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坐騎

字數:4503   加入書籤

A+A-


    數日後。
    陽穀縣馬場。
    秦良目光灼灼地審視著眼前這匹低眉順眼的玄霜烈馬首領,深邃的眼眸中不禁掠過一絲訝異。
    他著實未料到,僅僅月餘光陰,這頭凶悍的三階巔峰妖獸,竟被韓雲天馴服得如此溫順服帖。
    “大人!”
    韓雲天上前一步,神態恭敬,雙手捧起一張散發著微光的虛幻符紙。
    “幸不辱命,此獠已用秘法徹底降服,這便是它的魂帖。”
    他頓了頓,解釋道:“隻需將其融入體內,便可如臂使指了。”
    “甚好!”
    秦良臉上綻開由衷的笑意,讚許道,“韓雲天,你做得極好,稍後便去天明處,他會為你記上應得的貢獻點。”
    言罷,他伸手接過那張巴掌大小的魂帖。
    心念微動,體內的血氣自然流轉,牽引著魂帖。
    隻見那符紙如同雪花融入掌心般,瞬間消融不見。
    與此同時,一股玄妙的聯係在秦良與那玄霜烈馬首領之間悄然建立,心意仿佛能隱隱相通。
    秦良毫不遲疑,足下輕點,一個利落的翻身便穩穩騎跨在了馬背之上。
    那玄霜烈馬首領驟然承受重壓,卻隻是肌肉本能地繃緊了一瞬,隨即又放鬆下來,溫順地站立原地,連一絲不安的躁動也無。
    秦良輕抖手中韁繩,低喝一聲:“駕!”
    玄霜烈馬心領神會,四蹄驟然發力,如一道黑色的閃電般疾馳而出。
    風馳電掣間,勁風如刀,割麵而過,在耳邊呼嘯不止。
    感受著身下坐騎澎湃的力量與驚人的速度,秦良臉上的笑容愈發舒展、暢快。
    駕馭著這頭三階巔峰的玄霜烈馬,縱使遭遇化勁層次的強敵,他亦有十足的把握全身而退。
    更何況,此馬氣息雄渾,距離突破四階,似乎僅有一線之隔!
    一旦成功晉升,屆時在這北涼州,能真正威脅到他的存在,恐怕就屈指可數了。
    ……
    幾乎就在秦良大勝的同時,他派遣到安南州送信的信使,也抵達了目的地。
    剛從軍營歸來的安南伯秦昊,見到風塵仆仆的信使,先是微微一怔,隨即接過那封信函。
    待簡單梳洗,回到書房之時,他方才鄭重地拆開封蠟,細細閱讀了起來。
    片刻之後,這位威嚴的伯爺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這個兒子,果然未曾辜負他的期望!
    半年多的時間,竟能在陽穀縣那等邊陲之地,將縣政梳理得井井有條,實屬不易。
    如今信中所求,不過是請求調派一些官員前去協助而已。
    “僅要這些,為父豈能如此吝嗇?”
    秦昊放下信箋,指節在書案上輕輕叩擊。
    “來人!”
    他沉聲向門外喚道。
    “伯爺,有何吩咐?”
    管家聞聲迅速入內,躬身聽命。
    “去請李長史即刻來書房議事。”
    秦昊吩咐道。
    “是,大人。”
    管家領命,匆匆而去。
    不多時,一位身著青色長袍官服、氣質儒雅幹練的中年男子步入書房,正是安南伯府長史李昭。
    “伯爺,您喚我?”李昭恭敬行禮。
    “昭兄,”秦昊抬眼看向這位得力臂膀,開門見山地問道,“今年州府之中,可有什麽實幹良才?”
    “良才麽……”
    李昭略作沉吟,腦中飛快閃過幾個人選,隨即答道,“州府衙署內倒有一名年輕小吏,名喚張謙。”
    “此人雖職位不高,然心思縝密,處事練達,尤擅庶務,頗有實幹之才。”
    “依下官看,或可符合伯爺所求之‘良才’。”
    “善!”
    秦昊當即拍板,“便是此人了,另外,你再於各衙署中,挑選幾名能獨當一麵的官吏,與他一同準備。”
    “不日之後,前往北涼州陽穀縣聽命!”
    李昭心中略感意外,但還是迅速拱手應道:“下官遵命,即刻去辦。”
    “管家!”
    秦昊又轉向侍立一旁的管家,“持我軍令,速去明良城大營。”
    “傳令李將軍,從虎賁營中抽調兩百精銳騎兵,其中必須要包括一名煉髒境的千夫長。”
    “命他們護送這批官員前往北涼州陽穀縣,待官員安全抵達後,這支兵馬亦不必折返,就地留駐陽穀縣,聽候縣牧秦良調遣!”
    “是,伯爺,老奴這就去辦!”
    管家不敢有絲毫怠慢,立刻領命而去。
    書房內重歸寂靜。
    秦昊緩緩起身,負手踱至窗前,目光穿透庭院,遙遙望向北方那片蒼茫之地。
    “良兒,為父眼下能為你做的……也唯有這些了。”
    “前路漫漫,望你珍重。”
    ……
    此刻,身處陽穀縣衙後院的秦良,自然無從知曉父親在千裏之外為他所做的安排。
    他正沉浸於短暫的休憩時光。
    翌日清晨,天光微熹。
    秦良便已精神抖擻地出現在縣衙大堂之上,開始了新一日的公務。
    得益於前期雷厲風行的政令與民眾的辛勤勞作,陽穀縣境內大片荒蕪的土地已被開墾出來,綠油油的麥苗覆蓋了昔日的荒野,生機盎然。
    然而,秦良的思緒並未止步於此。
    他深知,糧食豐產僅是夯實根基的第一步。
    若想真正讓陽穀縣富庶強盛起來,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就必須因地製宜,大力發展其他產業。
    陽穀縣最大的地利,便是緊鄰那條奔騰不息的陽穀河!
    發展漁業,無疑是條康莊大道。
    但秦良也知道,發展漁業的前提,是必須先降服這條喜怒無常的大河!
    陽穀河作為北涼州北部的水係命脈,貫穿諸多支流,豐水期極易泛濫成災。
    若不根治水患,貿然鼓勵民眾下河、百姓挖塘養魚,無異於沙上築塔,一場洪水便能將所有心血化為烏有。
    經過反複權衡,秦良初步定下了治水方略。
    當務之急,是修築堅固的河堤與四通八達的引水、排澇水渠。
    至於建造大型水庫這等浩大工程,雖效益長遠,然所需人力物力堪稱海量,絕非當下這戰事頻仍的北涼州所能承受。
    在亂世邊陲,務實的選擇是先求穩固,再圖發展。
    計劃既定,秦良立刻付諸行動。
    他一麵動員百姓們利用陽穀河的便利水源,在規劃好的安全區域挖掘魚塘,為漁業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