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故步自封

字數:4712   加入書籤

A+A-


    “莫非我等要效仿上古愚公,掘土一萬八千裏深?”
    話音剛落,溫體仁便輕笑一聲:
    “為何不能?”
    隻聽他從容不迫地開口道:
    “此事雖艱,其理卻與組織百姓修大型水利、開鑿運河無異。”
    “想那前隋煬帝,尚能征發百萬民夫,開鑿貫通南北之大運河。”
    “今陛下名正言順,行創世之舉,遠勝楊廣私欲。”
    “若能妥善籌劃,恩威並施,何愁民力不聚、大事不成?”
    周延儒緊跟著附和:
    “我等今日是為商議‘如何’施行國策,而非‘是否’施行。”
    “陛下聖意已決,身為臣子,唯有竭盡所能,擬定可行之策,以報君恩。莫非……”
    他話音一頓,目光刺向李標:
    “閣老對陛下欽定之國策,心存不滿,尋機反對?”
    李標臉色驟變,回懟的話生生噎了回去。
    質疑聖意?
    這頂帽子他可不敢戴。
    事實上,李標真心認為,挖地一萬八千裏的任務簡直荒謬絕倫。
    但急切之間,他不知如何從執行層麵,反駁溫、周二人看似“有理有據”的類比。
    這時,旁聽席的徐光啟臉上露出欲言又止的神情,幾次微微舉手,卻又放下。
    細心的成基命注意到了異樣:
    “徐大人,你精通格物算學,於工程營造亦有見地,可有話說?”
    徐光啟聞言,從旁聽席中走出,站到文華殿的門檻前。
    先是對著眾臣及三位太監行了一禮,然後緩緩開口:
    “下官才疏學淺,於仙家大道不敢妄議。然於這土木工程、算學推演,略知一二。方才溫大人以修運河類比,下官以為,或有不當之處。”
    他取出隨身攜帶的算籌,明知接下來的計算無需也無法用這算籌完成——數字太大了——但還是習慣性地將其捧在手中。
    仿佛這樣就能增加他的說服力。
    “《九章算術》有雲,方田術可求麵積。”
    徐光啟陳述道:
    “酆都城郭,據輿圖籍冊所載,大致呈方圓形,周長四裏。”
    “依製,一裏合一百八十丈,故城周長為七百二十丈。”
    “取其近似,設此城為方形,每邊一百八十丈,則城郭占地麵積為一百八十丈乘以一百八十丈,計三萬二千四百平方丈。”
    徐光啟頓了頓,讓眾人消化這個數字:
    “然,欲將整座城郭沉下,所掘之洞,截麵斷不能僅與城基同大。
    “需有充裕餘地,以防崩塌,亦便於施工。”
    “暫以五萬平方丈為洞之截麵積。”
    “其次是深度。地心距地表一萬八千裏,即三百二十四萬丈。”
    關鍵的計算來了。
    徐光啟的聲音不由提高:
    “那麽,所需挖掘的土石總體積,便是這截麵積與深度相乘——五萬平方丈,乘以三百二十四萬丈……”
    徐光啟不由停頓,目光掃過凝神靜聽的眾臣,緩緩報出令人頭皮發麻的數字:
    “合一十六萬二千億立方丈!”
    “假設朝廷能征發一百萬精壯民夫,日夜不停,輪班挖掘。”
    “每人每日,即便能掘土運土一立方丈,那麽一日總計掘土一百萬立方丈。”
    “那麽,完成此工程,需時……”
    徐光啟閉眼,臉上浮現出近乎悲憫的神色,沉痛地睜開:
    “一千六百二十萬日。”
    他不等眾人從這龐大的天數中回過神,便給出最終一擊:
    “即四萬五千年。”
    而這,還僅僅是理論上不間斷挖掘的時間!
    數字一出。
    殿內殿外響起成片的驚呼與抽氣聲。
    就連提出發動民力的溫體仁,眉頭也控製不住地皺了起來。
    四萬五千年。
    這確實超出了人力可行的範疇。
    徐光啟語氣愈發沉重:
    “且下官以為,困難遠不止土石方量……”
    徐光啟說完,不便再繼續深入,將目光轉向工部尚書張鳳翔。
    張鳳翔為人精明務實,最善審時度勢。
    他見徐光啟將難題拋了過來,暗罵一聲老滑頭,起身謹慎說道:
    “本官隻能妄加揣測,供各位參詳。”
    他清了清嗓子,先點明洞壁支撐、通風照明、地下水脈等萬千難題,然後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
    “一口深井,挖至十數丈後,井底之人如何上來?掘出之土如何運上?”
    “皆需繩索、絞盤、籮筐,井壁還需木石加固,以防坍塌。”
    “若再深些,井下空氣稀薄,還需鼓風通氣。”
    “而今,陛下所要之洞,非十數丈,乃一萬八千裏!”
    “試問我等需多長的繩索、多堅固的梯架,才能將民夫、工具送至地下百裏、千裏深處?”
    “又如何將他們安全撤回?”
    “挖掘出的億萬鈞土石,又如何從萬丈深淵運出地表?”
    “故每向下挖一丈,其難度便增加十倍、百倍!”
    “莫說萬裏——便是百丈,我等恐怕也無能為力。”
    張鳳翔這番話,比徐光啟的數學推算,更加具體地描述出工程麵臨的現實困境。
    壓抑的寂靜中,溫體仁緩緩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神情。
    李標本就對他不滿,見他這副模樣,冷聲道:
    “溫大人有何高見,不妨直言。莫要自以為智珠在握,徒惹人厭!”
    溫體仁微微一笑,踱步到殿中:
    “不敢稱聰明。溫某不過是覺得,諸位過於故步自封。”
    李標皺眉:
    “你這是何意?”
    溫體仁聲音陡然拔高:
    “我等如今踏上仙途,未來皆是修士。為何思維還停留在驅使凡俗百姓,用鋤頭籮筐去挖土運石?為何不能……施法搬山?”
    他大手一揮,激昂道:
    “陛下所賜仙法,奧妙無窮。未來我大明修士,當以玄妙法術開辟此洞,將酆都城送入地心。想來,隻需數位大神通者,便可一蹴而就,何需萬年勞役?”
    眾臣先是愕然,旋即麵色變得精彩紛呈。
    大部分人覺得溫體仁說得相當在理。
    也有少部分,如殿外旁聽的侯恂,便忍不住插話道:
    “荒謬!你我如今連半步胎息都未成就,修成移山填海之境,要等何年何月去了?”
    心裏想的是:
    即便成了修士,那也是高高在上的仙師,豈能去做挖土苦力?
    ‘未免有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