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陛下,您還上朝嗎?

字數:7286   加入書籤

A+A-


    “陛下今日可會臨朝?”
    “再等等吧,王公公還未出來傳話。”
    “前陣子黃台吉率十萬建奴繞道蒙古,兵鋒直逼北京城下……如此潑天大禍,陛下依舊半步不出永壽宮。”
    “唉,自鏟除魏忠賢後,陛下就仿佛變了個人。”
    “周禦史慎言!”
    紫禁城,永壽宮外。
    數十名身著緋袍、青袍的朝廷大員三五成群,在冬日寒風中竊竊私語。
    人人臉上都交織著不安。
    直到宮門打開縫隙。
    司禮監秉筆太監、提督東廠的王承恩,彎著腰從裏麵挪了出來。
    他轉過身,麵對一眾翹首以盼的大臣,臉上堆起慣有的、略帶卑微的笑容:
    “諸位大人,陛下有口諭。”
    眾人立刻屏息凝神,紛紛躬身。
    “朕心有所悟,朝中諸事,仍由內閣並各部臣工依律辦理。”
    話音剛落,人群頓時嘩然。
    “又不上朝?”
    “這……是第幾次了?”
    “幾次?整整一年!”
    “國事艱難,陛下怎能棄臣民不顧……”
    須發皆白的內閣輔臣韓爌上前一步,衝王承恩拱了拱手:
    “王公公,非是臣等不明事理,擾陛下清修。實是軍國大事,已到了非陛下聖斷不可的地步!還請公公再行通傳,老臣韓爌,率百官於此,懇請陛下臨朝!”
    溫體仁與另一位東林幹將、大學士錢龍錫也接連附和:
    “諸多事宜,臣實難專決。”
    “今日若見不到陛下,我等便長跪不起!”
    身後不少官員紛紛應和,擺出了一副死諫的架勢。
    王承恩滿臉無奈,連連作揖:
    “諸位老大人,您們這是——唉,咱家再去說說,咱家可做不得主……”
    他再次轉身推門,將百官憂憤的視線隔絕在外。
    大殿深處,帷幔低垂。
    明明是寒冬臘月,永壽宮內卻連取暖的炭盆也未生一個,讓王承恩不由哈氣。
    唯有幾縷光線從高窗斜射下來,照亮一個身著樸素道袍的年輕身影。
    他身形消瘦,在帷幔的半遮半掩下,隱約可見其清俊的輪廓和緊抿的嘴唇。
    正是當今天子,崇禎皇帝——
    朱由檢。
    王承恩快步上前,在離那身影丈許遠處便跪倒在地:
    “皇爺,奴婢回來了。閣老他們不肯走,說建奴圍京,天大的幹係,內閣擔待不起,定要請皇爺出去主持大局……”
    聲音帶上了哭腔。
    既是冷的,也是真的害怕。
    蒲團上的崇禎帝緩緩睜開雙眼。
    那是一雙怎樣的眼睛?
    漆黑、深邃,宛如古井寒潭。
    看不到絲毫少年天子應有的急躁、惶恐或者憤怒,隻有一種近乎漠然的平靜。
    “朕,聽見了。”
    王承恩猛地一顫,下意識地抬頭。
    他是信王府出來的老人,是從朱由檢還是信王時,就貼身伺候的大伴。
    看著這位主子從藩王變成執掌天下的帝王,沒有人比他更了解原來的陛下——
    敏感、多疑、急躁、渴望建功立業,卻又常常力不從心。
    可從年初開始,陛下仿佛一夜之間……
    換了個人。
    先是毫無征兆地,將所有朝政事務全權甩給了內閣。
    然後便搬進了這永壽宮,一心修道,不問外事。
    永壽宮!
    這可是世宗嘉靖皇帝,在“壬寅宮變”後移居、修道、乃至最終駕崩的地方。
    陛下選擇這裏,起初可把朝臣們嚇得不輕,以為新君要效仿嘉靖老祖,玩一出“垂拱而治”、駕馭群臣的把戲。
    那段時間,朝廷上下可謂是人心惶惶。
    可很快,大家就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
    陛下是真的甩手不管了!
    奏折不看,朝會不上,連最關鍵的官員任免和軍事部署都懶得過問,徹底成了撒手掌櫃。
    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終於可以大展拳腳,實現眾正盈朝的政治理想了。
    然而好景不長。
    東林黨元老韓爌等官員很快發現:
    有些關乎國本、關乎士林清議、關乎身後名的重大決斷——
    簡稱“黑鍋”。
    他們是絕對不敢,也不想獨自背起來的。
    就比如今年十月,後金大汗黃台吉親率大軍,繞道蒙古,從大安口、龍井關、喜峰口多處破關而入。
    奇恥大辱,塌天大禍,意味著總得有人來負這個責。
    誰來負?
    自然是前線督師、誇下海口“五年複遼”的袁崇煥。
    以及當初舉薦、支持袁崇煥的朝中大臣,首當其衝便是錢龍錫!
    所以,他們今天必須逼皇帝出來,必須讓皇帝“聖心獨斷”,把這罪責定下。
    王承恩雖不完全明白其中所有關竅,但對崇禎帝的關心可是半點不假。
    他往前跪爬兩步,帶著哭腔道:
    “我的好皇爺,您就去看看吧!這天下,不能沒有您主持大局啊!”
    他邊說邊要以頭搶地。
    然而,他的腰身尚未彎下,忽覺一股柔和卻無法抗拒的力量,憑空托住了他。
    不僅阻止了他磕頭,甚至將他伏地的身體都扶正。
    “?!”
    王承恩猛地僵住,所有哭訴都卡在了喉嚨裏。
    他愕然抬頭,望向蒲團上的身影。
    剛才那是什麽?
    一陣風?
    可殿門緊閉,哪來的風?
    “讓他們都進來。”
    崇禎帝的聲音再次響起,依舊波瀾不驚。
    “……啊?啊!”
    王承恩腦子一片空白,幾乎懷疑自己聽錯了。
    直到對上那雙幽深的目光,他才猛地反應過來,結結巴巴地應道:
    “奴婢這就去傳旨!”
    王承恩暈乎乎地往外走,因為太過震驚和慌亂,邁過門檻時竟險些被絆倒。
    他扶著門框穩住身子,無意識地喃喃自語:
    “哪來的妖風?不對不對,是錯覺,定是咱家凍糊塗了,錯覺……”
    永壽宮內重歸寂靜。
    白色簾幕之後,“崇禎帝”緩緩抬起右手,掌心向上。
    一抹微弱卻純正無比的明黃色靈光,在他掌心悄然浮現。
    如同跳動的小小火苗,驅散了周圍一小片的幽暗,映亮了他平靜無波的眼眸。
    “耗時一載,我總算踏入胎息之境。”
    他,早已不是原來的崇禎皇帝朱由檢。
    他是朱幽澗。
    一個重活兩世的穿越者。
    最初,他是二十一世紀的普通人。
    被泥頭車創飛後,靈魂莫名去到一個廣袤無垠、仙魔並立的修真世界。
    他曆經數百載艱辛磨難,一路掙紮求存,苦苦修行,距離金丹僅半步之遙,卻在證道前遭師尊與師兄姐同時奪舍。
    五名紫府巔峰於雷劫下鬥法,終致肉身崩毀……
    好在朱幽澗真靈不滅,再次穿越無盡時空。
    於崇禎二年初——離明朝滅亡還有十五年——複蘇在朱由檢身上。
    “絕靈之地……”
    朱幽澗對此感到不安。
    習慣了移山倒海、禦劍飛行的強大力量,驟然變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凡人,這種巨大的落差感,讓他幾乎窒息。
    治國?
    平天下?
    挽救大明?
    沒興趣。
    在他眼中,什麽皇圖霸業,什麽江山社稷,皆是虛妄。
    唯有自身超脫,求得長生大道,才是永恒。
    於是,他毫不猶豫地利用皇帝的身份,以最快速度將一切繁瑣政務全部丟給內閣。
    自己則立刻搬入大明曆代皇帝中,最為“著名”的修道者——嘉靖皇帝曾居住過的永壽宮,開始閉關苦修。
    不得不說,即便擁有前世數百年的記憶與經驗,在此等絕靈之地修煉,難度也超乎想象。
    靈氣匱乏、渾濁,難以引動吸納。
    所幸,作為身居紫禁城的天子,他意外發現可以汲取兩種特殊靈氣進行轉化:
    一是飄渺卻真實存在的“國運之氣”,二是彌漫於宮殿各處、曆經百年沉澱的“香火之氣”。
    隻是後者沉重、駁雜,夾帶無數眾生念頭的雜質,煉化起來極為困難。
    無論如何,經過數月的努力,他終於正式邁入了修行第一境——
    胎息。
    雖然隻是最低層次的境界,但這意味著他不再是凡人,可以初步運用紫府級靈識,施展一些最低階的法術了。
    這無疑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開始。
    念及於此,崇禎帝緩緩收攏手掌,靈光隱入體內。
    恰在此時,宮門再次被推開。
    以韓爌、錢龍錫為首,周延儒、成基命、溫體仁等一眾內閣閣臣及部院重臣,神色凝重地魚貫而入。
    眾人按品秩站定,對著簾幕後的身影躬身行禮,山呼萬歲。
    禮畢,為首的韓爌剛要開口陳述來意;
    一旁的溫體仁,卻與吏部尚書王永光迅速交換了一個眼神,搶先跨出隊列,徑直將今日炸彈拋了出來:
    “陛下!臣有本奏!”
    不待崇禎應答,溫體仁便往下道:
    “督師薊遼袁崇煥,欺君罔上,縱敵深入,援兵四集,盡行遣散!
    “及至賊兵薄城,又堅拒請戰,其心叵測!
    “輔臣錢龍錫,督師失利,與袁崇煥書信往來,罪不容赦。
    “臣懇請陛下,治袁崇煥、錢龍錫誤國之罪!”
    群臣嘩然。
    錢龍錫臉色更是變得慘白如紙。
    而此刻的朱幽澗,正將指腹輕按在太陽穴上,雙眸微閉。
    在紫府級靈識的加持下,前世龐雜浩瀚的記憶變得無比清晰。
    無論是二十一世紀課堂上聽來的明史片段,還是網絡論壇裏的爭論不休,都無比鮮活地呈現在識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