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功法引紛爭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A+A-


    五月初九,辰時三刻。
    龍江府衙的朱漆大門剛推開半扇。晨光就順著門縫淌進來,在青磚地上潑出一道金晃晃的水痕。
    值堂衙役抱著卷宗快步走過。袖口早磨得發白,一甩袖便露出內裏鬆散的補丁。
    簷角新換的九鸞鈴叮當作響。
    這原是蔣世昌上月給女兒閨房添的平安物,不想倒先在衙署掛起來了。
    “侯大人、周大人,裏邊請。”
    蔣世昌站在滴水的遊廊下。官服腰帶鬆垮垮地垂著,眼下烏青濃重,一看就是熬了整夜。
    他抬手虛引。
    案頭攤開的《龍江治安圖》上,赤蠍標記旁又添了三處朱砂圈,狀若凝血朱砂痣。
    侯江海掃過牆上新貼的海捕文書,目光在 “青斑煞星” 四字上頓了頓:“大人昨夜又未合眼?”
    “諸位剛至,按道理該歇息些時,” 蔣世昌指尖叩了叩桌案,硯台裏的墨汁泛起漣漪,“可玄陰教的爪子都快伸進衙署了 ——”
    話未說完,廊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桃兒攥著繡帕站在門檻處,喉頭滾動,目光在侯江海的金蟾補子上晃了晃。
    “有話直說,在座的沒外人。” 蔣世昌擱下狼毫,筆尖在《玄陰教密卷》的赤蠍圖騰旁劃出歪斜的墨線。
    桃兒咽了口唾沫:“小姐今早又摔了茶盞,盯著雕花拔步床出神,奴婢怎麽勸都……”
    她忽然噤聲,盯著蔣世昌驟然繃緊的下頜線,後半句吞回肚裏。
    案頭銅鎮紙 “當啷” 砸在地圖上,驚飛了簷角棲息的麻雀。
    蔣世昌望向窗外簌簌往下掉的石榴花,才發現女兒最愛的那株不知啥時候被夜風吹折了枝:"玄陰教的采花賊,竟敢把主意打到我府上。前天要不是侍衛及時,夢璃怕是……"
    他聲音發啞,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鎮紙棱角。
    侯江海輕咳一聲,官靴在青磚上碾出細響:“大人,令愛吉人天相,自不會有事。隻是這采花賊專挑官家女眷下手,城南李推官之女、東巷高巡檢侄女,皆是……”
    "砰 ——" 衙門口的雲板突然炸響。驚得硯台裏的墨汁濺在《治安圖》上,把赤蠍標記染成一團汙黑。
    值班衙役撞開廳門,腰間鐵尺哐當作響:"大人!南巷又有女子失蹤,街坊說聽見夜梟叫,牆根下留著…… 留著半枚赤蠍血印!"
    蔣世昌的官服前襟猛地繃緊,手指深深掐進掌心。
    上月在女兒閨房窗欞發現的掌印,這會兒又在眼前浮現 —— 那濕潤的凹陷裏,分明混著人血的鐵鏽味。
    "猖狂!" 他猛地掀翻案頭令簽。二十麵捕盜牌砸在地上。
    驚起的塵埃裏。周文斌彎腰撿牌的動作突然定住了。
    “大人息怒,” 周文斌指尖撫過令牌上的雲雷紋,目光卻落在蔣世昌腰間晃動的玉佩,“此案牽連甚廣,怕是要從長計議……”
    待眾人散去,蟬鳴漸歇。蔣世昌目送同僚的身影消失在回廊盡頭,抬手揉按發脹的太陽穴,拖著沉重的步子走向書房。
    將近午時,府衙書房。日影過階,湘妃竹簾篩下細碎光斑。丫鬟掀起竹簾通傳:“周大人到 ——”
    蔣世昌合上書卷,銀杏葉書簽卡在 “玄陰教赤蠍圖騰” 那頁:“周大人議事廳上欲言又止,可是有話要單獨說?”
    他指節敲了敲案頭未幹的海捕文書,邊角處 “青斑煞星” 四字被朱砂圈得發紅。
    周文斌整了整湖藍官服,腰間青玉佩撞出清響:“大人憂心令愛安危,下官倒是覺得,玄陰教的采花賊不過疥癬之疾。”
    他瞥了眼窗外的銀牌捕快,壓低聲音,“州城派來的高手在後院已布下天羅地網,羅千絕縱是夜梟也近不得身。”
    “可總不能任由賊子禍害全城!” 蔣世昌揮了揮案頭疊放的狀紙,最上層李推官的血書還未幹透,“昨日又有女眷失蹤!”
    周文斌拱手道:“此事易解,發海捕文書通緝便是。
    江湖遊俠與追影客,最是樂意斬賊揚名。”
    蔣世昌白了他一眼,心道這還用你教,嘴上卻說:“海捕文書昨日已發,但應者寥寥。”
    周文斌忽然從袖中取出錦盒,掀開竟是半本泛著金光的《烈陽焚天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羅千絕雖是通六脈高手,可江州通脈境以上的高手,沒有十也有八。”
    他指尖劃過功法扉頁,“一本一流功法做懸賞,怕不是要讓江湖人搶破頭。”
    蔣世昌目光一亮:“好!如此一來,何愁無人斬賊?”
    周文斌又湊近幾分,聲音低得隻有二人可聞:“大人海捕文書上,還需再加上張豪、陸霄二人。”
    “玄陰教正副陰使?” 蔣世昌挑眉,“他們二人早沒了蹤跡,加進去又有何用?”
    周文斌冷笑一聲,撫過案上的鎮紙:" 大人別忘了州牧大人的鈞令,龍江漕鹽案必須破,上頭要的是個由頭。這二人既是玄陰教重犯,又和龍江漕鹽案有關聯,隻要江湖人盯著他們 ——"
    他忽然住口,窗外九鸞鈴被風掀起一串清響,“說不定能牽出玄陰教的尾巴。”
    蔣世昌沉吟了片刻,提筆在海捕文書上添了兩行小楷:" 就按周大人說的辦。隻是這功法……"
    “自然借大人印信公示。” 周文斌將功法收入袖中,“州牧大人說了,隻要漕鹽案能破,大人有功無過。”
    ——
    申時,龍江北碼頭蒸騰出暑氣。
    三艘烏篷船正卸著江繡貨箱,挑夫們肩扛竹簍,踩得跳板吱呀作響,領頭的漢子一邊走一邊哼著不成調的《漕運謠》。
    江風卷著鹹腥的水汽撲麵而來。新貼的海捕文書在風中狂舞,朱砂字跡像活物似的跳動,把 "赤蠍雙使" 的名號映在青石板上,投下詭譎的陰影。
    一名頭戴鬥笠的灰衣漢子倚在石柱旁。竹篙隨意斜靠在肩頭。
    他目光掃過翻飛的文書,聲音沙啞,帶著幾分洛城口音:"老羅,動靜鬧得挺大,不過圖上畫的咱倆可不像。"
    旁邊穿粗布衫的中年男子摩挲著扳指上的赤蠍紋。眼角餘光往碼頭入口處瞥了瞥:"這事有點麻煩了。"
    他壓低聲音,江州官話裏混著一絲江湖氣:"傳令下去,讓龍江各縣的弟兄們趕緊動起來,看他們怎麽找!"
    喜歡默劍長生請大家收藏:()默劍長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