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歎茶

字數:3758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早上,周譯去廣州之前,還是給在北京的周容與打了一個電話。
    “父親,是我。”周譯拿著招待所大堂的電話,聲音有些緊張。
    “嗯。”周容與的聲音一如既往地平靜,聽不出情緒。
    “那個……母親說要跟我一起去廣州。”周譯硬著頭皮說。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
    周譯心裏七上八下,正準備接受一頓批評,卻聽到父親淡淡地說:“你母親收拾行李的時候,我就知道她這打算了。”
    “啊?”周譯愣住了。
    “她往箱子裏放了那麽多夏天的衣服,明顯不是回北京的架勢。”周容與的聲音裏似乎帶了一絲無奈。
    “照顧好你母親。廣州潮濕悶熱,別讓她中暑。她的胃不好,別讓她吃太多生冷的東西。”
    “是,我記住了。”周譯認真應道。
    放下電話,周容與靠在椅背上,眉頭微微皺著。妻子和兒子都去了廣州,就剩他一個人在北京,這種感覺……
    他按了按桌上的內線:“李秘書,進來一下。”
    李秘書很快推門進來:“您有什麽吩咐?”
    周容與沉吟了一下:“上次說的去北戴河的事,你安排一下吧。”
    李秘書一愣:“去北戴河?可是上次您不是說……”
    “現在有時間了。”周容與打斷他,“下周就去,安排好車和住處。”
    “好的。”李秘書在本子上記錄著,“就您一個人嗎?”
    “不。”周容與想了想,嘴角微微上揚,“我把安安和南南帶上。”
    他想象著妻子和兒子兒媳回到北京,發現孩子不在時的表情,心情突然好了起來。
    周譯和聞舒窈到廣州的時候,林知微也已經從深圳回來了。她看上去有些疲憊,卻掩不住眼底的興奮與光彩。
    他們依舊住在白雲賓館。窗外高大的棕櫚樹在風裏搖曳,映照出南方城市的熱鬧與新鮮氣息。
    房間裏,林知微端著一杯清茶,語氣帶著壓不住的興奮:“周譯,你有時間可以去蛇口工業區看一下。我這次過去,他們正在和香港一家企業談合資的事情。如果能談成,蛇口將會成立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周譯微微一怔,隨即眼中閃出濃烈的興趣。
    他放下茶杯,身體不自覺地前傾:“真的?這要是能成,那可是意義非凡。”
    聞舒窈轉向林知微,語氣溫和卻不失關切:“知微,那你呢?時裝秀的事情準備得怎麽樣了?”
    林知微神情一收,帶著一絲認真,輕輕笑道:“差不多了。我們準備了十二套衣服。可能會顯得少一些,但十二在中國文化裏,是個很特別的數字,寓意圓滿、循環。”
    聞舒窈微微頷首,眼神中帶著讚許與篤定:“你說得不錯,這次是亮相,貴精不貴多。十二套衣服,隻要夠精致,就足夠震撼人心。”
    第二天上午,三人去了北園酒家吃早茶。
    上次來廣州的時候,他們在這裏用過正餐,當時吳雨桐就推薦他們,有機會的話,來試一下這裏的早茶。
    這是一座典型的嶺南建築,牆上掛著幾幅水墨畫,畫的是嶺南山水。靠窗的位置能看到街景,陽光透過鏤空的窗花灑進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
    “三位,這邊請。”服務員領著他們到了二樓靠窗的位置。
    二樓相對安靜一些,但依然熱鬧。周圍的桌子上,有三五好友聚會的,有一家老小團聚的,也有談生意的。
    廣州人的早茶,不僅是吃飯,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剛一坐下,服務員就送上了茶單:“請問喝什麽茶?”
    “普洱吧。”聞舒窈說,“早上喝普洱,養胃。”
    很快,一套青花瓷的茶具擺上桌。服務員熟練地燙杯、洗茶、衝泡,動作行雲流水。茶水呈深褐色,香氣醇厚。
    “媽,您看。”林知微指著大廳,“那就是廣州早茶最有特色的‘推車仔’。”
    隻見幾位穿著白圍裙的阿姨推著竹蒸籠小車在大廳裏來回穿梭,車上層層疊疊,熱氣氤氳,香氣四溢。
    遇到感興趣的食客,阿姨就停下來,掀開蒸籠的蓋子讓人挑選。每拿一份點心,就會在桌上的點心卡上“啪”地蓋上一枚紅印,十分有趣。
    很快,他們點了幾樣最受歡迎的:晶瑩剔透的蝦餃、皮薄餡足的燒賣,還有豉汁蒸鳳爪、糯米雞、鮮蝦腸。
    “再來份魚片粥。”林知微對服務員說,“要生滾的。”
    點心陸續上桌,擺了滿滿一桌子。
    蝦餃皮薄如紙,能清楚地看到裏麵粉紅色的蝦仁,咬一口,鮮甜的汁水在口中迸開。
    燒賣頂上點綴著橙色的蟹黃,肉餡調得恰到好處,不腥不膩。
    “這個鳳爪做得真好。”聞舒窈夾起一隻鳳爪,“軟爛入味,一抿就脫骨。”
    “廣州人做鳳爪是一絕。”林知微說,“要先炸後蒸,工序很複雜。”
    糯米雞用荷葉包著,打開時香氣撲鼻。糯米吸收了雞肉和冬菇的香味,每一粒都晶瑩飽滿。
    隔著屏風的旁邊一桌在聊天,聲音並沒有刻意放低,應該是兩對夫妻,說的都是粵語,偶爾夾雜幾句普通話。
    林知微能聽懂幾句粵語,他們應該是在聊孩子找對象的事情。
    “廣州人真會享受生活。”聞舒窈環顧四周,“大清早的,不急著上班,先來喝茶。”
    “這是傳統。”林知微說,“很多老廣州人,每天早上都要來茶樓‘歎茶’。有的人甚至有固定的位置,茶樓都給留著。”
    隔壁桌的討論聲突然高了起來,林知微的粵語水平有限,隻能斷斷續續聽懂一些詞匯。
    她隱約聽到“醫官”兩個字,然後是“屋企環境唔好”,這句她勉強能理解,大概是說家裏條件不好。
    “三零一醫院”這幾個字是用普通話說的,格外清晰。
    林知微沒太在意,繼續低頭喝粥。廣州人什麽都敢聊,從國家大事到鄰裏瑣事,這很正常。
    但坐在她對麵的聞舒窈,表情卻漸漸變了。
    她放下筷子,眉頭越皺越緊。作為在香港生活過的人,她的粵語水平相當好,那幾個人的對話,她聽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