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朱元璋眼前一黑:永樂大帝打進金陵?

字數:4224   加入書籤

A+A-


    大明,洪武朝堂。
    【答題倒計時,一分鍾……請盡快回答。】
    就在朱元璋為本題答案躊躇不已的時候,天幕反而出現了催促答題倒計時的提示。
    然而朱元璋置若罔聞,還沉浸在他大明可能二世而亡的打擊當中。
    “父皇,這題選什麽?”
    朱標的聲音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
    朱標的心理素質顯然比那大秦的扶蘇強大了許多。
    他的眼神中透著冷靜與客觀,即便在這緊張的時刻,依然能保持鎮定。
    “其實,兒臣感覺,這題答案已經很明顯了。應該就是甲,四年!同樣的題目,林嘯老師的暗示,已經很明顯了。”
    朱標再次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建議。
    “唉,重八,兒孫自有兒孫福。這題,如果選擇第一個錯了,那對於我們反而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不是嗎?”
    馬皇後溫柔的聲音響起,她無聲地握住了朱元璋的手。
    “高興什麽!妹子,這可是用了無數將士,還有無數鮮血和生命澆築的大明朝!四年,就如同大秦一樣,二世而亡了!這叫咱怎麽接受?”
    朱元璋甩開了她的手,此刻他如同一個不服輸的賭徒,雙眼通紅的對著朝堂眾人吼道:“這叫大家怎麽接受!李善長、天德、傅友德,藍玉,你們能接受嘛?”
    “這讓好不容易過了一些太平日子的天下百姓,如何能接受?”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陷入了沉默。
    朱元璋說得沒錯,如果大明真的在他死後僅四年就滅亡,那在座的眾人可能都難以幸免,他們奮鬥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迎來的太平,與國同休,也將化為泡影。
    “這題肯定是兩百多年這個選項!肯定是林嘯亂寫的!我不信,我們到時候可能都還在,這天底下還有那隻更強的軍隊,能攻破金陵?”
    藍玉激動地大吼起來,也發出了靈魂拷問:“氣數已盡的元庭,還是陳友諒他們這些餘黨?”
    “還是……太子真的如同秦二世那樣,亦或者如同隋煬帝那樣,短短時間就敗光了家底?”
    “但我們大明又不用三征高句麗,又不用修建大運河!”
    藍玉的話語中,彰顯出他那有限的曆史知識,卻也代表了眾人心中的疑惑。
    “是啊……都有前車之鑒,太子也不是這樣的人……我大明也沒有苛政暴政,怎麽可能,二世而亡?”
    李善長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他實在想不通,大明為何會走向這樣的結局。
    “其實……沒有什麽想不通的吧。會不會我也像是扶蘇一樣,並未繼承到父皇的位置,反而是其他人?”
    朱標反而更加冷靜的說道:“二世而亂的例子,並非大秦和隋朝,西晉也差不多是這種情況,八王之亂就是一個例子,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僅一年,八王之亂就開始了。”
    “死後也恰好是十年,趙王司馬倫就率軍攻破洛陽……這題目給司馬炎回答,他還不是想不到,他死後僅十年,就有自家人率軍攻破了自家國都?”
    朱標的這番話,讓朝堂瞬間安靜了下來。
    “七國之亂,八王之亂?”
    朱元璋驚愕地重複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恐懼:“標兒你是說,咱的藩王製度有問題?不是你繼位,反而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他們犯上作亂?我大明也出現了一個八王之亂的局麵?咱的好聖孫,雄英他,連晉惠帝司馬衷都不如?”
    朱元璋其實很聰明,他從朱標那幾乎明示的話語中,敏銳地察覺到了大明藩王製度的隱患。
    當初分封諸王時,他並非沒有考慮過西漢和西晉的藩王製度情況,隻是沒想到,這潛在的危機如今竟然會在他死後爆發。
    “是啊……父皇,人心異變,世事難測。”
    朱標平靜地說道,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這個題目顯然是將我大明最壞的情況列了出來,假如您薨了,我也死了,雄英上位後,我大明的政局,還會這樣嗎?雄英到時候是否和他那些叔叔,堂兄弟們,相處得很好?雄英,是否能順利上位?他要遇到了一個賈南風一樣的皇後……豈不是……”
    李善長等人聽了朱標的話,更是陷入了沉默。
    朱標的這番話,其實他們早就想說,但不敢,也隻有朱標敢說出這樣的話,若是他們說出來,恐怕會有諸多風險。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你的太子妃呂氏又不是賈南風……她還虎毒食子,殺雄英嗎?”
    朱元璋無法想象這種可怕的可能,但說出來,更加惶恐了,朱雄英又不是呂氏的親兒子。
    “父皇,或許,可能吧……我當皇帝,呂氏為皇後,她如果善妒,雄英是不是危險了?自古帝王家,哪兒還有親情可言啊。”
    朱標極盡把大明帶入西晉的曆史,他的這番對標對表,再度讓朱元璋和眾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不,咱還是無法接受,標兒,我們大明不是西晉!怎麽可能發生這種事情?”
    朱元璋還是不願意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他惡狠狠地說道:“咱不是早就定下,後宮不得幹政的祖訓了嗎?呂氏她敢嗎?”
    “父皇,別亂猜了,答題吧……我建議,這題就選第一個了。不是還有第三道題麽?或許,從第三道題的正確答案之中,我們能知道更多。”
    朱標已經不太想跟朱元璋這樣沒完沒了地探討下去了,前車之鑒太多,也是一件煩心事,他隻能催促朱元璋做出選擇。
    然而,朱元璋卻壓根不聽朱標的勸解。
    在時間即將截止的時候,他固執地做出了選擇:“丙!天幕,這道題,咱選丙!二百四十五年!咱不信,咱大明會真的二世,三世而亡!”
    【已作出選擇,稍後待林嘯公布正確答案……】
    天幕直接在第三個選項給朱元璋標記了選擇,卻並沒有公布正確答案,這如同在眾人心頭懸了一把利劍,讓他們的心始終無法安定下來。
    “唉……父皇,你這是何必呢。”
    朱標有些無奈地歎了口氣,他知道朱元璋是出於對他的愛護,根本無法接受他可能離世的結局,更無法接受大明走向衰敗的命運。
    “咱不想看到標兒你死!咱也不信命!”
    朱元璋固執地盯著天幕,馬皇後再次緊緊握住他的手,給予他無聲的支持。
    朝中眾人,更是緊緊盯著課堂直播,他們的命運仿佛都係在了這個即將公布的答案上。
    而在七年級三班的課堂上,朱小章也開始回答第二題。
    當他看到這題時,忍不住吐槽道:“這一題,老師你簡直倒反天罡!在這裏又埋坑等朕呢……”
    “朱小章,別磨蹭,要答就答,再磨蹭都要下課了!”林嘯有些無語地催促著朱小章。
    “那老師,請你告訴我,這題是考什麽?靖難之役還是明末曆史?你這題,有歧義的好不好?”
    朱小章直接給出了自己的分析:“你要考的是靖難之役,就是第一個答案,朱元璋死後四年,永樂大帝靖難軍兵臨金陵,形成軍事壓迫,逼迫穀王、大明戰神李景隆開城門投降!一舉打進了金陵!”
    此話一出,朱元璋眼前一黑,驚駭道:“什麽?永樂大帝靖難軍兵臨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