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羨文班

字數:4474   加入書籤

A+A-


    “還真是你倆啊。”
    顧遠拖著行李箱走進宿舍,一眼就看見兩位已經到了的舍友。
    一位正撅著屁股擦著桌底,一位正往書架上擺放著書籍。
    “哎呦我,顧遠你終於來了。”
    羅輯笨拙地從桌底爬了出來,抱怨道:“這寢室太小了吧,要不咱們在學校附近逛逛,挑個房子買了吧。”
    “哼,一身少爺病。”程思遠將一本名叫《星辰的私語》的書擺放到了書架最順手的位置,“再說了,顧遠要是想出去住,也不可能是和你啊。”
    “額……”羅輯沉思了一會兒,“那買兩套?咱們做鄰居?”
    哪怕是顧遠,也被羅輯震驚了一下。
    “行了,別貧了。”
    “抓緊收拾吧,晚上還有個班會呢。”
    顧遠將行李箱放好,開始清理衛生。
    “三位大作家,我是你們書粉啊!”
    宿舍門推開,一個眉眼清秀,帶著圓框眼鏡的男生走了進來。
    “我叫周景,你們叫我阿景就好。”
    這個家夥倒是很熱情。
    “阿景?”羅輯眉毛一挑,“你是哪裏人?”
    “粵省的。”周景臉上帶著笑。
    “那你普通話倒是挺標準的。”羅輯拄著下巴,突然頓了頓,露出一副看熱鬧的笑容,“那挺巧的,顧遠是東北人。”
    說著,他把中間的位置空了出來,讓顧遠和周景隔空相對。
    “什麽魔怔人……”顧遠吐槽。
    他走上前,和周景友好地握了握手:“你好,我是顧遠。”
    “哈嘍,你還用自我介紹?我都說了我是你書迷啊,你當我是客套啊。”
    周景有著與外貌不符的開朗,他大大咧咧地拍著顧遠的肩膀。
    “哦?那你最喜歡哪本書?”
    “你的出道作。”
    一旁的程思遠接過話頭:“《追風箏的人》固然很好,但是我更喜歡《星辰的私語》,我覺得裏麵蘊含的情感……”
    “不,程哥,我說的不是《追風箏的人》。”周景搖了搖頭,打斷了他。
    “我喜歡的是《你的名字》。”
    他似笑非笑。
    現場氣氛凝固了片刻。
    顧遠眨了眨眼,最終說道:
    “阿景,我沒寫過一本名叫《程思遠》的書哦。”
    顧遠的反應,令周景更加確定了自己內心的猜測。
    他沒再糾纏,而是微微一笑:“那可能是我記錯了,顧哥。”
    ……
    去食堂吃過晚飯,一行四人前往教室。
    “所以,你是做短視頻的?”
    羅輯拿著手機:“你叫什麽,我搜搜。”
    “景言周記。”
    羅輯動作一頓,他不可置信地抬頭:“你是景言周記?”
    周景矜持地點了點頭。
    顧遠也投來了詫異的目光。
    這個景言周記單單在某音平台就已經超過了六百萬粉絲。
    他的短視頻係列每條都屬於現象級,劇本結構和人物塑造都被人津津樂道。
    “那你咋來學文學了呢?不去北影學當導演?”
    “鏡頭再美,缺乏文學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厚度,也是白搭。”周景言簡意賅。
    四人說話之間,已經走進了今晚開班會的教室。
    講台上正站著一位氣質儒雅,五十歲左右的教授。
    台下則是一張張年輕又充滿傲氣的麵龐。
    等再過了十分鍾左右,人員到齊,班會正式開始。
    “諸位。”教授開口,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到每個角落。
    “我的名字叫做江臨風,是你們未來四年的班主任,兼首席導師。”
    “在座的,有競賽保送的天之驕子,有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的降分英傑,還有……跨界鬼才。”
    底下適時地響起了一陣輕鬆的低笑聲。
    “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咱們這個班,為什麽叫羨文班。”
    江臨風教授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蒼勁有力的“孫羨文”三個字。
    “但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一下。”
    “孫羨文先生,我國現代文學史與教育史上真正的泰山北鬥。”
    “他是燕大曆史上最傳奇的文學院長之一,畢生倡導‘知行合一,古今並用’。”
    “他堅信,一流的作家必須是思想家,一流的創作者必須同時是嚴謹的學者。”
    “他的一生,都在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這一代人,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為中文世界開疆拓土?”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深沉:“而這個班,就是他的答案。”
    “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作家,甚至不是培養學者。”
    他的聲音陡然提升:“我們是在培養文學的戰略家。”
    “未來,你們中有人會用小說定義一代人的精神麵貌,有人會用理論重塑文學體係,甚至有人會讓華國故事席卷全球。”
    “這,就是羨文班存在的意義。”
    台下,所有學生的眼神都亮了起來,就連最漫不經心的也坐直了身體。
    “我們的班訓,隻有六個字,是孫老先生的手書:‘融古今,貫中西’。”
    江教授環視眾人:“在這裏,沒有文學的鄙視鏈,我們的班風,就是極致的個性,與極致的相互成就。”
    這時,他的目光落在了教室中後排一個身影。
    “舉個例子,顧遠。”
    全場的目光瞬間聚焦。
    顧遠微微一怔,但很快恢複了平靜。
    “你的《追風箏的人》,成功地將中國視角融入了世界性議題,這是‘貫中西’的初步嚐試。”
    “但你告訴我,你在伊國難民營裏,除了故事,有沒有思考過更深層的問題。”
    “比如,你作為一個外來者,如何跨越書寫他人苦難的敘事倫理邊界?”
    顧遠沉吟了一下,認真回答:“思考過,我認為是真誠與謙卑,所以我聘用了文化顧問,並將部分收益回饋。”
    “很好!”江教授眼中閃過讚許,“但這還不夠係統。”
    “在羨文班,會有專門的《文學倫理與敘事責任》課程,幫你確立紮實的理論基礎。”
    這番話,向全班初步展示了羨文班的培養方式。
    “好了,理論說完,現在,讓我們認識一下彼此。”
    江教授笑道:“從第一排開始,簡單自我介紹,說說你是誰,以及你最想在這個班裏學到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