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夏日奔忙
字數:4026 加入書籤
初夏的陽光已初具威力,透過車窗,在車內投下明亮的光斑。
周硯深近來的日程表排得密不透風。
省裏的經濟形勢分析會、市裏的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會、安全生產督查……一件接著一件。
常常是林窈睡熟了他才回來,清晨她醒來時,身邊已隻剩微凹的枕頭。
兩人交流大多靠手機上的隻言片語,或是深夜裏她為他留的一盞夜燈。
而此時的林窈坐在去往高新區試點企業的車上,指尖在筆記本電腦上飛快地敲擊,整理著上一站調研的要點。
車載空調送出習習涼風,卻吹不散她眉宇間專注的熱度。
“窈窈,喝點水。”旁邊的李老師遞過來一瓶礦泉水,看著她電腦屏幕上密密麻麻的筆記和圖表,感慨道,“這大夏天的,咱們這‘跑現場’的節奏,真是比這天氣還火熱。”
林窈接過水,道了聲謝,擰開喝了一口,笑道:“謝謝,李老師,確實太熱了。“
陳教授說:“沒辦法,‘過程’和‘原因’都藏在現場裏呢。光看報表上產值提升了,咱也不知道是政策真起了作用,還是企業自己運氣好撞上了風口。”
前排的老秦回過頭,推了推眼鏡,加入討論:“陳教授說得對。就像我們昨天去的那家企業,數據上看研發投入是增加了,但跟他們的技術總監一聊才發現,錢主要花在升級現有設備兼容性上了,離真正的核心技術突破還有距離。這個細節,報表可不會告訴我們。”
“那咱們這套評估方案,定量加定性,兩手都得硬。”林窈合上電腦,揉了揉有些發酸的眼睛,“既要能畫出精準的‘心電圖’,也要能號準背後的‘脈象’。確保評估科學公正,這藍圖才能不走樣。”
這個夏天,除了周硯深忙,對林窈及整個攻堅小組而言,他們也超級忙碌。
他們主題就是“奔跑”。
不是在現場,就是在去現場的路上;電腦裏裝滿了訪談錄音和現場照片;筆記本上記滿了各種鮮活的故事和亟待疏通的政策“堵點”。
他們不斷地在“辦公室深度分析”和“現場實地調研”兩種模式之間高頻切換,確保評估既能響應政府的即時關切,又能經得起時間和曆史的檢驗。
偶爾,林窈也會和周硯深一起去公婆家吃飯。
一次飯後,周母拉著林窈的手在沙發上看手機裏的裝修效果圖,喜滋滋地回憶起趣事:“窈窈,還記得上次咱們一起去選窗簾和軟裝嗎?那個銷售員看著咱們商量來商量去,笑著說:‘阿姨,您女兒眼光真毒,對您也貼心!’我當時就樂了,挽著你的胳膊告訴她:‘是啊,不過是我兒媳婦!’那姑娘驚訝得嘴巴都合不攏,連連說完全看不出來,還以為是親母女呢!”
周硯深正幫周父斟茶,聞言抬頭,目光溫和地落在林窈身上,嘴角含笑道:“媽,人家沒說錯。在您心裏,她跟女兒也沒兩樣。”
周母嗔怪地看了兒子一眼,眼底卻是藏不住的笑意,轉而壓低聲音對林窈說:“我現在跟老姐妹聊天,三句不離你。她們都羨慕我有福氣,找了個貼心的兒媳婦。”
林窈被說得有些不好意思,心裏卻甜絲絲的.
周三晚上,林窈抽空回了父母家吃飯。
飯桌上,林母看著女兒明顯瘦了些的臉頰,心疼地給她夾了塊排骨:“窈窕,多吃點。我看你天天往外跑,人都曬黑了。你們搞研究,不是有統計局、稅務局那些官方數據嗎?為什麽還要這麽辛苦地跑現場啊?”
林窈咽下口中的飯菜,耐心解釋:“媽,官方數據是‘結果’,但現場能告訴你‘過程’和‘原因’。
比如,數據可能顯示企業產值提升了,但隻有通過跟老板、工人聊天,你才能知道這究竟是因為政策降低了成本,還是因為人家自己抓住了新的市場機會。這差別可大了。”
林父在一旁點頭,接口問道:“那跑現場,除了搞清楚原因,還有什麽用?”
“能發現政策執行中的‘變形’和‘堵點’啊,爸。”林窈拿起湯勺,一邊給父母盛湯一邊說,“可能上麵政策設計得很好,但到了基層,因為經辦人員理解偏差,或者流程太繁瑣,導致效果大打折扣。
這些細節,坐在辦公室裏是絕對想象不出來的。”
林母聽得似懂非懂,更關心實際:“那這樣跑來跑去,還要多久啊?”
林窈笑了笑,語氣平和:“媽,跟蹤評估的反饋周期通常以‘年’為單位。急不來的。”
林母大吃一驚:“什麽,這麽久?”
林父見狀,拍了拍老伴的手:“你啊,就別操這些心了,說了你也不全懂,反而增加孩子的負擔。”
他看向女兒,遞過一個理解的眼神。
林窈對父親投去感激的一瞥。
林母歎了口氣,把話題轉向輕鬆的事:“好好好,我不問工作。對了,硯深爸媽計劃什麽時候搬到你們對麵啊?”
“嗯,計劃是明年春天。”林窈回答,“雖然用的都是環保材料,但也想多空置一段時間,通通風,散散味兒,住著更安心。”
“買房子這個事情,辦得好啊!”林父讚許道。
林母也終於露出了舒心的笑容:“是啊,我和你爸之前一直擔心你以後跟公婆住一起,時間長了難免有磕碰。現在可好,離得近又各有空間,這心算是放下了一大半。”
林窈看著父母,心裏暖暖的:“你們就別總操心我了,我這裏真的很好。雖然硯深忙,但正因為他忙,我才有更多時間回家陪你們啊。”
她說著,語氣帶著點小女兒的嬌憨。
從父母家離開,回到自己那個安靜卻溫馨的小窩,寶寶搖著尾巴熱情地迎上來,繞著她的腿親昵地蹭著。
林窈剛換好鞋,還沒來得及坐下喝口水,就聽到開門聲,她抬起頭,看見周硯深推門而入。
他一邊彎腰換鞋,一邊抬眼看向她,聲音裏帶著不易察覺的關切:“今天又跑了一天?看你臉色,比昨天更疲憊了些。”
“嗯,”林窈走過去,很自然地接過他脫下的外套掛好,“跑了兩家完全不同類型的企業,下午還參加了一個小範圍的座談會。信息量很大,感覺又梳理出幾個需要重點關注的、政策在執行層麵可能存在的細節偏差。”
周硯深領著她走到沙發坐下,手臂很自然地環住她的肩膀:“注意勞逸結合。評估是長期工作,講求的是可持續性,別一開始就把自己當鐵人,把弦繃得太緊。”
“知道啦,周書記。”林窈語氣輕鬆,“我們有節奏的。對了,對麵房子家具都齊了,媽給我發消息說她今天來看了下,很滿意,尤其是那個陽光花房和小茶室。”
周硯深低笑,側頭在她發間落下一個輕吻,聲音低沉了幾分,帶著歉意和溫柔,“這段時間市裏省裏會議多,連軸轉,家裏的事,裝修,都辛苦你了。”
林窈在他懷裏調整了個更舒服的姿勢,搖搖頭:“我們各有各的戰場嘛。你忙你的大事,我搞好我的評估,順便安頓好大後方。分工明確,挺好的。”
窗外,夏夜的風帶著溫熱的氣息拂過。
屋內,燈火可親,有人等候歸來,彼此理解,相互支撐。
這或許就是在這炎炎夏日裏,奔波忙碌之餘,最讓人感到踏實和溫暖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