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祖孫生意

字數:4261   加入書籤

A+A-


    “孩兒,這過日子要跟流水一樣,細細著來。”
    “不能有點錢,就胡亂地花,你今天能賺到錢,你能保證明天也能賺到錢嗎?”
    “你竟然還為了賭氣,拿一枚銀元出來,你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
    老太太喋喋不休,在她心裏,宋冕拿出一枚銀元,好好的羞辱了一把車老板,讓在場所有人都高看他們宋家一眼,固然讓他渾身通暢。
    可後續的麻煩也不少,尤其是自己那大兒媳婦。
    宋冕嗬嗬笑著,“奶,我主要是看不慣他們那惡心人的嘴臉。”
    老太太皺眉到,“看不慣也受著,一百多文錢拿去坐車,太浪費了,都夠吃好幾頓肉的了。”
    一邊兒坐著打瞌睡的宋老蔫安慰道,“老夫人,孩子的一片孝心,別人求都求不來,您就別說他了。”
    “再說了,這年頭像是東家這麽有本事的少年郎可不少,別人家的孩子,還哭著喊著找爹娘要錢買糖呢,他都能獨當一麵了。”
    老太太點了點頭,這倒是實話,小冕這段時間變化很大,讓她老婆子眼前一亮。
    村子離著縣城不遠,不到一個時辰就到了,遠遠的可以看見磕磣到不行的城牆。
    待祖孫二人以及宋老蔫到達城門口時,已經過了午時。
    守城的官差剛吃過飯,這會兒正暈暈沉沉的迷糊著,看著很懶散。
    見宋冕他們一行人過來,一名胡子花白的差役一揮手裏的長矛,攔住了去路。
    “懂不懂規矩?進城先交錢,一人兩個大子。”
    宋冕頭一遭進香山縣城,不知道這裏竟然收錢,便看向江湖經驗頗多的宋老蔫,“進個城,還得交錢?”
    宋老蔫無奈道,“老黃曆了。”
    宋冕有些無語,就準備掏錢。
    外國人進城要錢很正常,他一個正常大梁子民進城竟然也收錢。
    宋冕瞬間想到了宋思忠,這小子幾乎每日都進城讀書,那豈不是每天都要花一筆錢出去?
    老太太拍了拍宋冕的肩膀,連忙製止了他,陪著笑臉,“官爺,我們都是鄉下的寒門小戶,哪裏有銅錢哦,您行行好。”
    老差役皺了皺眉,“這是規矩,要是都不給錢,縣尊大人如何繞我?”
    宋老太熟稔地從腰間掏出一張手帕,遞了過去,小聲道,“給嫂子拿去用。”
    差役掃了掃宋冕一行人,又看了看手裏的手帕,手腕一抖熟練的鑽進了袖子,揮揮手道,“趕緊走,以後可不興這樣了。”
    老太太臉上都是堆笑,過了城門就哭喪著臉。
    嘴裏念叨著,“老婆子,我辛辛苦苦繡的手帕呦。”
    說著還不忘瞪了宋冕一眼,“往日讓你大伯進城就夠了,你非得拉著我,今日若是賺不了錢,回去你等著。”
    宋冕下意識的想到了幾乎每日屁股開花的宋思孝,頓感壓力不小。
    老太太肯定不能白來,手裏帶了不少手帕,想著賣出去緩解家裏的壓力。
    雜貨和布料鋪子在城西,而書坊在貴人雲集的城東。
    宋冕想去先推銷自己的小說,可老太太堅持自己要先去賣手帕,宋冕知道老太太著急撿到錢,就隻能跟著。
    城西這邊兒窮人確實多,衣衫襤褸,打著補丁做買賣的小商小販挺多。
    因為靠海,不少人趕海弄來些海貨,沿街叫賣。
    沒吃過海貨的,把這些東西當好東西,可是吃多了就會發現,也就那麽回事兒。
    老太太帶著宋冕先去了幾家布料鋪子,裏麵來來往往的人不少,鋪子裏都是討價還價的聲音,老太太上去問了兩嘴,就被人家轟了出來。
    因為老太太做工好,要價自然貴一些。
    可鋪子不認這些,他們講究一個低買高賣,賺差價,恨不得不給錢。
    老太太臉上越發的愁眉不展,賺錢可太難了。
    一連去了好幾家,都沒收,最後就在街道邊上支了個攤,嘴裏念叨著,“不能白來,我孫兒花了一百多文呢,說啥都得回回血。”
    結果老太太是大戶人家出身,蹲在地上不肯說話,好半天沒人過來瞅一眼。
    宋冕和宋老蔫對視一眼,立刻倆人就開始此起彼伏的喊了起來,“手帕,新繡的手帕,上好的手帕!”
    這一老一少叫的比唱的好聽,瞬間引起了路人的注意。
    不一會兒,就見一個穿著還算是不俗的婦人走了過來。
    對方掃了一眼宋家老太太,嘖嘖了兩聲,“老夫人身上這衣服料子也不錯,家裏的日子不景氣啊,都開始繡手帕補貼家用了。”
    “多少錢?”
    “三十文!”
    “呦,賣這麽貴,鋪子裏才賣二十文呢。”
    老太太歎了口氣,就跟那婦人解釋道,“咱這是棉料的手帕,都是從成衣鋪子那邊兒高價進來的邊角料做的,上麵還繡了花紋,您看看這蝴蝶、荷花還有這吉祥紋,多細致啊。”
    為了賺錢,老太太也是豁出去了。
    那婦人蹲下身子,仔細看了看,這才豎起大拇指,“好東西,我全都要了。”
    “啥,全都要了?”老太太趕忙給人家包起來,八張手帕拋去成本,淨賺八十文呢。
    這下可把老太太美壞了,喜滋滋的。
    結果那婦人笑吟吟道,“主要是這麽俊俏的小哥,沿街吆喝,讓人心疼呢。”
    “老夫人,您看看您家這孩子,眼神多亮啊,可別浪費了這麽好的底氣,該讀書就得讀書,別荒廢了。”
    說完,交了錢扭著身子走了。
    老太太的臉瞬間拉了下來,她能不知道讀書是好事嗎?
    可家裏這條件,吃飯都成了問題,咋讀啊?
    與城西的人間煙火氣相比,東城就要清幽不少。
    與那邊兒的人聲鼎沸,喧嘩,大多數人住在棚屋,身上打著補丁不一樣的是,這裏青石板鋪路,幹淨整潔,兩旁是白牆黛瓦的院落,偶爾有穿著長衫的讀書人或衣著體麵的商人緩步走過,連空氣裏都飄著淡淡的墨香和茶香。
    這種強烈的反差,恍如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讓宋冕更加堅定了科舉的決心。
    這裏的鋪子大多是前麵賣書,後院印刷。
    現如今還流行一種小報,大到國家大事,下麵民間的趣聞,都有所涉獵,南來北往的商人會在上麵尋找商機,茶館則會買回來,讓茶博士讀給客人。
    這讓各大書坊的生意又好上了不少。
    老太太跟著宋冕來了東城,看著人來人往都是些讀書人,就有些打怵。
    “孩兒啊,這裏麵都是貴人,咱們別進去湊熱鬧了。”
    “咱們穿的也不夠體麵啊!”
    老太太知道這生意不好做,剛才賣手帕就看出來了,這做有錢人的生意,豈不是更難。
    宋冕大手一揮,“奶,您放心,看我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