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規則之下
字數:2945 加入書籤
日子像複印機裏吐出的紙張,一張張,內容雷同,翻過去便沒了痕跡。
林窈很快適應了綜合科的節奏。工作確實如張薇所說——“雜”。今天幫這個科室核對報表數據,明天幫那個領導撰寫無關緊要的會議紀要初稿,後天可能就是一整天泡在檔案室整理陳年舊檔。量不大,卻瑣碎得如同散落的芝麻,需要極大的耐心去一粒粒拾起。
對她而言,這些工作甚至不需要動用她大腦裏那名為“專業”的區域,僅憑本能和基礎的職業素養就能完成得又快又好。她樂得清閑,完成分內事後,便戴著耳機,聽著舒緩的音樂,瀏覽些無關工作的網頁,或者看看電子書,完美踐行著“鹹魚”的自我修養。
她臉上的氣色愈發紅潤,那種在事務所時眉宇間常年凝聚的、如弓弦般緊繃的銳氣,也漸漸被一種溫和的平靜所取代。父母對此欣慰不已,覺得女兒終於走上了“正軌”。
然而,這片看似和諧的平靜之下,細微的裂痕正在悄然滋生。
第一次察覺不對勁,是在一次科室內部的數據匯總任務後。那是一個區裏季度經濟運行的基礎數據,並不複雜,但需要從幾個不同渠道整合校對。王科長在周一的晨會上將任務交給了林窈,要求周三前完成。
林窈周二上午就交了差。數據清晰,格式規整,連最容易出錯的關聯項邏輯都標注得明明白白。
王科長接過U盤,在電腦上點開看了幾眼,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嗯,不錯,小林效率很高嘛。”
到了周五的全局例會上,局長卻特意表揚了綜合科,說這次的數據報送及時準確,尤其是指標間的邏輯關係梳理得很清晰,“王科長和小張同誌辛苦了,下了功夫。”
林窈坐在會議室角落,微微一愣。小張?張薇?
她下意識地看向王科長,對方正笑得一臉謙遜,連連擺手:“應該的,都是局領導指導有方。”而坐在他側後方的張薇,則微微挺直了背脊,臉上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被表揚後的羞澀與矜持。
林窈垂下眼睫,端起麵前的茶杯,輕輕啜了一口。溫熱的液體滑入喉嚨,帶走了一絲若有若無的澀意。
她沒說話,心裏卻劃過一絲了然。原來,在這裏,“功勞”和“苦勞”是可以如此清晰又模糊地分開的。
第二次,是安排值班表。科室裏一位老同事家裏臨時有事,需要調換周末值班。王科長在辦公室裏問了一圈,大家都麵露難色,各有各的安排。最後,他的目光落在正在安靜整理文件的林窈身上。
“小林啊,你周末沒什麽事吧?你看李姐家裏確實困難,你年輕,辛苦一下,幫她值一個班?”語氣是商量的,眼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期待。
張薇在一旁輕飄飄地接話:“是呀小林,你剛來,多值值班也能更快熟悉全局情況嘛。”
林窈抬眼,看了看一臉為難的李姐,又看了看笑容可掬的王科長和事不關己的張薇,點了點頭:“好的科長,我沒問題。”
於是,那個原本計劃去郊外徒步放鬆的周末,變成了在辦公室裏接聽零星電話、處理突發文件的枯燥值班。
類似的事情接踵而至。漸漸地,科室裏一些耗時耗力、又不顯成績的“硬骨頭”工作,總會以“年輕人需要鍛煉”、“小林能力強效率高”之類的理由,最終落到她的頭上。而張薇,似乎總能巧妙地避開這些,負責一些更“光鮮”、更容易接觸上級領導的事務。
辦公室的氛圍,表麵依舊和諧。大家見麵點頭微笑,閑暇時也會一起聊聊八卦,抱怨一下天氣。但林窈能感覺到,那層和諧下麵,流動著一種心照不宣的規則。那不是她在事務所時熟悉的、以能力和業績為核心的赤裸競爭,而是一種更隱晦、更講求關係和背景的生態。
她偶爾會在加班後,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著城市璀璨的燈火,心裏會泛起一絲輕微的失落。這裏,似乎並不像父母說的那。在這裏,有些東西,比數據和邏輯更重要,也更難以捉摸。
某天午休,她無意中聽到兩個其他科室的同事在茶水間閑聊。
“看見沒?張薇今天又跟著王局出去開會了。”
“嘖,人家有個親戚在市發改委,資源擺在那兒呢。王科長能不捧著?”
“也是,咱們區裏好多項目還得靠上頭支持。難怪什麽露臉的事都帶著她。”
林窈握著水杯的手頓了頓,隨即麵色如常地接完水,安靜地離開。
所有的疑惑,在這一刻有了清晰的答案。
她回到工位,看著電腦屏幕上那些簡單到近乎幼稚的數據表格,忽然覺得有些索然無味。這就是她放棄百萬年薪、頂尖平台,換來的“穩定”和“清閑”嗎?
一種莫名的煩躁,像細小的藤蔓,悄悄纏繞上來。
她打開手機,點開和閨蜜的聊天框,手指在屏幕上懸停片刻,又緩緩放下。
算了。她對自己說。
這點工作量,比起在事務所時通宵達旦的鏖戰,不過是九牛一毛。那些被搶走的“功勞”,於她這條“鹹魚”而言,本就是身外之物。人際關係的複雜,哪裏都有,無非是表現形式不同。
她所求的,不過是身體健康,生活平靜,能讓父母安心。
想到這裏,林窈深吸一口氣,將心頭那點不甘和失落強行壓了下去。她移動鼠標,點開了一個剛接收到的、關於某個不起眼小項目的輔助數據文件,開始機械地核對起來。
窗外,天色湛藍,雲卷雲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