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漣漪效應
字數:2423 加入書籤
生活繼續,林窈依舊按時上下班,處理著手頭新接到的數據統計分析任務。直到周三下午,她被李處長叫到了辦公室。
“小林,坐。”李處長臉色比平時更和煦幾分,指著對麵的椅子,“剛接到委辦通知,明天上午九點,省委政研室下來一位副主任,帶隊來我們委裏做個關於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短期調研。那邊點名希望聽聽我們前陣子去臨市考察的一些具體情況和思考,特別是報告中提到的那幾個關於產業梯度轉移和產業鏈互補的案例分析。”
林窈心裏微微一緊,省委政研室?那可是為省委主要領導提供決策參考的核心智囊機構。
李處長看著她,語氣帶著鼓勵:“那邊指定要你參加座談,並做主要匯報。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放輕鬆,就像給我們自己領導匯報一樣,把咱們報告裏的精華部分,特別是你的那些獨到見解,清晰有力地闡述出來就行。”
“好的,處長,我明白。我會認真準備的。”林窈壓下心中的一絲緊張,鄭重應下。
“嗯,好好準備。對了,”李處長像是想起什麽,補充道,“政研室帶隊的是方瑩副主任,是位很有水平的女領導,你正常發揮就好。”
第二天上午,小會議室裏,調研座談準時開始。林窈坐在匯報席上,麵對幾位來自省委政研室的領導和專家,起初手心有些冒汗。但當她開始闡述報告核心內容,進入自己熟悉的專業領域後,那份因反複打磨而深入骨髓的熟悉感和自信便回來了。
她條理清晰,數據紮實,不僅將考察所見所聞娓娓道來,更重要的是,她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對報告中提出的“非對稱競爭優勢構建”、“創新生態嫁接可能性”等觀點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釋,邏輯嚴密,語言精準。
那位名叫方瑩的副主任,看起來四十多歲,氣質幹練,眼神銳利卻並不逼人。她聽得非常專注,偶爾在筆記本上記錄幾下,期間提了幾個問題,都直指關鍵,顯然對相關領域有深入研究。
“林窈同誌,”方瑩在林窈匯報告一段落後開口,聲音平和卻自帶分量,“你報告中提到,臨市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時,采用的‘數據畫像+精準滴灌’服務模式,你認為我們市直接套用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借鑒,需要重點規避哪些風險?”
這個問題很有深度。林窈略一思索,從容應答:“方主任,我認為直接套用可能性不大。兩市的產業基礎、政府財力、市場主體構成都有差異。關鍵在於借鑒其‘理念’——即如何利用大數據手段更精準地識別企業需求,實現政策資源的有效配置。如果借鑒,我們需要重點規避幾個風險:一是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紅線;二是要防止新的‘數字鴻溝’,避免服務模式升級反而將部分真正需要幫助但數字化能力弱的小微企業排除在外;三是需要建立與之匹配的、高效的跨部門協同機製,否則‘滴灌’管道不通,再好的政策也落不了地。”
方瑩聽著,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微微頷首,沒有再追問。
座談結束後,方瑩在和李處長等人寒暄時,目光不經意地再次落到正在收拾材料的林窈身上,對李處長隨口說了一句:“李處,你們這位小林同誌不錯,思路清晰,看問題也實在,是棵好苗子。”
聲音不大,但在場的人都聽到了。李處長臉上笑容更盛,連聲道:“方主任過獎了,年輕人還需要多鍛煉。”
林窈心裏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暖流,能得到省委政研室領導這樣一句看似隨口的肯定,其分量不言而喻。
送走調研組,林窈回到辦公室,心情還未完全平複,手機震動了一下。是周硯深發來的微信,他還在下麵的區縣視察。
【在忙?】
林窈走到茶水間,給他回了一條:【剛結束一個座談,省委政研室方主任帶隊來的,聽了咱們那個考察報告的匯報。】
她想了想,又帶著點小雀躍補充了一句:【方主任好像還挺認可的!】
過了幾分鍾,他的回複才過來:【方瑩眼光很毒,她能說一句‘不錯’,很難得。】
語氣依舊是他慣常的平淡,但林窈卻能從中讀出一絲與有榮焉的意味。她仿佛能看到他在忙碌間隙看到消息時,嘴角那微微上揚的弧度。
【看來林工這次是要名聲在外了。】他又發來一條,帶著淡淡的調侃。
林窈臉上微熱,回道:【都是領導指導有方。】
【嗯,知道就好。】他毫不客氣地接下了這份“功勞”,【晚上等我電話。】
看著這條消息,林窈的心跳莫名快了幾拍。雖然隻是通電話,但那種被他記掛、期待著與他聯係的感覺,讓她一整天因緊張匯報而繃著的神經,徹底鬆弛了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綿密的甜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