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浦元、木牛、流馬

字數:5298   加入書籤

A+A-


    金陵城。
    李承澤騎上快馬來到了金陵城的軍營,在軍營見到了站在沙盤前沉思的韋睿和魯肅。
    這是一個大半部分為北周和平陽南方疆域的沙盤,小半部分為大乾前線的沙盤。
    連雲錦高原等險要地勢也包括在其中。
    近來,韋睿除了督軍訓練,就是在研究地形。
    “韋公,可還習慣?”
    “殿下,久經沙場早已習慣,隻是對於北周和平陽的地形需要多做些研究。”
    韋睿指著流過通州幾州的通天河緩緩道:
    “北周南方去年河水暴漲,鬧洪災的通天河需要注意一下。”
    韋睿略顯可惜地搖了搖頭:“隻可惜我那築堤行舟之術沒辦法使用了。”
    李承澤疑惑道:“韋公此言何意?”
    韋睿就是靠著這招,僅用兩萬人便拿下了超級堅城合肥。
    也是在東吳水軍曆練過的魯肅解釋道:
    “殿下,合肥當初的城牆高度是四丈左右,而韋將軍命士卒築的堤壩是五丈。”
    兩人已經就這個戰術交流過了。
    “要能執行韋將軍的築堤行舟之術。”
    “首先,需要前後堤壩有足夠的河水和湖水引成地上河。”
    “其次,需要築堤圍住半邊城池的堤壩足夠高。”
    “而通天河流經的這幾座城池城牆最矮都有十五丈,城牆太高了,要築比十五丈高的堤壩太耗時耗力了。”
    韋睿頷首補充道:“還要考慮民心,大水漫灌,城池是奪下了,但後麵要處理的東西很多。”
    “那以兩位看,拿下北周的最大難點在於哪?”
    韋睿和魯肅異口同聲道:“後勤補給。”
    韋睿解釋道:“雖說可以占據根據地就地籌措物資。”
    “但支撐數十萬大軍的戰鬥,不能隻靠搶。誰也沒辦法保證對手不會破釜沉舟將糧草燒光。”
    “咱們大乾境內還好,但根據單大哥傳回來的消息,北周就沒有那麽好的環境了。”
    就連韋睿都叫單雄信單大哥...
    李承澤無力吐槽了。
    韋睿可不知道李承澤的想法。
    他捋著自己有些泛白的胡須緩緩道:“千裏以上運糧,又沒有直通南北的運河,確實有些困難。”
    李承澤頷首道:“好,我知道了。”
    對此,李承澤還是有辦法的。
    咋辦?找個技術工唄。
    亮亮是不可能的了。
    亮亮是絕世等級的名士,需要二十萬道氣血之力,他現在可湊不齊。
    而且絕世等級的名士那麽多,哪有那麽容易就讓諸葛亮出山。
    但是浦元是可以的。
    《三國誌·諸葛亮傳》中確實記載諸葛亮擅長發明創造。
    諸葛亮事必躬親,但不是什麽事情都要親自去做的,他定個方向,讓下麵的人去執行就夠了。
    諸葛連弩,當時稱作元戎或損益連弩,
    還有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亮的想法。
    想法是想法,執行是執行。
    但諸葛亮那麽忙,打仗、治國還搞發明,把他拆成八瓣使也不夠。
    諸葛亮有一個研究團隊,杜睿、浦元、胡忠等多人,放到後來就是國防科研部。
    浦元既是鐵匠,也是技師。
    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指定浦元需要多少氣血之力。”
    【英魂塔】:“三萬道。”
    李承澤大手一揮:“要了!”
    浦元雖然不能打架,但一人可抵十萬軍。
    薑維還給他寫了《蒲元傳》和《蒲元別傳》
    浦元還會造刀,以鍛刀聞名,他首創淬火技術,使鋼刀堅韌而有彈性。
    他曾經為諸葛亮以精鋼、寒鐵造刀三千口,以蜀江水淬刀,刀成削鐵如泥,據說可以輕易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
    不久後,在天門城,李承澤接見了這位滿臉絡腮胡,肌肉粗壯的高大漢子,浦元。
    照例的寒暄之後,李承澤直入正題。
    “我需要你製造木牛流馬。”
    “殿下,不知道您要的數量各是多少?”
    李承澤也知道木牛流馬是兩種不同的運輸工具,不過他不了解具體情況。
    “先給我介紹一下兩種工具的不同之處吧。”
    要知道,後來所有人嚐試複原的木牛流馬隻是按照記載複原的,不一定是真正的木牛流馬。
    浦元抱拳道:“是,殿下。”
    浦元先是給李承澤介紹了兩種運輸工具的形製。
    跟加個牛頭,馬頭沒關係。
    之所以稱作木牛、流馬,是因為牛和馬本身就是運輸工具。
    牛載量大,速度慢,
    馬載量小,速度快。
    分別代表兩種運輸工具的特點。
    木牛、流馬並不是獨輪車,
    而是四輪車。
    都是用木頭做的,省錢。
    木牛是那種一條橫杠將四個輪子串在一起,一前一後有人牽引的四輪車。
    也就是四個輪子是一排的。
    而流馬有些類似酒店的四輪推車,載重量很小,載糧用的是上方的木箱子。
    四個輪子是前後排,
    而木箱子是可拆卸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且木牛、流馬需要因道路定製,
    沒有太過死板的尺寸。
    “木牛側重於載重、官道。”
    “流馬側重於速度、棧道。”
    “一輛木牛運載量大致為流馬的五倍。”
    “自然,流馬速度也比木牛快得多。”
    李承澤蹙眉道:“隻是這樣?若是在棧道遇到台階該如何解決。”
    那可是蜀道。
    蜀道有多難,李白都教了。
    “遇到台階由民夫挑擔而過。”
    知道李承澤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
    浦元解釋道:“殿下,其實這不該叫木牛流馬,而該叫木牛流馬法。”
    “假設這條路或者棧道有500裏,每50裏便為一道,每一段都有固定的流馬或木牛負責。”
    “送到之後,他們便空車折返。”
    “隔日,又載著糧食前行原本路線五十裏。”
    李承澤腦海中有了明確的畫麵。
    流水線!
    木牛流馬並不是強在這個工具有多麽創新,多麽劃時代,還是什麽機械動力。
    而是在於整套在官道和棧道運行的物流係統。
    能在那種年代想出這種辦法,
    並且嚴格規劃、執行出來的...
    運輸流水線!
    對於人力、物力的高效統籌運用。
    木牛流馬在精髓在於整個物流運輸體係的調配,而非運載工具本身。
    木是木頭,流是流水線。
    以運輸流水線代替集體往返運輸。
    這個東西不難造,但沒有諸葛亮那種統籌調配能力,就什麽都不是。
    甚至會覺得諸葛村夫你是不是在逗我?
    “浦元聽令!”
    喜歡異世爭霸:從皇子到千古一帝請大家收藏:()異世爭霸:從皇子到千古一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