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字數:3797 加入書籤
“這不是胡鬧嗎?特種鋼的冶煉周期,高精度鏜床的加工能力,還有那麽多配套的電子元器件,哪一樣是說有就有的?年底要是交不出東西,咱們廠的牌子就砸了!”
剛剛因為獲得特等功而興奮起來的紅星廠,立刻被巨大的質疑聲籠罩。幾乎所有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老師傅,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陳康年總工程師辦公室的門,一上午就沒關過。
“陳總工,您快去勸勸陸總工吧!這個目標太高了,到時候完不成任務,我們整個廠都得跟著受處分啊!”
“是啊陳總工,我們不是不相信陸總工的技術,可這是生產!這是實打實的工業製造,不是在實驗室裏畫圖紙!”
陳康年一個晚上都沒睡。他手裏拿著連夜趕出來的生產排程表,上麵畫滿了紅線,每一個紅線都代表一個生產瓶頸。他揉著太陽穴,拿起排程表,走向陸揚的辦公室。他必須阻止這個年輕人。
“陸總工。”陳康年推開門,把那份厚厚的生產計劃攤在陸揚麵前。
“我不是來質疑你的決定。”陳康年的聲音有些沙啞,他指著圖表上的一個個節點,“你看,這是我們的現狀。要生產鐵拳1,最核心的是152毫米炮管,這需要特種電渣重熔鋼。我們廠隻有一座5噸的電渣爐,按照最理想的狀態,一個月最多能冶煉出五根炮管所需的鋼錠。”
“就算鋼材到位,鍛造、熱處理、深孔鑽鏜、內膛精加工……一套流程下來,一根合格的炮管出廠,至少需要二十天。我們的高精度深孔鏜床隻有兩台,就算人停機不停,一個月最多也隻能完成六根。”
“這還隻是炮管。底盤的裝甲鋼板、千馬力發動機的渦輪葉片、液壓傳動係統裏的高壓油泵……每一個都是瓶頸!按照我們現有能力推算,年底之前,能拿出八到十台樣車,已經是極限中的極限了!”
陳康年說完,抬起頭看著陸揚。“這不是技術問題,這是工業基礎問題。陸總工,這個任務,我們真的完成不了。”
陸揚靜靜地聽他說完,沒有反駁。他看了一眼那份寫滿困難的計劃表,然後站起身。
“陳總工,你跟我來。”
兩人一前一後,穿過議論紛紛的廠區,來到了一片幾乎被人遺忘的區域。這裏是紅星廠最早的幾個車間之一,早已廢棄。陸揚推開一扇鏽跡斑斑的鐵門,一股陳舊的機油和灰塵混合的氣味撲麵而來。
車間裏,停放著十幾台龐大的機器,上麵蓋著厚厚的帆布,隻露出一些充滿蘇式重工業風格的粗大輪廓。
“這是……”陳康年愣住了。
“建廠初期,蘇聯援助的第一批機床。”陸揚走到一台機器前,掀開了上麵的帆布。一台鏽跡斑斑的臥式鏜床露了出來,油漆剝落,導軌上布滿鏽跡,看起來就像一堆廢鐵。
“我們早就把它們淘汰了,精度、效率都跟不上了。”陳康年不解地看著陸揚。
陸揚沒有說話,他隻是環視著這個廢棄的車間。片刻之後,他轉過身,看著滿臉困惑的陳康年,說出了一句讓後者無法理解的話。
“我要用它們,打造一條全新的自動化生產線。”
“什麽?”陳康年懷疑自己聽錯了。
陸揚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在空曠的車間裏回蕩。
“我要對這些老舊機床進行現代化改造,把它們的生產效率,提升五倍以上。”
陳康年的第一反應,就是荒謬。而跟著他們過來的幾個聞訊而來的老師傅,更是直接搖起了頭。
一位頭發花白的八級鉗工忍不住開口:“陸總工,您不是在開玩笑吧?這些老古董,連走刀的精度都保證不了,手搖著幹活都費勁,還搞自動化?這根本不可能!”
“是啊,它們的電路早就老化了,連個變頻器都帶不動,怎麽自動化?”
質疑聲此起彼伏。在所有人的認知裏,這些機器唯一的歸宿,就是被送進煉鋼爐。
然而,麵對所有人的質疑,陸揚隻是笑了笑。他沒有再解釋什麽,隻是脫下外套,隨手扔在一旁,然後從牆上掛著的工具板上,拿起了一把扳手和一把螺絲刀。
在所有人不解的注視中,他走到了那台最破舊的鏜床前,俯下身,擰開了控製箱上第一顆生鏽的螺絲。
他要親自上手。他要用事實,來回應所有的不可能。
車間裏的老師傅和工程師們都圍了上來,他們搞不懂,這個年輕人到底想做什麽。拆解?維修?這些機器早就沒有維修的價值了。
可陸揚的動作,卻不像是在維修。他拆開了老舊的電路控製箱,看著裏麵那些早已停產的電子管和粗大的電阻,腦中一個淡藍色的界麵浮現出來。
【史詩級成就“工業的領航者”已達成。】
【獎勵係統積分:5000點。】
【當前係統積分:5000點。】
陸揚的意念,在係統商城中飛速掃過。
很快,他便鎖定了一個閃爍著微光的選項。
【初級伺服電機改造套件(含全套控製模塊及軟件算法)
【兌換所需積分:2000。】
沒有絲毫猶豫。
“兌換。”
【兌換成功。】
下一刻,一股龐大的信息流湧入陸揚的大腦。無數關於伺服電機控製、數控係統編程、老舊機床電氣化改造的圖紙和方案,如同電影畫麵般,在他腦海中飛速閃過。
他手中的動作,陡然加快。
那些在外人看來複雜無比的舊式電路,在他眼中,卻變成了一張清晰無比的改造藍圖。
他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工業垃圾變成這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
陸揚拿起扳手,對著一顆全是鐵鏽的螺絲就擰了下去。
“哢”的一聲,那顆幾十年沒人碰的螺絲,應聲而動。
這一下,周圍的議論聲,小了不少。
所有人都伸著脖子,看著陸揚的動作。
陸揚的動作不快,但他穩穩地拆解、擦拭、觀察著每一個部件。他沒有將整個機器拆散,隻保留了堅固的鑄鐵底座和主心軸。蘇聯人當年給的設備用料很足,又厚又重,骨架結構依然堅固。
他拆掉了無法使用的電氣控製箱和笨重的機械變速箱。
然後,他開始往上安裝新的部件。那是幾個銀白色的方形伺服電機,還有一塊巴掌大小,帶液晶屏幕的控製麵板。
“他……他這是在做什麽?”一個年輕技術員似乎看懂了一些,說話的腔調都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