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幼兒園的“痣慧”風波
字數:4051 加入書籤
八月底的微風帶來了初秋的涼意,也送來了周家小公主昕昕人生新階段的開啟——她就要上機關幼兒園了。
為此,全家總動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前教育”。
“昕昕,去了幼兒園要乖,和小朋友好好玩,不能打人,知道嗎?”周母摟著孫女,一遍遍叮囑。
小昕昕啃著蘋果,眨巴著大眼睛,發出了靈魂拷問:“那……要是有人打我怎麽辦呀?”
周母脫口而出:“那當然要打回去!不能讓我們寶貝受欺負!”
正在旁邊看報紙的周父咳嗽了一聲,林窈趕緊接話,溫和卻堅定地補充:“奶奶的意思是,不能被人欺負,但是,我們絕對不能主動去打別的小朋友,記住了嗎?”
昕昕似懂非懂地點了點小腦袋。
令人欣慰的是,上學第一周,昕昕表現得出奇地好。
沒有哭鬧,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回來還嘰嘰喳喳地說著新認識的小朋友的名字,全家都鬆了口氣,覺得這小家夥適應能力真強。
然而,平靜在第二周的一個上午被打破。
林窈正在小會議室裏,與自己獨立項目組的兩位年輕研究員討論下一步的數據采集方案,手機就急促地振動起來。
一看是幼兒園老師的號碼,她心頭一跳,立刻示意會議暫停,走到外麵接起電話。
“昕昕媽媽您好,不好意思打擾您工作。是這樣的,周憶昕小朋友今天和班裏一個小男孩發生了一點衝突,她推了對方一下,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額頭磕了個包……您看方不方便現在來幼兒園一趟?”
林窈心裏咯噔一下,立刻道:“好的老師,我馬上過來!”
她快速回到會議室,簡短交代了幾句,便拿起包匆匆趕往幼兒園。
到了老師辦公室,隻見昕昕繃著小臉站在一邊,另一個小男孩被他母親摟著,額頭上果然有個明顯的青包。
老師正在中間調解。
經過老師耐心詢問和兩個孩子斷斷續續的陳述,林窈才弄明白了這場衝突匪夷所思的起因——原來,那個小男孩上嘴唇有顆小小的痣,他頗為自豪地說“有痣代表聰明厲害”,而昕昕嘴巴上沒有,小男孩就說昕昕“不聰明”。
昕昕一聽就不樂意了,二話沒說,上前就推了小男孩一把,小男孩沒站穩,一屁股坐在地上,額頭不幸磕到了旁邊的玩具櫃角。
林窈聽完,真是哭笑不得。
她先蹲下身,認真地對昕昕說:“昕昕,不管因為什麽,動手推人都是不對的,你看同學都受傷了。快跟同學說對不起。”
昕昕看著小男孩額頭上的包,似乎有點被嚇到,小聲說了句:“對不起。”
林窈然後站起身,誠懇地向小男孩的母親道歉:“真對不起,是我們家孩子太衝動了,沒輕重。孩子沒事吧?需要去醫院看看嗎?”
那位母親見林窈態度如此誠懇,連忙擺手:“沒事沒事,小孩子磕磕碰碰難免,老師處理得及時,冰敷過了。也怪我們家小子不會說話。”
她隱約知道林窈的身份,語氣很是客氣。
這件事也就這樣過去了,對方沒有追究。
林窈想了想,便幹脆給昕昕請了假,帶她回家。
回家的車上,昕昕坐在後排的兒童安全座椅裏,她似乎不覺得自己有錯,反而執著於那個“痣”的問題,不停地追問:“媽媽!為什麽我嘴巴上沒有那顆聰明的痣?我也想要!我想要一顆超級大的、聰明的痣!”
林窈從後視鏡裏看著女兒天真的小臉,忍不住笑出聲:“寶貝,痣可不是越大越好,要是長一顆超級大的在嘴巴上,那不成媒婆啦?”
“媒婆是什麽?”昕昕好奇地睜大眼睛。
林窈試著解釋:“就是……以前幫人介紹對象,促成好事的阿姨。”
昕昕顯然沒聽懂,小腦袋還在糾結痣的問題。
林窈隻好轉移話題,柔聲說:“其實啊,我們昕昕也有很厲害的痣哦,隻是藏起來了。”
“在哪裏?在哪裏?我怎麽沒有看見?”昕昕立刻來了精神,在自己身上亂摸。
“在眉毛裏麵呢。”林窈微笑著說,“老人們都說,眉毛裏藏痣的人,都特別聰明,特別有智慧,是‘眉裏藏珠’哦!但是呢,真正厲害的人都很低調,不會到處炫耀的。”
昕昕一聽,立刻開心起來,小手摸著眉毛:“真的嗎?我是眉裏藏豬(珠)?那我最厲害!”
“對,昕昕最厲害。”林窈順著她的話,然後語氣認真起來,“但是寶貝,就算我們很厲害,也不能動手推人,對不對?今天你同學說你,你可以告訴他‘你這樣說不禮貌’,或者告訴老師,但不能動手,知道嗎?”
昕昕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回到家,周母見她們這個點回來,很是驚訝:“咦?怎麽回來了?昕昕在幼兒園不習慣嗎?”
林窈放下包,無奈地笑了笑:“媽,她沒不習慣,她把人給打了。”
接著便把幼兒園裏發生的關於“痣慧”的風波簡單說了一遍。
周母聽完,真是哭笑不得,點著孫女的額頭:“你呀你!這麽點小事就動手?奶奶白教你了?”
林窈下午項目組還有事,交代了幾句便又匆匆出門了。
這下,教育“小霸王”的重任落在了周父周老兩口身上。
下午的陽光暖暖地照在客廳裏,一場關於“如何正確應對衝突”的家庭小課堂開講了。
周父負責理論闡述,他抱著孫女,用最淺顯的話說:“昕昕啊,爺爺告訴你,什麽叫打人?就是故意用手、用腳,或者拿東西去傷害別人,讓別人疼,讓別人哭。就像你今天推同學,他摔疼了,哭了,這就是不對的。”
周母則負責實踐模擬,她雙手叉著腰:“哼,你沒有痣,你不聰明!”
昕昕立刻氣鼓鼓地要伸手。
“哎哎哎!”周母趕緊攔住,“不能推!不能打!你要怎麽說?”
昕昕想了想,大聲說:“你這樣說不禮貌!我有眉裏藏豬(珠)!我才是最聰明的!”
“對對對!”周母立刻鼓勵,“還可以告訴老師:‘老師,他說我!’”
周父又道:“那如果小朋友是不小心碰到你呢?比如玩的時候,他沒看見,撞到你了,那他不是故意的,就不能打回去,要說‘沒關係’。”
奶奶立刻和昕昕模擬起不小心碰撞的場景。
“那如果他搶我玩具呢?”昕昕舉一反三。
“搶玩具也不能先動手打人,”周父耐心引導,“你可以大聲說‘這是我的!請還給我!’,或者趕緊告訴老師。記住,動手是最後沒辦法的辦法。”
爺孫三人,一個動嘴講道理,兩個動手演情景,在融融的午後時光裏,將“能動口不動手”的原則,通過一次次重複和演練,慢慢植入小家夥的心裏。
雖然不知道她能記住多少,但這份來自家庭的、耐心的引導和滿滿的愛,無疑是她成長路上最堅實的鎧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