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禦駕巡空

字數:4897   加入書籤

A+A-


    “仙緣!”
    盡管昨日已有傳聞,但親耳從皇帝口中聽到宣告,依舊讓不少人血脈賁張。
    更讓他們震撼的景象,緊隨而至。
    隻見崇禎神色平靜地抬起衣袖,輕輕一揮。
    禦座之下,毫無征兆地湧起一片潔白如絮、翻滾不休的雲霧。
    這雲霧並非水汽,而是凝聚不散的實體。
    連同旁邊的王承恩在內,將整個禦座托舉起來,離地升空!
    盡管王承恩事先得了崇禎提醒——
    “稍後無論發生何事,站穩即可”。
    真當雙腳離地,王承恩仍嚇得臉色發白,顧不得什麽禮儀規範,將一隻手按在禦座靠背上。
    昨日已在永壽宮,見識過皇帝種種神異手段的韓爌、溫體仁、朱純臣等人,勉強還能保持鎮定。
    可對於廣場上,絕大多數第一次目睹“神跡”的文武百官而言,這一幕帶來的衝擊是無與倫比的。
    “天、天哪!”
    “飛……真飛起來了?”
    “祥瑞,祥瑞啊!”
    倒吸涼氣之聲此起彼伏。
    許多人瞪大眼睛,張大嘴巴,看著象征至高皇權的禦座,在嫋嫋雲霧的托舉下,停在離地約五丈的高度。
    陽光適時為禦座鍍上金邊。
    仰而視之,崇禎恍若天神臨凡。
    不少官員被景象衝擊得心神失守,再次跪拜下去,口中念念有詞。
    崇禎俯瞰下方如螻蟻般渺小、卻又承載大明國運的臣子們,超然道:
    “朕蒙真武大帝點化,得窺宇宙玄機。”
    “夫天地之始,非盤古一斧之功,乃無極之道,化生垂象於此方乾坤。”
    “我等所見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不過大道顯化之一隅。”
    “猶如鏡花水月,雖具其形,未得全貌。”
    “大千世界,恒河沙數,此界不過滄海一粟耳……”
    開篇道論如天書般砸在眾人頭頂,讓他們既聽得雲裏霧裏,又顛覆了“渾天說”、“大明即天下”等固有觀念。
    “我界之仙——”
    崇禎終於切入正題:
    “並非天生地養之神祇,乃人通過修行,不斷超越自身桎梏,向更高生命層次進化之終極形態——”
    這時,一位站在前排的老翰林,壯著膽子打斷道:
    “陛下,老臣愚鈍,敢問進化一詞……是何意?”
    崇禎並未怪罪,耐心解釋道:
    “以蠶為例,初時為卵,孵化成蠶,吐絲作繭。實則於繭中蛻變成蛾,破繭而出,獲得飛翔之能。修仙之道,亦是如此。”
    從科學的角度解釋,蠶蛻變成蛾屬於變態發育,進化則是指物種經曆漫長時間,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逐漸形成新物種的過程。
    遺憾的是,此界大明,注定不會給科學留下位置。
    包括“進化”在內的一係列新詞釋義,將掌握在崇禎口中。
    “……簡而言之,凡人汲取天地靈機,淬煉肉身魂魄,步步進化,可謂之修真。”
    崇禎心念微動,藏在袖中的一塊靈石悄然化為齏粉,內蘊靈力被迅速抽取。
    旋即雲霧湧動,馱著禦座緩緩向前飄飛。
    如巡天仙駕,移動在文武百官的頭頂!
    這下,徹底擊潰了最後一絲懷疑。
    此前,還有極少數心思縝密或曰頑固的官員,暗自猜測,禦座懸空或許是用了極其高明的機關。
    比如從奉天門城樓垂下肉眼難見的細絲線吊掛。
    可此刻,禦座就在他們頭頂上方移動、盤旋。
    雲霧繚繞,觸手可及——當然,無人敢伸手——無任何取巧的可能。
    崇禎的聲音繼續從空中傳來:
    “故而,隻要尋得正確功法,持之以恒修煉,凡人亦可踏上進化之路,成為修真者。”
    又有一位官員忍不住問道:
    “陛下,那如何才算修煉有成?”
    崇禎帝駕馭雲座,朗聲道:
    “修真之路,漫漫其修遠兮,亦有境界可循。大致可分為數重關隘大境——”
    “胎息。”
    “練氣。”
    “築基。”
    “紫府。”
    “金丹。”
    “天尊。”
    他逐一解釋道:
    “胎息感應靈機,肉身尚未蛻變,壽數與凡人無異。”
    “擇道途練氣,壽元可增至二百。”
    “築基有成,脫胎換骨,壽享四百春秋。”
    “開辟紫府,神識初顯,神通漸生,可活八百載。”
    “若能命劫一體,凝聚金丹,則與天地同壽,日月同輝,真正長生久視。”
    還是剛才那名官員追問道:
    “不知‘道途’又是何意?”
    顯然,此人對能夠延年益壽的境界更感興趣。
    崇禎帝淡然回應:
    “道途不急,待爾等晉升練氣境時,依據自身稟賦抉擇。”
    “今日召集群臣,首要之事,乃是從諸位愛卿之中,遴選五十位身具仙緣者,隨朕入永壽宮,傳授《正源練氣法》,引導爾等引氣入體,踏上這長生仙路。”
    “五十位?”
    此話一出,全場先是一愣。
    隨即爆發出巨大的嘩然。
    不少沉浸在長生幻想中的官員,如同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竊竊私語很快變成了光明正大的議論。
    “隻有五十個名額?”
    “這怎麽可能夠!”
    “我還以為陛下要普傳仙法,人人皆可修煉!”
    “是啊,這……這該如何遴選?”
    “定然是閣老、部堂大人們優先,我等怕是沒指望了……”
    眼看失望、焦慮、不甘的情緒在廣場上蔓延。
    崇禎口中輕輕吐出兩個字。
    “肅靜。”
    聲音不大,卻在靈力加持下,如悶雷般在眾人耳邊炸響,震得他們心神搖曳。
    整個廣場瞬間鴉雀無聲。
    內閣首輔韓爌感受到身後無數道目光的注視,尤其是東林一係的期盼,不得不硬著頭皮,出列躬身:
    “臣……臣鬥膽,敢問陛下,為何名額僅有五十之數?又不知這仙緣,以何標準判定?”
    此時,崇禎駕馭禦座,已在廣場上空巡遊一周,重新回到了奉天門正前方。
    他緩緩降低高度,目光掃過下方一張張充滿渴望與忐忑的臉。
    手中不知何時,多了個巴掌大小的白玉瓶。
    崇禎道:
    “非是朕吝嗇仙法,實因修煉之本,在於靈竅。”
    “天地靈機,需經由靈竅方能引入、煉化、蘊藏。”
    “然,天生便具靈竅者,萬中無一。”
    “絕大多數凡人,竅穴閉塞,注定與仙路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