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滬市戰況

字數:4344   加入書籤

A+A-


    鎮民們先是互相小聲議論,但當明白此舉的意思後,很快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
    他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這支軍隊是真心來保護百姓的。
    “林師長英明!我們支持您!”
    “我願意加入民兵!”
    “我們都願意!”
    聽著人群中此起彼伏的響應,林晏麵色沉靜,心中暗自點頭。
    他最後宣布:“既然如此,即日起,所有福山鎮民自動編入38師民兵序列!望大家互相轉告,遵紀守法,共護家園!”
    “我同意!”
    “好!”
    對鎮民而言,隻要林晏真能為民除害,掛個民兵名號又何妨?
    他們都知道林長官是為了他們好,他雖非地方官,卻巧妙運用軍法權限為他們撐腰。
    既然不是真要上戰場,又能換來朗朗乾坤,這筆賬,怎麽算都值!
    林晏也覺得很值,同時也是做個實驗,如果這些表麵上被編入隊伍的鎮民也能夠提供資源點數的話。
    那他金陵保衛戰,就讓鬼子見識一下中英美蘇德五國守軍防守的城市是怎樣的。
    沒過多久,全鎮百姓都得知了這個消息。
    那些保安隊員聚集的惡霸頭子們聚在一起商量了許久。
    最終決定,忍了,這段時間就老實點。
    一些膽大的鎮民試探著來到師部門口,懇求林晏為他們過去所受的欺壓主持公道。
    林晏直接派曹武出去傳話:從前的事一概不論,隻問今日之後的事情。
    鎮民們聽了曹武的解釋,雖心有不甘,卻也隻得無奈散去。
    林晏心中自有考量。
    一來,舊事難取證,若貿然插手,難免造成冤假錯案。
    二來,他今日所為已是越權,雖說借的是“軍民合作,共同抗戰”的名頭。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這已經相當於是插手地方政務,有想趁勢當土皇帝的嫌疑。
    差不多就得了,凡事過猶不及。
    此地偏僻,加之戰事吃緊,金陵局勢未明,他才敢借此試探一步。
    若在平時,他才不會如此行事。
    畢竟俗話說的好,廣積糧,緩稱王。眼下最要緊的,是穩紮穩打,而非過早顯露鋒芒。
    況且,即便他此刻替百姓懲處了往日的惡霸,那些人的同夥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一旦這些人潛伏起來,待日後38師撤離福山,當初站出來告狀的百姓,必將遭到殘酷報複。
    既然如此,不如從一開始就不插手舊賬。
    無人告狀,自然無人被報複。眼下穩住局麵,不激起暗處的反撲,才是對百姓更長遠的保護。
    林晏就這麽靜靜等到了晚上零點過後。
    當看到自然增長的資源刹那,他心裏湧現一陣興奮。
    鎮民算進去,多增加了一萬三千多點資源。
    福山鎮的百姓肯定遠不止這些,想必是有相當一部分鎮民並不認同也不接受所謂的民兵名頭。
    【資源點數:92286】
    這也足夠了。
    他來到鎮子外,生產了21門德軍81毫米迫擊炮,6門德軍75毫米步兵炮,18個MG42通用機槍班組和80輛美軍運輸卡車。
    這樣38師運輸營總共擁有100輛運輸卡車,而蘇軍旅新編的719團武器配置也和其餘兩個蘇軍團一樣了。
    美軍卡車100資源點數一輛,承重三四噸左右,擠一擠能站1520個人。
    11月5日拂曉,鬼子新組建的第10軍對杭州灣北岸國軍陣地發起猛烈艦炮轟擊,炮火持續數小時,沿岸陣地盡成焦土。
    隨後,約十二萬鬼子在航空兵掩護下,於綿延數十公裏的海岸線強行登陸。
    鬼子成功登陸後,原滬市派遣軍與第10軍合編為華中方麵軍,由鬆井石根統一指揮,迅速展開對淞滬戰場夏國守軍後路的包抄行動。
    光頭獲知日軍登陸金山衛的消息後,急令陳司令與張司令火速應對。
    名義上的總指揮,實際上隻能指揮左路軍的陳司令表示還應對啥啊,都被人包餃子了,這仗沒法打了,趕緊撤吧。
    光頭則是考慮到國聯會議的結果還沒下來,決定再耐心等等,於是命令再堅決抵抗三日。
    右路軍張司令當即調遣東北軍第67軍及兩個步兵師、一個獨立旅前往阻截。
    然而命令倉促,各部根本調度不及,均未能及時抵達防線,致使鬼子順利鞏固灘頭陣地,三個師團主力隨即撲向滬市南翼的鬆江縣城。
    一旦鬆江,青浦失守,滬市西南方向的右路軍將麵臨被切斷退路的危險,隻能提前向嘉興,湖州一線後撤。
    激烈的阻擊戰在滬市西南郊外驟然爆發。
    三日後,76吳軍長方下令殘部有序撤離鬆江。
    然而,他在率部撤往青浦途中,被鬼子偽裝成夏國平民的便衣隊襲擊,中彈落水,壯烈殉國。
    吳軍長亦成為淞滬會戰中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鬼子占領鬆江後,迅速兵分兩路。
    一路沿太湖南岸進攻嘉興、杭州方向,追擊夏國右路軍。
    另一路則與滬市方向的派遣軍會合,猛攻嘉定、瀏河、太倉一帶的左路軍防線。
    至此,光頭方才意識到保存有生力量的緊迫性,在8日當晚急令滬市國軍全線後撤。
    然而命令下達過遲,右路軍剛抵青浦尚未構築防線,又倉促轉進。
    右路軍司令部也未明確指定斷後部隊與撤退序列,各部見友軍撤離便紛紛跟著撤離。
    加上司令部對各部撤退路線也未作明確指示,所有部隊均擁擠於公路上。
    後有敵軍追擊,空中又遭戰機轟炸掃射,以致情形甚為混亂,指揮體係迅速崩潰。
    撤退,在聯絡中斷與爭先恐後的奔逃中,演變成一場徹底的潰敗。
    11月9日中午,常熟,85軍指揮部內。
    彭善和三位師長圍在作戰地圖前,個個麵色凝重。
    “右路軍那邊已經亂了套,指揮係統全崩,各部都在搶著往後撤。”彭善語氣低沉。
    “陳司令和羅司令原本打算按計劃交替後撤,可上午統帥部突然下令,要我們左路軍掩護右路軍撤退,至少得守到12號晚上,才能視情況撤離。”
    “右路軍捅的簍子,倒要咱們左路軍來擦屁股。”魏雲忍不住搖頭歎氣。
    “那也沒辦法,”彭善背著手,語氣沉穩,“18軍在嘉定,瀏河會守到12號,之後撤往咱們身後的錫澄線。”
    “幸好我們提前布置了幾道防線,撤退路線還算有序,不至於亂成一團。”
    “我估計,最多兩三天,鬼子就該打到咱們吳福線一帶了。”
    說到這裏,彭善抬眼掃視三人:“你們的布防情況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