以顧遠可以預見這方麵的爭議,為什麽還要藏著掖著?
    難道是等被嘲諷了再公布來打廣大網友的臉?
    顧遠還沒有這種受虐傾向和低級趣味。
    而與此同時,國家文典出版社已經對《追風箏的人》完成三審三校以及插圖製作等準備工作。
    正式投入印刷工作。
    並且同步啟動了專業文學翻譯,譯者甚至是精通目標語言的大文學家,而非普通譯者。
    3月4日,《追風箏的人》正式版全國上市,首日銷量突破30萬。
    3月6日,一篇來自人某日報的新聞報道刊發在社交媒體上。
    【青春執筆連接世界,稿酬捐贈踐行擔當——青年作家顧遠新作《追風箏的人》正式上市引關注】
    “日前,青年作家顧遠的長篇小說《追風箏的人》全國正式上市。”
    “這部由國家文典出版社精心編印、配有專業插畫師創作係列插圖的最新版本,首日即創下30萬冊的銷售佳績,在文學界與讀者群體中持續引發熱烈反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新書上市前,顧遠已通過個人社交平台宣布,將把本書20%的版稅收益捐贈給聯合國難民署,專項用於阿國兒童的教育援助項目。”
    “這一決定,讓這部本就因深刻主題與成熟文筆備受讚譽的作品,更添一層溫暖的光輝。”
    “《追風箏的人》以阿國戰亂為背景,圍繞罪責與救贖展開敘事。尤為難得的是,這部展現深厚人文關懷的作品出自一位剛滿十八歲的青年之手。”
    “據悉,為真實呈現故事內核,顧遠曾利用學業間隙親赴中東地區實地調研,在難民營中傾聽記錄,將所見所感化為筆下血肉。”
    “‘一個十七歲的少年……唯有真誠與謙卑。’顧遠在本書序言中這樣寫道。而他的恩師、文壇泰鬥唐硯章先生這樣評價道:‘這部作品展現的……’”
    “……”
    “顧遠的舉動,也為全社會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樹立了積極的榜樣。”
    “評論家認為,《追風箏的人》標誌著顧遠已完成從文學新秀到成熟作家的蛻變。”
    “這部作品不僅展現了其卓越的文學潛力,更難得的是展現了華國年輕一代胸懷天下、關注人類共同命運的國際視野和文化自信。”
    “據悉,此前已在國家級文學競賽中斬獲佳績並獲得頂尖學府保送資格的顧遠,今秋即將步入大學校園。”
    “他表示,將繼續堅持‘謙卑與真誠’的創作初心,在文學道路上砥礪前行。”
    這篇大篇幅的報道一出,如同巨石投入水麵,漣漪迅速擴散至各個層麵。
    在媒體層麵上,呈現席卷之勢。
    所有主流媒體、門戶網站、地方報章立即跟進,進行轉載和深度解讀。
    其次在教育層麵顧遠被正式樹立為標杆,他的事跡走進數不清的中小學生課堂,成為“新時代青年擔當”的完美案例。
    “顧遠他……配嗎?”
    當如此巨大的聲勢在互聯網上被掀起時,這是無數網友內心的第一反應。
    然後他們仔細回想了一下顧遠一直以來的事跡,發現他好像還真的……配!
    成績過硬。
    全國第一,保送頂尖學府,首日銷量30萬冊,文學成就是實實在在的。
    行為過硬。
    實地考察,捐贈巨額版稅,其行動路徑清晰且真誠,經得起推敲和檢驗。
    理念過硬。
    真誠與謙卑,平視視角,橋梁比喻,他的創作觀與主流倡導的價值觀高度契合。
    總而言之,兼具才華、德行與社會責任感的顧遠,足夠當得起一個能激勵一代人的當代青年偶像。
    “原來,不知不覺間,那個喊著‘須知少時淩雲誌’的少年,已經成長到了這般地步。”
    “雖然我也很感慨,但不得不提醒一下,上麵那句話是我們池魚大大說的。”
    “看網文的叉出去!”
    ……
    “小遠,你有什麽想法?”
    唐老和顧遠通著視頻電話。
    “老師……”顧遠沉吟了一下,“他們把我年齡打錯了,我還沒滿18啊?”
    唐老啞然失笑:“少跟我皮,你當誰都跟你一樣過農曆生日啊?”
    顧遠嘿嘿一笑,隨後正色道:“老師,說不開心那太虛偽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沉甸甸的壓力。”
    唐老讚許地點了點頭:“說的沒錯,這是無上的榮光,也是一個沉重的枷鎖。”
    “這篇報道固然給你鍍了個金身。”他感慨著搖了搖頭,“但同時,這也壓縮了你作為一個年輕人允許迷茫、允許犯錯、允許繼續探索的成長空間。”
    “以後你未來的所有言行和作品,都會被放在這個更高的標準下審視,不容有失。”
    “好在,你還有一個故淵的馬甲。”
    顧遠笑著拱了拱手:“嘿嘿,這還要多虧了老師之前的高瞻遠矚。”
    唐老好笑地打斷了他說的話:“好了,少跟我來這套。”
    “言歸正傳,這是一次國家層麵的敘事工程,你被選中作為這個宏大敘事的主角。”
    “這是你個人的幸運,也是你必須用整個未來去承擔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