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大荒投降,異動

字數:4108   加入書籤

A+A-


    由於最後北三州沒有經曆戰亂,北六州的事情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這麽多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是辛棄疾一人做,他做的是統籌調度,指揮各方。
    真正做這些的是他麾下的刺史、郡守、知府和縣令,以及他們的屬官。
    當然,平東軍也會下場幫忙。
    先行北上的薛仁貴帶著辛棄疾的意見,來與關羽、常遇春、王翦、蘇定方和樂毅開了個戰前會議。
    首先,王翦、樂毅和蘇定方目前的軍隊就不用南下了,直接駐守北三州先形成一道防線。
    會議由蘇定方主持,他對聽雪北六州的地形早有研究。
    之前為了找到從東海最好的登陸線路,一路殺到聽雪城,蘇定方可謂是把聽雪王朝的地形爛熟於心。
    “聽雪最北方的三州是風、靈、明三州,但靈州不必太擔心。”
    會和拓蒼皇朝軍隊交戰的是北方三州的風州和明州,這兩個州就是重點保護對象。
    靈州則是因為最北方的靈鷲雪山的存在,直接就是一個北方門戶。
    想到打靈州,隻能選擇大軍翻越靈鷲雪山,這件事幾乎是天方夜譚。
    靈鷲雪山太大了,而且靈鷲雪山總體上南北走向。
    當初的李承澤一行人,也是走了十幾天,才翻越了靈鷲雪山,到達北方的王朝。
    但他們可是輕裝簡行,沒有任何行李,而且最低修為還是三花聚頂境。
    禦氣五重境以下的武者沒有罡氣護體,必須穿著厚重的冬服才能進入靈鷲雪山。
    無數的冰縫、冰隙存在於靈鷲雪山中,稍不留神就會摔倒,可以說要率領大軍翻越靈鷲雪山的幾率幾乎為零。
    最多隻能說以三花聚頂境以上的修為組成的一小支突擊隊。
    但這也有問題,三花聚頂境人再多也多不到哪裏去,他們隻能突襲,而控製不了城池,這就是普通士兵存在的意義。
    總而言之,這是一條非常難走的道路,拓蒼皇朝肯定是派出他們最驕傲的騎兵。
    而騎兵會選擇這條路,並且還成功通過這條路成功的可能性,跟子午穀奇謀差不多...
    李承澤當初也可以不選擇翻越靈鷲雪山,從明州或者風州北上。
    但他們進入靈鷲雪山,是為了去剿滅蠻族的,也就不在意難不難走的問題了。
    “不出意外的話,拓蒼皇朝的軍隊出動後,肯定是奔著風州和明州來的。”
    關羽他們了然地點點頭,並沒有反駁蘇定方的看法,這本來就是很很合理的看法。
    眾將商議之後,
    由薛仁貴、蘇定方和王翦坐鎮風州,由常遇春、關羽和樂毅坐鎮明州組成第一道防線。
    靈州雖然有靈鷲雪山,但這不代表著有靈鷲雪山的靈州就完全不用防守。
    他們決定從刺史中選擇一位能帶兵打仗的坐鎮靈州,並分一部分人馬幫忙駐守靈州雪山城。
    另外,辛棄疾還提出了另一個幫忙坐鎮雪山城的好人選,靈鷲寺的慧真和尚出馬。
    慧真和尚用不著帶兵打仗,隻需要坐鎮雪山城,在某些時刻出來刷個臉即可。
    首先靈鷲寺是傳承近萬年的佛門寺廟之一,與光明寺、青龍寺和法華寺相比,唯一區別就是沒落了。
    但靈鷲寺依然是佛門正派,即便真的有小規模軍隊從北方翻越靈鷲雪山來到雪山城。
    隻要慧真和尚坐鎮雪山城,他們就過不了這第一道防線。
    慧真和尚雖然突破到入道境的時候,已經九十五歲了,但他一朝悟道,直入三重天,可不是普通入道境。
    而且最重要的是,李承澤於慧真和尚,雖然稱不上有恩,但也算是結了善緣。
    又不是要求他殺人,出來刷個臉即可,辛棄疾打算親自去請,這點麵子慧真和尚估計還是給的。
    也就是辛棄疾要坐鎮聽雪城統籌後方,不然他就自己坐鎮雪山城了。
    因為聽雪北六州是新降的,防止後方的突然叛亂,他們也是想到了的。
    畢竟打仗最怕的不是對手,而是隊友...要是後方突然發動叛亂,切斷糧草路,那簡直就是噩夢。
    這點辛棄疾和薛仁貴也想到了。
    此事也不難,在糧草線路的重點城池重點防守,由值得信任的將領來坐鎮即可。
    大乾軍中有不少這樣的將領,而且此番從南方北上的也不隻有從英魂塔入世的二流名士。
    同樣有十五位二流名將從南方北上,其中包括折繼祖、郭泛、趙孚、程奐等將領。
    防止後方叛亂,保護運糧線路他們肯定是做得到的。
    再從從平東軍中抽調出十幾位三花聚頂境一同坐鎮。
    最後則是辛棄疾親自坐鎮聽雪城,隨時準備平定北方可能存在的叛亂。
    即可保證運糧線路不斷,北方無憂。
    ......
    建元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征北軍伐大荒大軍開拔已經月餘,
    跟聽雪王朝北方一樣,大荒北方並沒有垂死掙紮,自從大荒城淪陷後,征北軍一路勢如破竹。
    聽雪北方軍隊隻是象征性地反抗了一下就投了,有的幹脆城門大開直接投降。
    周瑜、楊再興和裴行儉三路大軍齊齊北上,很快來到鎮北大將軍盧廣義坐鎮的北三州。
    大荒北三州的最高統帥的就是盧廣義,三州軍事皆歸他轄製。
    關於盧廣義的生死,韋睿和裴行儉他們進行過一番討論。
    先勸降,願意降就饒他一命,但帶兵是不可能再帶兵了,準備解甲歸田吧。
    畢竟他和上軍大將軍宋尚是結義兄弟,而且感情還不錯,需要防止他隨時叛變。
    麵對四路大軍壓境,和周瑜的勸降,
    盧廣義最終選擇了投降,北三州根本沒有反抗基礎,糧草都不夠。
    北三州不適合種糧食,糧草都是從南方來的,而且由於最近幾年連年天災,北方的糧草早已頻頻告急。
    再者永慶帝也已經被斬,大荒皇室被斬草除根,盧廣義連效忠的人都沒有了。
    有韋睿作保,聽到自己能活命,盧廣義想都不想就投了。
    至此大荒北三州同樣不給一兵一卒地納入大乾治下,大荒全境陷落。
    兩張津、許伯升等人也在帶著糧草和錢銀在北上大荒的路上...
    與此同時,問鼎閣突然異動!
    喜歡異世爭霸:從皇子到千古一帝請大家收藏:()異世爭霸:從皇子到千古一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