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再回燕園(下)(正文完)
字數:6122 加入書籤
“各位,給大家介紹一下,”林知微挽著周譯的胳膊,落落大方地說,“這是我愛人,周譯。”
“不用介紹!”一位戴著眼鏡的男同學笑著走過來,使勁拍了拍周譯的肩膀。
“周總的大名我們都知道!我們家現在用的電器,冰箱、空調、洗衣機,全都是你們‘安南’牌的,質量是杠杠的!”
“是啊是啊,”另一位同學也附和道,“我上次去商場,看到你們的新款冰箱,那個風冷無霜的功能,還有人性化的分區設計,了不起!”
周譯謙虛地笑著:“謝謝大家的支持。”
這時,一個高高瘦瘦的男子從人群中走了過來。
他穿著一件白襯衫,戴著金絲邊眼鏡,雖然頭發已經有些稀疏,但精神矍鑠,眼神裏透著學者特有的睿智和清明。
“知微!”他熱情地伸出手。
“單鵬!”林知微驚喜地認出了他,激動地握住他的手,“你什麽時候回來的?”
單鵬,就是當年和林知微一起創辦校內經濟學期刊的那位老同學。
“去年底回來的,”單鵬笑著說,“在母校任教,同時也參與這個研究中心的工作。”
他上下打量著林知微,眼裏滿是讚賞:“我本來以為,你畢業後會跟我們一樣,繼續做經濟學研究,搞學術。”
“沒想到你走了另一條路,辦起了企業,還辦得這麽成功。你的那個FG品牌,我在國外都聽說過。”
林知微笑了:“人生充滿了意外嘛。當初誰能想到呢?”
她看著單鵬,也打趣道:“我也沒想到,當年你還在跟我們調侃,說回老家的時候鄉親們把‘經濟’和‘京劇’分不清,問你是不是要去唱戲。哪成想,現在你成了國內頂尖的經濟學學者。”
大家都笑了起來,紛紛回憶起當年的青澀趣事。
“知微,我們這個研究中心剛剛起步,等步入正軌之後,如果開設工商管理類的課程,你可得回來給我們做分享。”
單鵬認真地發出邀請,“你的創業經驗和品牌管理理念,對我們的研究和教學都很有價值。”
他又看向周譯,笑著說:“家屬我們也提前預定了。周總的實業管理經驗,特別是你們的供應鏈和質量管理體係,也是我們重點學習的榜樣。”
“那一定,”林知微爽快地答應,“隻要你們需要,我隨時回來。”
這時,院子的門又開了,兩個女子走了進來。
“哎喲,吳老板來了!”有人眼尖,大聲喊道,語氣裏滿是調侃和親切。
來的正是吳雨桐和孫雯雯。
吳雨桐看起來精神奕奕,皮膚曬得有些黝黑,那是常年在外奔波的痕跡,但整個人透著一股精明能幹的勁兒。
她穿著一件利落的襯衫配西褲,手腕上戴著一塊精致的進口手表。
1986年,掀起了全國性的“下海”經商熱潮。那一年,很多體製內的人選擇“停薪留職”,跳出體製去創業。
吳雨桐就是其中最大膽的一個。
她先是回了老家廣州,在那裏開了第一家雞煲店。剛開始無比艱難,選址、裝修、采購、招人、培訓,所有的事情都要她一個人操心。但她硬是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她的雞煲店憑著用料講究和味道獨特,慢慢火遍了廣州。
現在,連鎖店已經在廣東有了十幾家分店,還開到了北京和上海。
“大家有空一定要去我的店裏吃飯,”吳雨桐嗓門洪亮,豪爽地說,“我給大家免單!”
“那可說定了!吳老板!”大家紛紛起哄。
孫雯雯安靜地站在一旁,溫和地笑著。她沒有下海,一直在體製內穩紮穩打,現在也做得很好,已經是處級幹部了。
大家圍坐在院子裏的石桌旁,有人泡上了新茶,有人拿出了當年的老照片。
“你們看,”一位同學舉起一張已經嚴重發黃的照片,“這是我們77級經濟係入學時拍的合影。”
照片上,一群年齡參差不齊的年輕人,穿著樸素的藍色、灰色衣服,臉上帶著青澀、茫然,卻又無比堅定和興奮的笑容。
他們剛剛經曆了十年的特殊時期,剛剛通過了那場改變命運的高考,帶著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走進了這座最高學府。
“真年輕啊,”有人感慨。
“一晃,快十七年了。”
“是啊,”另一個人說,“那時候我們還是毛頭小子,現在都人到中年,頭發都快掉光了。”
大家都笑了起來,但笑聲中帶著幾分時光流逝的感慨。
一位剛從美國回來的男同學,推了推眼鏡,認真地說:“我們都回來了。當年答應教授的事情,我們都做到了。”
林知微看著眼前這幫老同學,心裏湧起一股複雜而滾燙的情緒。
他們是特殊的一代人——七七屆大學生。 他們比其他年級的學生年齡大,經曆過更多的苦難,也因此更加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他們曾如饑似渴地吸收著知識,用四年的時間,仿佛要把失去的十年都補回來。
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真的做到了。
有的像單鵬一樣,回到母校任教,建立研究中心,要為國家的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有的像林知微一樣,創辦企業,向世界輸送中國設計,用自己的方式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
有的像吳雨桐一樣,投身商海,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奮力搏擊。
還有的像孫雯雯和更多同學一樣,在政府部門、在科研機構、在各行各業,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為這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著力量。
他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支持著國家的發展,實現著當年的承諾和抱負。
“在想什麽?”周譯握住了她的手,輕聲問。
“在想,”林知微回握住他的手,看著滿院的同學,輕聲說,“我們這一代人,真的很幸運。雖然經曆了那麽多的苦難,但也趕上了這個最好的、可以改變一切的時代。”
“是啊,”周譯點頭,深以為然,“而且,我們的下一代,安安和南南他們,會有更好的未來。”
他們想起了剛剛高中畢業的安安和南南,這兩個孩子,生長在改革開放的黃金年代,沒有經曆過父輩的饑餓與動蕩,他們有著最好的教育條件,更廣闊的視野,也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他們將接過父輩的接力棒,在這個即將到來的更加波瀾壯闊的新時代裏,書寫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正文完)
————
感謝看到這裏的朋友們。
這個故事從炎炎夏日開始動筆,轉眼間,時光流轉,現在窗外的銀杏葉已經飄黃,昨天還收到了提前供暖的消息,冬日已經悄然來臨。
從盛夏到寒冬,感謝你們的支持和陪伴。
其實在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就在心裏定下了基調——我並不想給他們設置過多的困難、波折和虐心的情節。
所以你們可以看到,其實他們回城後,不管是高考、上大學,還是後來的創業、發展事業,雖然也有挑戰,但總體來說都還挺一帆風順的。
沒有狗血的商業鬥爭,沒有致命的誤會,沒有生離死別的考驗。
在最初構思的時候,說實話,我也曾經想過要不要加一些更戲劇化的衝突——比如被合作夥伴背叛啊,或者兩人之間產生一些誤會啊,容易製造張力和高潮。
但每次想到這些,我就下不去手。我總是想,他們已經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吃了那麽多苦,回城之後,就讓他們順遂一些吧。
我更希望的是,大家在看他們兩人的故事時,能夠多多少少感受到一些那個時代的氣息。
我想講的,就是在那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兩個相愛的年輕人如何攜手前行,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守護住彼此的感情。
不知道大家相不相信平行世界?
如果真的存在一個平行世界,“林知微”和“周譯”的故事會是怎樣的呢?
在那個世界,打電話都是奢侈品,不是每一個村子都有電話機,寫信成了唯一的聯係方式。
“林知微”回城後,可能給“周譯”寫過很多很多信,但是,她從來沒有收到過一封回信。
也許是信寄丟了,也許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扣下了,她都無從得知。總之,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她按部就班地上大學、畢業工作,然後結婚生子,過上了世俗意義上的“正常生活”。
那個世界裏的“周譯“,也沒有小說裏這麽厲害,沒有成為什麽首富、企業家。
他可能更像是周凡那樣,在村裏搞搞承包,趁著改革的東風,勤勤懇懇地打拚,勉強也算小有所成。
多年以後的某一天, “周譯”終於看到了那些“林知微”曾經寄給他的信。
但那個時候,她已經有了新的生活。
有很多讀者在留言裏問我,不明白為什麽要設置“真假千金”的情節,覺得這個設定有些突兀,或者說有些瑪麗蘇。
其實,我想說的是,在這個故事裏,並沒有一個“假千金”存在。
我設置這個情節的初衷,可能也是因為,在那個平行世界裏,“周譯”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和傷害。
既然都是小說了,我希望他們都能得償所願,能夠幸福。
(平行世界純屬虛構,大家全當一聽。)
說到這裏,還是特別感謝大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讀者留言說:“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盡的。”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困難,都會經曆失去和遺憾。但生命的河流從不停歇,它會帶著我們繼續向前。
希望與大家共勉吧。
天氣漸冷,大家記得添衣。
希望這個故事可以在冬季給大家帶來一些溫暖和力量。
最後,依舊是感謝,願你我都能在各自的人生裏,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關於番外,正式完結前,會有幾篇番外,包括前世的番外。正式完結後,如果可以繼續寫番外,可能會不定時更新林知行和白清遙,葉攸寧和周令儀,以及前世的一個if線的番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