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信仰源於自身?

字數:5211   加入書籤

A+A-


    “呼……”
    羅蘭悄無聲息地回到住處,再三確認無人跟蹤後,才輕輕吐出一口氣,卸去身上的偽裝。
    他點亮桌上的油燈,昏黃的光芒頃刻間驅散了屋中的黑暗。
    隨後,他從懷中取出那份一直小心保管的卷軸,將誠實之域卷軸暫時放在一旁,繼而將至聖斬的卷軸在桌麵上徐徐展開。
    借著搖曳的燈火,他凝神細讀起來。
    燈光雖然黯淡,卻足夠照亮卷軸上那些古樸而有力的字跡。
    卷軸內容分為兩部分。
    正能量的運用方法,以及更為深奧的引導之道。
    正如他所了解的那樣,運用正能量的方式直接而明確。
    將這份純淨之力附著於武器或拳腳,用以灼傷邪惡,尤其對不死生物效果顯著。
    卷軸以簡潔的圖文描述了能量輸出的不同形態與控製要領,對羅蘭而言,理解這些並不困難。
    真正的難點,在於卷軸前半部分所闡述的引導方法。
    這裏的記述變得抽象而晦澀。
    它並未指明某種具體的能量來源,而是不斷強調“內心的光輝”、“純粹的意誌”以及“對生命與秩序的捍衛之心”。
    字裏行間暗示,正能量並非由修習者自己產生,而是需要向某個更高維度“請求”、“共鳴”與“牽引”。
    羅蘭閉上雙眼,嚐試依照卷軸中記載的方式靜心感受。
    呼吸逐漸平穩,意識緩緩內沉。
    然而時間流逝,除了體內騎士呼吸法所帶來的溫熱氣血之外,他並未感受到卷軸所描述的那種“溫暖”、“熾烈”、“能夠驅散一切陰霾”的能量源。
    片刻後,他睜開眼,微微皺起眉頭。
    “果然沒那麽簡單。”
    引導正能量,似乎不僅需要技巧或天賦,更關乎某種內在的信念或精神境界。
    而這正是他現在所欠缺的。
    意識到這點後,羅蘭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向那柄秘銀長劍。
    自仙後艾絲黛爾解除其上的詛咒以來,這柄“寶具”便始終縈繞著一層神聖之力。
    據艾絲黛爾所說,那是最純粹的正能量。
    不過盡管羅蘭能感知到它的存在,卻始終無法自如調用、引導它。
    “也許……”
    一個想法在心中萌生。
    “既然無法從內部‘引導’,能否先從外部‘借取’?”
    羅蘭的目光在晦澀的引導說明與一旁的秘銀長劍之間來回移動。
    短暫思索後,他深吸一口氣,右手穩穩握住了秘銀長劍的劍柄。
    左手則按在展開的卷軸上,再次確認正能量的運用技巧與脈絡。
    隨後他閉上雙眼,將全部感知集中於劍身上那股溫暖而神聖的能量。
    起初,過程異常滯澀。
    他能清晰感知到劍身中流淌的正能量,但卻如同隔著一層玻璃觀察溫順的火焰。
    可見卻不可觸及。
    他嚐試以卷軸中所描述的意誌去“牽引”,卻如同以虛無的絲線拉動巨石,難以撼動分毫。
    數次嚐試,都僅能讓劍身的微光泛起幾乎不可見的漣漪,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精神上的疲憊,仿佛在與某種固有的排斥力對抗。
    但羅蘭沒有放棄。
    全力催發的精神力使他對能量的感知越發敏銳,終於捕捉到了那股正能量獨特的“頻率”。
    他不再試圖以蠻力強行攫取那股能量,而是轉而調整自己的精神波動,如同細心調試一件精密樂器般,極富耐心地嚐試與那神聖之力建立微弱的“共振”。
    寂靜籠罩著房間,時間悄然流逝,細密的汗珠在額頭上緩緩滲出。
    不止過去了多久,某種變化忽然降臨。
    當意誌以某種獨特的韻律輕輕觸及能量時,劍身上的正能量不再沉寂,反而如同被撥動的琴弦般,發出一道唯有他才能感知的清澈鳴響。
    “嗡!”
    羅蘭猛然睜眼,沒有呼喊,也沒有大幅動作,純粹憑借意誌將那一道被引動的能量沿劍柄導入。
    依照卷軸所記載的方式,將其凝聚於劍鋒之上,向前無聲揮出
    “嗤!”
    一聲幾乎難以察覺的輕響在空氣中掠過。
    秘銀長劍的鋒刃上,一道淡金色的光芒驟然閃現,又瞬息消逝,宛若黑暗中一閃而過的流星。
    那光芒並不耀眼,甚至未能完全驅散書桌旁的陰影,但那瞬間迸發出的溫暖、純淨的氣息卻異常清晰。
    它劃破了夜晚的微寒,帶來一種令人心安的、正直的力量之感。
    盡管隻持續了一刹那。
    “成功了!”
    羅蘭心中湧起一陣欣喜。
    “看來借助秘銀長劍上的正能量施展至聖斬,確實是可行的,不過……”
    指尖輕撫過劍身,感受著那殘留的、若有若無的暖意後,羅蘭輕輕歎了口氣。
    他清楚地意識到,方才的成功帶著相當的偶然性。
    那需要極其精準的精神協調,一絲恰到好處的共鳴,以及……
    不容忽視的運氣。
    以他目前的掌握程度,恐怕嚐試十次也未必能再成功一次,更別提在戰鬥中施展了。
    “不過這隻要日後反複練習就能解決,相比之下……”
    羅蘭的視線再度落向桌上攤開的卷軸。
    “既然借助外力可行,那麽卷軸中反複強調的、關於正能量本源的那些抽象描述,所謂‘內心的光耀’、‘純粹的意誌’、‘向更高維度的請求與牽引’.其真正含義又是什麽?”
    羅蘭將秘銀長劍平置於膝上,目光投向卷軸前半部分那些關於引導之力與信仰關聯的模糊記述。
    卷軸上的文字依舊晦澀難解,反複提及“心靈之光”、“誠摯之念”與“奉獻於至高善行的信念”。
    傳統的解讀無疑指向對某位神祇或至高存在的虔誠信仰,以此作為橋梁,共鳴並牽引來自其領域或概念的正能量。
    羅蘭的手指無意識地劃過這些詞句,眉頭微蹙。
    他自身並無特定信仰,更談不上對某位神明懷有足以引動力量的熾誠。
    那麽剛才那一瞬間的成功,根源何在?
    他回想起能量迸發前那極其短暫的瞬間。
    那並非對外部神祇的祈求或感應。
    而是一種極度專注的、向內凝聚的意誌力,是一種堅信“此刻必須驅動這股力量”的強烈意念,穿透了與正能量之間的隔閡。
    一個大膽的推測如同黑暗中突然閃現的靈光,驟然照亮了他的思緒。
    “正能量源於信仰…這一點或許沒錯。”
    羅蘭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
    “但也許卷軸誤導了所有人,或者說,世人的理解過於局限.”
    “信仰的對象,未必一定是高懸於星界之外的神祇。”
    他回想起成功瞬間的感受。
    那並非來自外部的恩賜或回應,而更像是一種內在的、因極度堅定的意誌而激發的共鳴,與世界某處彌漫的正能量維度建立了微弱的連接。
    “信仰的本質”
    羅蘭沉吟著,無意識地摩挲著自己的下頜。
    “或許是一種極端純粹、極端堅定的‘確信’本身,確信某種理念,確信某種秩序,或者…確信自身意誌的力量。”
    他的目光變得深邃起來。
    如果這個推測成立,那麽引導正能量最大的障礙,並非缺乏崇拜對象,而是缺乏那種毫不動搖的、足以撼動現實規則的內心力量。
    “那麽,這是否意味著…信仰的對象,可以是自己?”
    “相信自己的道路即是光明,相信自己的意誌足以驅散黑暗,相信自身的存在……”
    羅蘭原本因沉思而略顯渙散的眼神逐漸聚焦,閃爍著堅定的微光。
    “本身就可以成為引動正能量的‘善’之體現?”
    思緒還未曾完全落下,一行嶄新的字幕已然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