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高層回響

字數:4463   加入書籤

A+A-


    經過近一周緊鑼密鼓的奮戰,經濟研究所的小會議室內,攻堅小組的成員們臉上都帶著疲憊,但眼神卻異常明亮。
    桌上攤滿了修改痕跡累累的報告草稿、密密麻麻的數據表格和反複核驗的案例材料。
    “好!最後一遍,確認‘數據消化吸收能力瓶頸’這個核心概念的表述,是否精準且易於政策製定者理解!”劉所長聲音沙啞卻有力,手指敲打著投影幕布上的最終版摘要。
    老秦推了推眼鏡,逐字念道:“……並非數據不足,而是企業(尤其是傳統中型企業)在數據洪流中,缺乏有效篩選、解讀並將其轉化為決策依據的‘內在能力’。此瓶頸製約了數據要素的邊際效益,導致投入與產出出現非線性關係……”
    “我覺得‘內在能力’這個詞可以再斟酌一下,”王老師摸著下巴,“是否換成‘組織化吸收與轉化機製’更顯專業和係統性?”
    李老師立刻反駁:“老王,太學術了!給領導看,要直觀!‘內在能力’雖然直白,但一聽就懂關鍵在哪!”
    陳教授點頭附和:“我同意老李。這份報告的核心是引起重視、推動行動,術語堆砌反而增加理解成本。”
    林窈安靜地聽著,快速在筆記本上記錄著要點,適時開口,聲音清晰平和:“所長,各位老師,我補充一點。我們在案例訪談中,多家企業負責人自己描述困境時,用的就是‘吃不透’、‘用不好’這類非常樸素的詞。或許,‘內在能力瓶頸’既點明了問題的本質(在企業自身),又保留了來自一線的‘語言質感’,更容易引發共鳴。”
    劉所長目光掃過眾人,最終定格在林窈身上,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小林這個角度提得好!就按這個定稿!‘內在能力瓶頸’,準確又接地氣!好了,如果沒有其他意見,《研究進展與深化建議》第一期報告,最終版——定稿!”
    會議室裏瞬間響起一片鬆氣聲和低低的歡呼,持續高強度的腦力消耗後,是巨大的成就感。
    周四晚上,為了確保報告格式完美、附件齊全,林窈和幾位核心成員又加班到了近十點。
    周硯深下班後,讓司機直接將車開到了社科院,安靜地停在路邊。
    林窈拉開車門坐進後座,帶著一身淡淡的疲憊和墨粉氣息,對前排的司機小王輕輕點了下頭,然後才看向身旁的周硯深。
    周硯深合上手中正在看的文件,側頭看她,眉頭微蹙,語氣帶著明顯的不讚同:“你這周加班太多了,幾乎天天熬到這麽晚。”
    林窈靠進座椅,揉了揉有些發酸的脖頸,聲音帶著倦意:“這不是出報告嗎?第一期,大家都想做得盡善盡美,所以就忙了點。”
    “那也不能這樣透支身體。”周硯深的語氣沉了幾分,“工作永遠做不完,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
    林窈敏銳地察覺到他臉色不太好,是那種源於關心的慍怒。
    她心念一轉,立刻放軟了聲音,帶上一點恰到好處的脆弱和乖巧,扯了扯他的衣袖:“好的,周書記,我知道錯了。我下次絕不這樣了,一定準時吃飯,準點下班,好不好?”
    她眨著眼睛,試圖蒙混過關。
    周硯深看著她刻意放軟的姿態,明知她多半是在“演戲”,但心頭那點火氣還是被無奈和憐惜取代了,他無奈地低笑一聲,伸手將她有些冰涼的手握在掌心:“你呀……記住你說的話。”
    回到家,兩人一起洗漱。
    躺到床上後,林窈主動鑽進周硯深懷裏,用帶著鼻音的聲音撒嬌:“老公~~老公,不要生氣啦~!”
    她仰頭看他,眼神軟糯,“我最近才體檢過,一切指標正常,健康得很!再加上現在和你在一起,身心愉快,就算偶爾加班,恢複也快,你就別擔心了嘛,嗯?”
    周硯深故意板著臉:“你自己不愛惜,我怎麽辦?”
    林窈內心頓時一陣無聲的呐喊:【天哪!這場景怎麽這麽熟悉!以前我媽就這樣,天天把‘健康’掛嘴邊,嘮叨得我頭疼。好不容易結婚了,親媽不常念叨了,現在換成老公開始了!真是造孽啊……】
    但吐槽歸吐槽,心底那絲絲縷縷泛起的甜意卻騙不了人,有人這樣緊張自己,感覺真的很好。
    她收起內心戲,環住他的腰,語氣無比誠懇:“老公,我聽你的。以後一定合理利用時間,提高效率,該玩就玩,該吃就吃,該休息就休息。保證健康第一位!”
    周硯深這才滿意,收緊手臂,將她更深地擁入懷中,下巴抵著她的發頂,聲音低沉而帶著不容置疑的認真:“你要說話算數。不許忽悠我。要是被發現你說的和做的不一樣……”
    他頓了頓,後麵的話沒有說出口,但林窈清晰地感受到他懷抱的力度和未盡之語中的分量——後果很嚴重。
    “不會的……”林窈在他懷裏乖巧保證。
    最終,在他令人安心的氣息中,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這份凝結了團隊心血的報告,通過正式渠道,提交至市政府辦公廳。
    報告送達市委辦公廳綜合處,處長拿起文件掃了一眼標題和來源單位——“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進展與深化建議(第一期):關注數據要素流通中的‘企業內在能力瓶頸’及政策應對”。
    他眼神立刻一凝,迅速翻到扉頁,確認了課題名稱。
    “是小會議室匯報過的那個課題!”處長低聲對旁邊的同事說了一句,立刻拿起內部電話,“機要室嗎?這裏有一份‘書記重點關注’的報告,需要走綠色通道,立刻呈報書記閱示。”
    他熟練地在文件傳閱單上標注了“急件”、“直送書記”的字樣。
    幾乎在文件送出的同時,處長又按照程序,將報告的電子版同步發送至市政府辦公廳秘書處,並特意電話告知:“李處,社科院那份數據要素的報告定稿出來了,已按程序呈報書記。這邊同步報市長和黨副市長知悉。”
    市政府辦公廳那邊,報告被迅速打印出來,分別放在了市長和分管科教文衛、新興產業的黨副市長案頭。
    黨副市長拿起報告,快速瀏覽著核心摘要和案例要點,臉上露出感興趣的神色,對秘書說:“哦?速度很快嘛!社科院這幫人,這次抓問題抓得挺準。
    這個‘內在能力瓶頸’的提法,點到了我們之前一些政策效果不彰的癢處。看來周書記上次親自聽匯報,給他們加足了馬力啊。”
    而在周硯深的辦公室,那份帶著機要通道特殊標記的報告,果然也出現在了他的辦公桌上。
    陳秘書輕聲匯報:“書記,社科院經濟所那份報告送來了。”
    周硯深“嗯”了一聲,拿起報告,看得比以往任何文件都更為仔細。
    他深邃的目光掠過那些熟悉的案例、精準的數據和凝練的政策建議,偶爾用筆在關鍵處留下輕微的劃痕。
    良久,他放下報告,看向陳秘書,語氣沉穩而肯定:“這份報告很有新意,抓住了當前數字經濟深化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堵點,案例分析紮實,建議也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他略一沉吟,指示道:“這樣,你通知辦公廳,安排在下周二下午的市委常委會結束後,增加一個三十分鍾的專題匯報環節。
    請社科院這個課題組的核心成員,就這份報告的核心發現和政策含義,向常委班子做一個簡明扼要的匯報。”
    “是,書記,我馬上落實。”陳秘書立刻記下。
    周硯深補充道,目光深遠:“這既是對他們研究成果的一次‘壓力測試’,聽聽其他常委的意見,也是為了在我們最高決策層麵,盡快統一思想,明確下一步的發力方向。”
    消息通過層層傳遞,很快反饋到社科院經濟所。
    劉所長接到市委辦公廳正式通知時,手都有些激動得發抖。
    他立刻召開小組會議,聲音因興奮而拔高:“同誌們!重大消息!市委辦公廳通知,下周二下午,周書記點名,要我們課題組去市委常委會上做專題匯報!”
    “什麽?!常委會?!”老秦驚得眼鏡都滑到了鼻梁。
    王老師和李老師麵麵相覷,既驚且喜。
    陳教授喃喃道:“這……這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