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複盤與前瞻
字數:7061 加入書籤
周硯深看著屏幕上那四個加粗的宋體字——《職業規劃》,微微有些訝異。
他直起身,攬著林窈的肩膀,目光重新落回她臉上,帶著詢問:“怎麽突然想起寫這個了?年底述職報告不是已經交了嗎?”
林窈順勢靠在他身上,手指無意識地劃拉著桌沿,語氣帶著點認真:“述職報告是交給所裏看的,這個是寫給我自己看的。反正現在放假,手頭也沒緊急任務,閑著也是閑著。
算起來,我入職市社會科學院也快滿一年了,現在又是年底,正好做個深入的年度複盤,順便調整一下節奏。”
“複盤?”周硯深挑眉。
“對啊,複盤,”林窈眼神清亮,“平時每個項目結束不都有複盤嗎?年度複盤更是必不可少。這就跟我們做項目一樣,需要進行項目動態管理。
職業規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死計劃,同樣要跟著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嘛。”
她頓了頓,擔心他誤解,又補充解釋道,“我所說的動態管理,不是說每年都要更換終極目標,而是長期目標保持不變,然後根據沿途遇到的實際情況、獲得的資源、自身能力的變化,靈活選擇通往那個目標的‘路徑’和‘節奏’。”
周硯深看著她侃侃而談時散發出的那種沉靜自信的光芒,心中讚賞,由衷道:“這是個好習慣。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和前瞻性。”
林窈得了誇獎,微微揚起下巴,帶了點小得意:“那是,這可是多年審計生涯刻進骨子裏的‘肌肉記憶’。”
接著,她語氣變得有些感慨:“現在回頭看,真的覺得機會這東西,太具有偶然性了。誰能想到,當初在劉所長負責的那個項目裏,我無意中發現的那個數據衝突點,最後竟然成了我職業軌跡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她說著,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帶著點難以置信的欣喜,“哈哈哈,這個意外,居然讓我在入職不到一年的時間裏,陰差陽錯地完成了之前設定的‘晉升計劃’第一步——獲得核心大佬的認可,並深度參與核心項目。這算不算是‘歪打正著’?”
周硯深也想起來她那段時間的焦慮,眼神溫和,肯定道:“是啊,我記得你那時候還跟我懊惱,該怎麽才能吸引院裏大佬的注意,進入他負責的核心項目組。結果,你沒等別人給機會,自己硬生生創造了一個機會出來。”
他的語氣裏帶著毫不掩飾的驕傲。
“對啊!”林窈用力點頭,眼眸因回憶而熠熠生輝,“而且這近一年的工作,不僅僅是完成了幾份報告,參與了幾個課題,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自我的認知也在不斷深化。我比以前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短板在哪裏。”
她滑動鼠標,指向文檔的下一個部分。
周硯深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隻見標題是“自我認知深化與優劣勢分析”。
他讓林窈在椅子上坐下,自己則俯身,雙手撐在書桌邊緣,將她半圈在懷裏,一條一條地讀著她寫下的內容。
“優點……嗯,必須寫在最前麵?”他讀到這裏,側頭看她,眼中帶著笑意。
林窈仰頭,對上他近在咫尺的目光,認真解釋:“對啊,看清自己的優點,才知道短板在哪裏彌補起來性價比最高,也才能更有信心地去補短板嘛!這叫‘揚長補短’策略。”
周硯深被她這套理論逗笑,寵溺地捏了捏她的鼻尖:“好,聽林研究員的。”
他重新看向屏幕,低聲念出第一條:“最大優勢:1、數據分析與建模能力。”
念完,他看向林窈,用眼神詢問她為何將此列為最大優勢。
林窈解釋道:“這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當初劉所長他們看中我的核心原因。在社科院,定量分析能力是非常硬的通貨。”
周硯深點點頭,繼續往下看,念出對應的短板:“短板:理論機製構建與闡釋能力相對薄弱。”
“是的,”林窈接口,神色認真了許多,“社科研究,尤其是我們經濟所的研究,不僅要知道‘是什麽’——也就是數據呈現出的結果,更要深入回答‘為什麽’——也就是背後的理論機製。
需要用嚴謹的邏輯構建理論框架,來解釋複雜的社會經濟現象。這是我需要加強的地方。”
“那解決方式呢?”周硯深看著下麵列出的要點。
“精讀頂級期刊的經典論文,還有院裏資料室那些大佬們的內部研究報告和專著,”林窈指著屏幕上的字,“學習頂尖學者們是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如何構建理論框架、如何進行邏輯推演的。這是個慢功夫,需要沉下心來積累。”
她話鋒一轉,語氣輕鬆了些,“不過,在‘數據要素’小組裏,與擅長理論研究的老師合作,我也學到了不少,他們看問題的角度和理論提煉的方式,讓我受益匪淺,後麵要和他們多溝通才行。”
周硯深表示讚同,繼續讀下一條:“優勢2:政策敏感度、政策設計能力與宏觀洞察力。”
讀到這裏,他停下來,看向林窈。
林窈說道:“你看,真的要珍惜每一次工作機會。在發改委的那段時間,雖然高強度,高密度的大量閱讀政策文件、參與政策研討會、甚至動手撰寫政策建議初稿——但培養出的對政策的敏感度、理解力,現在在社科院做應用對策研究時,全都用上了。
那段經曆,無形中給我加了分。”
周硯深沒有接話,隻是目光溫柔地看了她一眼。
繼續往下讀:“優勢3:體製內溝通協調能力與政策敘事能力?”
林窈解釋到:“就是用政府官員能聽懂、願意看的方式表達。例如他們關心結論、影響和方案,而非複雜的模型細節。”
聽到這裏,他微微挑眉,看向林窈,故意拉長了語調,帶著點戲謔問:“哦?用政府官員能聽懂、願意看的方式表達?那如果是周書記這樣的政府官員呢?”
林窈被他問得臉一熱,嗔怪地瞪了他一眼,隨即又狡黠一笑,抬手勾住他的衣領,輕輕向她拉了拉,迫使他的臉靠得更近,然後用氣聲在他耳邊說:“比如……周書記現在心裏在想什麽,我大概能猜到哦?”
周硯深眸色一深,順著她的力道又湊近了幾分,鼻尖幾乎要碰到她的,聲音低沉而危險:“那你說說看,我現在心裏想的是什麽?”
林窈看著他近在咫尺的俊臉和那雙深邃眼眸中跳動的火焰,心跳漏了一拍,強裝鎮定地鬆開他的衣領,輕輕把他推開一點,抿嘴笑道:“我猜啊……周書記肯定在想,我老婆怎麽這麽優秀,又漂亮又能幹,真是撿到寶了!”
周硯深被她這自誇又俏皮的樣子逗得低笑出聲,無奈地搖頭,重新站直身體,手指輕輕的刮了下她的鼻子:“你啊……”
語氣裏滿是縱容和寵溺。
他沒有繼續糾結這個問題,目光回到文檔上,快速瀏覽了後麵關於其他幾個優勢例如團隊管理能力。
最後,他的目光停留在文檔末尾一個標著“待定/糾結”的區域。
“這裏……”周硯深指著那部分,語氣帶著詢問,“你在猶豫什麽?”
林窈臉上的笑容收斂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陷入思考的認真:“唉,感覺每一次深入的思考,都像是在做選擇題。特別是涉及到未來一年的具體行動計劃時。”
“拿不準?”周硯深擺出認真傾聽的姿態。
“嗯,”林窈點點頭,“懷孕期間我的首要目標是‘求穩’。一切以寶寶和我的健康安全為第一前提。”
“這是自然,也是必須的。”周硯深語氣堅定,握住她的手,“沒有任何事情值得你冒著風險去拚。”
“我明白。”林窈回握住他的手,“所以,我目前的計劃是,休完產假,調整好身體和精神狀態後,想向所裏申請新的研究項目,嚐試自己帶團隊做。”
她頓了頓,眉頭微微蹙起,“但是,現在讓我糾結的點在於,具體路徑的選擇上。”
她指著屏幕上“待定”區域裏列出的兩個選項:“一個是申請院裏或者更高級別的‘青年科研基金’項目,這種項目通常體量小一些,更適合獨立研究者,是練習獨立負責項目全流程的最佳平台。
另一個,就是直接申請所裏或者市裏的常規研究項目,這類項目通常需要組建團隊,更考驗帶隊伍的能力。”
周硯深看著那兩個選項,若有所思:“聽起來都很好,有什麽不好選擇的?是想同時進行?”
“對!”林窈有些懊惱,“我知道最好的規劃應該是聚焦,尤其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我的精力可能不夠用。
但我又覺得這兩個方向都很有價值,都不想放棄。‘青年課題’能夯實我獨立研究的能力,而帶團隊做項目則能更快地積累管理經驗和擴大影響力。這就導致了糾結。”
周硯深安靜地聽著,沒有立刻給出建議。他沉吟片刻,目光重新掃過文檔前麵關於“優勢”和“已參與項目”的部分,忽然開口,語氣平和卻帶著點醒的意味:“窈窈,你似乎陷入了一個思維定式。”
“嗯?”林窈抬眼看他。
“你在糾結是選擇獨立完成‘青年課題’,還是帶隊做新項目。但是,”周硯深的手指在屏幕上“已參與核心項目”那一欄點了點,“你似乎忽略了你現在已經身處一個高水平的核心項目團隊之中了。
劉所長牽頭的這個‘數據要素’課題組,本身就是一個重量級的、需要持續深化的核心項目。你在這個小組裏,不僅僅是普通成員,你承擔過報告的核心執筆工作,負責過關鍵的數據建模和分析,你的貢獻有目共睹。”
他頓了頓,看著林窈的眼睛,緩緩道:“你在這個項目裏積累的經驗、建立的信任、展現的能力,其價值和挑戰性,未必就低於獨立完成一個青年課題。”
林窈聽著他的話,眼睛一點點亮起來,仿佛一層迷霧被撥開。她喃喃道:“對啊……我怎麽把這個給忘了!總覺得‘獨立’和‘帶隊’是必須通過申請新項目才能實現的目標,卻忽略了我現在所在的平台,本身就在提供這樣的鍛煉機會!”
周硯深看著她恍然大悟的樣子,微微一笑,繼續分析:“至於你擔心的精力問題,在這個現有的大項目框架下,反而更好協調。你可以根據產後的精力和時間情況,與劉所長溝通,動態調整你在項目中的參與深度和負責的模塊。
你之前積累的信任資本和展現的專業能力,足以讓你在即使暫時減少具體事務性工作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專業能見度和影響力。後續即使你休產假,也可以通過線上方式查閱資料、關注進展、提供關鍵思路,保持與項目的連接。”
林窈猛地一拍手,臉上綻放出興奮的光彩,“對啊,我現在的主戰場和最佳練級場,就是這個‘數據要素’項目!後續我更應該考慮選什麽樣的課題最合適”
周硯深讚許地點點頭:“思路打開了就好。至於首次獨立帶領團隊的具體方向,不著急,你時間還有很多,可以慢慢觀察,慢慢考慮。等‘數據要素’項目推進到一定階段,或者你對某個細分領域有了更深的積累和獨到見解,機會自然會浮現。”
“嗯!”林窈用力點頭,但顯然思維已經被激活,開始沿著新的路徑狂奔,“不過,由此我也想到另一個問題。項目也好,課題也好,團隊往往是‘因事而聚,事畢則散’。
但我觀察到,院裏那些真正有影響力的大佬,通常身邊會有1到2位,甚至更多長期合作、彼此極度信任的‘核心搭檔’。這個核心圈是相對穩定的,是智囊和臂膀,而外圍成員則根據具體課題流動。”
周硯深聽到這裏,眼中閃過一絲了然,故意調侃道:“怎麽,林研究員這是打算未雨綢繆,開始物色人選,搞自己的‘小團體’了?”
林窈沒好氣地白了他一眼:“嗬嗬,周書記,就你‘會說話’!這叫構建穩定的科研合作網絡,是學術發展的正常生態好嗎?”
她頓了頓,反將一軍,帶著狡黠的笑意,“我不信,周大書記你就沒有幾個用起來順手、關鍵時刻能頂上去的‘自己人’?”
周硯深坦然承認:“有。當然有。一個好的領導,必須要有能準確理解你意圖、高效執行、並能及時補位的核心團隊。用起來確實順手,是工作高效推進的重要保障。”
“例如……陳秘書?”林窈挑眉。
“嗯,”周硯深點頭,語氣帶著幾分倚重和感慨,“陳默跟了我幾年,能力強,心思細,嘴巴嚴,確實幫了我很多。有時候想想,都舍不得放他離開去獨當一麵。”
林窈聞言,故意打了個寒顫,搓了搓手臂:“咦——你這話說的,怎麽感覺怪怪的?什麽叫舍不得放他離開?周書記,請注意影響啊!”
周硯深看她那誇張的樣子,無奈又好笑,低頭在她唇上輕啄了一下,語氣帶著不容置疑的占有欲:“放心,他再能幹,也威脅不到你在我心中的地位,周夫人。”
林窈被他親得臉頰泛紅,心裏卻甜絲絲的,嘴上卻不饒人,輕輕推了他一下,嗔道:“嗬嗬……懶得理你。我要繼續完善我的《職業規劃》了,周書記請自便,別打擾我搞事業!”
周硯深看著她重新煥發出鬥誌的側臉,知道她已找到了清晰的方向,心中滿是欣慰。
他不再打擾,隻是靜靜地坐在一旁,拿起一份文件看了起來,書房裏隻剩下林窈敲擊鍵盤的清脆聲響,和彼此安心陪伴的寧靜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