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答辯大賽
字數:4550 加入書籤
他抬頭看了看何晨楓,這個年輕的學生眼中,有著不同於同齡人的沉穩和銳氣。
“好,我會準時提交到學院。”王明點點頭,“回去等通知吧,初選結果下周會出來。”
“謝謝輔導員。”
走出行政樓,陽光有些刺眼。何晨楓知道,真正的較量,現在才剛剛開始。
童旭和黃大海,絕不會讓他們輕易過關。
初選結果在下一周的周三公布。
毫無懸念,“校園易通”和“學友通”都成功進入了計算機學院的推薦名單,將和其他學院的優秀項目一起,參加由校團委組織的最終評審答辯。
答辯會定在周五下午,地點在校團委的多功能活動室。
消息傳來,何晨楓並沒有太多喜悅,反而更加繃緊了神經。他知道,童旭肯定會在答辯環節做文章。
果然,答辯前一天,何晨楓通過王明那邊隱約得知,童旭作為指導老師之一,可能會參與評審提問環節。
雖然名義上是避嫌,但其中的操作空間可想而知。
“媽的,這不是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嗎?”譚琛氣得直罵。
趙銘也眉頭緊鎖:“看來答辯不會太順利。”
何晨楓沉默片刻,反而笑了:“這樣也好。他越是針對,越是容易露出破綻。我們隻要做好自己,兵來將擋。”
他看向趙銘和譚琛:“銘哥,答辯的PPT和項目演示由你主導,技術細節你最清楚。琛子,你負責補充線下推廣和用戶反饋的部分。我來負責整體陳述和應對提問。”
他分配任務條理清晰,讓團隊每個人都能發揮所長。
“楓子,那你準備怎麽應對童旭的刁難?”譚琛擔心地問。
何晨楓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他問他的,我答我的。記住,無論他問什麽問題,我們的核心隻有一點:
緊緊圍繞‘校園易通’如何切實服務南華理工學生、如何具有可持續發展和創新潛力來回答。不攻擊對手,不抱怨不公,隻展示我們自己的優勢和格局。”
“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震撼的打臉。”
周五下午,多功能活動室座無虛席。
參加答辯的團隊、各學院前來觀摩的學生、以及由校團委老師、相關領域教授和少數校外企業家組成的評審團,讓現場氣氛顯得嚴肅而緊張。
黃大海的“學友通”團隊排在他們前麵答辯。何晨楓三人坐在台下等候區,安靜地觀看著。
黃大海顯然精心準備過,西裝革履,頭發梳得一絲不苟。
他的陳述照本宣科,內容幾乎就是“校園易通”的翻版,但缺乏核心數據和獨特的見解。
提問環節,評委們的問題還算溫和,他都勉強應付了過去。
輪到“校園易通”團隊上場。
何晨楓走在最前麵,他今天隻穿了一件幹淨的白色襯衫和深色休閑褲,身形挺拔,步履從容,臉上帶著淡淡的自信笑容,與黃大海那種刻意的正式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種舉重若輕的姿態,首先就在氣場上勝了一籌。
趙銘負責的PPT演示流暢專業,數據圖表清晰直觀地展示了“校園易通”上線以來的用戶增長、活躍度以及各模塊的使用情況。
譚琛補充的線下推廣實例生動具體,充滿了青春的衝勁和接地氣的氣息。
而何晨楓的整體陳述,更是堪稱點睛之筆。
他語言精煉,邏輯清晰,不僅闡述了項目的現狀,更著重描繪了未來的規劃。
基於實名認證的信任體係、圍繞校園生活場景的服務拓展、以及初步構想的商業閉環。
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充滿了感染力,讓不少評委頻頻點頭。
陳述結束,進入提問環節。
大部分評委的問題都集中在技術實現、用戶獲取成本、未來盈利模式等常規領域,何晨楓三人都準備充分,對答如流。
就在這時,坐在評委席一側的童旭推了推眼鏡,開口了,語氣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
“何晨楓同學,你們的項目聽起來很不錯。但是,我注意到,你們的核心模式,‘學友通’團隊似乎也有類似的構想。
而且,據我所知,‘學友通’團隊啟動時間更早一些。對此,你怎麽看?是否存在模仿或者……同質化競爭過於嚴重的問題?”
這個問題極其刁鑽和陰險!
直接暗示“校園易通”可能是模仿者,並將焦點引向了“同質化競爭”,試圖抹殺“校園易通”的獨特性和先發優勢。
台下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黃大海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冷笑。
譚琛和趙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緊張地看著何晨楓。
何晨楓麵色不變,甚至嘴角那抹淡淡的笑容都沒有消失。
他向前微微傾身,對準話筒,聲音清晰而平靜:
“謝謝童老師的提問。”
他首先禮貌回應,隨即話鋒一轉,卻不直接反駁童旭的暗示,而是跳出了這個陷阱:
“首先,我認為,在校園服務這個廣闊的領域裏,有多個團隊同時進行探索和嚐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說明我們的同學都充滿了創業熱情和服務意識。
良性的競爭能夠促使我們共同進步,最終受益的是我們廣大的南華理工學子。”
他先肯定了競爭的存在,將其定義為“良性”,瞬間拔高了自己的姿態。
“其次,關於模式相似的問題。”何晨楓繼續道,目光掃過全場,最後回到童旭臉上,不卑不亢。
“互聯網行業本身就是在相互學習和借鑒中不斷發展的。關鍵的差異在於執行的理念、落地的細節和創造的核心價值。”
他頓了頓,語氣加重:“‘校園易通’從創立之初,就始終堅持兩個核心:
一是信任,我們即將上線的實名認證係統和平台保障金機製,就是為了最大限度保障學生用戶的利益和安全,這是我們對‘服務’二字的理解與承諾。”
“二是深度鏈接。”他指向PPT上的一張圖表,“我們不僅僅是信息搬運工。
我們通過與各學院晚會的深度合作、通過建立班級學習資源共享庫、未來還計劃與校內社團、商家聯動,打造一個真正紮根於南華理工校園生態的生活服務平台,而不僅僅是信息平台。”
“所以,”何晨楓總結道,語氣帶著強大的自信,“我們認為,‘校園易通’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我們是不是第一個想到這個點子的,而在於我們是否真正理解學生的需求,並用最負責任的方式去滿足它。
在於我們是否能夠構建起一個健康、可信、充滿活力的校園服務生態。我們歡迎任何形式的良性競爭,因為這將督促我們不斷做得更好。”
一番話,條理清晰,有理有據,既回避了直接的指控,又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校園易通”的差異化優勢和宏大願景,將“學友通”那種簡單的模仿襯托得蒼白無力。
現場安靜了幾秒,隨即,一位坐在中央、頭發花白的老教授帶頭鼓起了掌!
緊接著,掌聲如同漣漪般擴散開來,變得熱烈而持久!
這位老教授是學校聘請的校外創業導師,一位真正成功的企業家。
他的掌聲,無疑是對何晨楓這番話的最高肯定!
童旭的臉色變得極其難看,張了張嘴,卻再也問不出第二個問題。
黃大海在台下,臉黑得像鍋底,拳頭緊緊攥起。
何晨楓在一片掌聲中,微微鞠躬致意,神情依舊平靜,仿佛隻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答辯結果毫無懸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