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黃巢:什麽叫著名落榜生!比朱元璋厲害的石勒

字數:4960   加入書籤

A+A-


    “維多利亞女王!”
    “嗬嗬,的確如此啊。”
    “如果不是維多利亞女王,科舉應該還好好的吧。”
    1905年9月2日,這是一個在曆史上有著特殊意義的日子。
    張之洞手持光緒皇帝“立停科舉以廣學校”的聖旨,目光掃過那工整的字跡,又抬頭看向天幕上林嘯所設置的題目,心中感慨萬千。
    此時的他,站在曆史的轉折點上,親眼見證著科舉製度的落幕。
    黃巢、洪秀全都是科舉製下的黑天鵝事件,的確可以載入1300年科舉史。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林嘯設置的題目選項中,竟然出現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
    這無疑在暗示,她才是科舉製真正的終結者。
    正是她下令對清宣戰,並且取得了勝利。
    自那以後的六十年間,大清王朝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模樣,開始朝著大英帝國影響下的方向轉變。
    新式學堂如雨後春筍般興起,最終取代了延續千年的科舉製度。
    “所以,科舉沒有死灰複燃是吧?”
    感慨了一下,張之洞也從林嘯這題目看出了背後的深意,若還死灰複燃,在這個選項之中,就不會出現維多利亞了。
    對這個題目,張之洞還挺好奇後世會如何解答的,後世的學生,又怎樣看待科舉。
    “老師,這個題目太簡單了吧!”
    “我的答案是丁!隋文帝楊堅開創了科舉製!”
    “從那時候算起,到科舉製結束,好像科舉製,一共經曆了一千三百多年?”
    七年級三班的課堂上,麵對這個題目,女同學武則天很有信心,她快速瀏覽了一下選項,便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隻是在提及科舉製曆史時,語氣中還帶著一絲不太確定。
    “嗯!母後!晉王說的不對!這題就是父皇啊!這個武則天她都選擇了父皇!”
    此時,剛剛在父母那裏遭受輪番打擊的楊勇,聽到武則天的回答,瞬間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中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嗯,這題……難道真的是我們理解錯了?”
    “我們弄出來這東西,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
    楊堅和獨孤伽羅對視一眼,眼中滿是驚訝。
    在他們看來,科舉製不過是自己執政過程中的一個小小舉措,從未將其視為多大的功績。因此,在他們心中,即便這功勞算在石勒頭上也無妨。
    然而,此刻聽到科舉製對後世有著如此巨大的影響,他們心中不免也生出了想要爭一爭這份榮耀的念頭。
    “科舉製,竟然持續了一千三百多年?”
    大唐,李世民等人也驚訝起來,完全沒想到一個選人製度,能持續那麽久,他這個姨祖父,還是有點東西的。
    “還有呢,武則天同學,可以把你知道的說說。為什麽不選武則天?”
    林嘯看著自信的武則天,並不意外她如此快速地做出回答,也沒有立即宣布答案,而是鼓勵她分享更多的知識。
    女同學立即做出了詳細解釋:“老師,你題目就是科舉製的誕生,當然是隋文帝楊堅了!武則天,她隻是增設了武舉,給軍人開辟了通道,進一步豐富了科舉製罷了。雖然,科舉製算是在她手中發揚光大的,但科舉製的誕生,實實在在是隋文帝楊堅的功勞了!”
    “還有,你其他選項裏麵的黃巢、洪秀全,他們是科舉受害者,著名落榜生,應該是湊答案的吧。”
    女同學露出一點疑惑:“隻是……為什麽要把維多利亞女王也加進去呢?她好像沒和我們國家的科舉製有關係吧?”
    “老師,這就是我的答案。”
    女同學有理有據的回答完畢。
    “增設了武舉,給了武人一條路?這樣也可以?”
    李世民眼前一亮,顯然武則天給他打開了思路。
    “什麽?我們是著名落榜生?等於,等於我落榜的事情,還遺臭萬年了?”
    而黃巢就沒那麽開心了,聽到自己被稱為“著名落榜生”,隻覺得眼前一黑,仿佛又回到了當年落榜時的痛苦時刻,然後想到自己落榜的事情竟然還會遺臭萬年,傳遍千年,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哈哈!黃巢,沒錯!不要懷疑了,這裏麵的就是你……”
    “還要不要科舉了?”
    當即,酒館裏麵的同鄉好友,傳出一片快活的空氣,這讓黃巢更是尷尬得想要鑽地。
    “坐下吧,武則天同學,還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剛剛的分析,有點道理,還有沒有其他同學有不同的看法和答案?”
    林嘯先是讚揚鼓勵了一下女同學,然後再看向其他同學,也沒公布答案是否正確。
    “老師,我想選黃巢洪秀全他們!”
    朱小章又來搗亂,黃巢又眼前一黑。
    “哈哈……”
    同學們瞬間樂出聲,林嘯又白了朱小章一眼。
    “好吧,既然同學們沒有異議,那我宣布正確答案!”
    這題對於初中生來說,能選到楊堅,已經不錯了,林嘯也沒為難他們,當即公布正確答案。
    “這一題,是丙!趙高祖石勒!”
    伴隨著他的宣布,七年級三班的同學嘩然疑惑不已。
    “什麽?”
    “老師,這不對吧!”
    “曆史書上不寫了,隋文帝開創了科舉製嗎?”
    “這石勒,他誰啊?”
    “他能創造科舉製?”
    同學們紛紛翻開曆史書,對照答案後,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林嘯。畢竟在教科書中,對於十六國的曆史隻是一筆帶過,並沒有詳細的介紹。
    “嗬嗬,同學們,你們的疑惑很正常。教科書上,沒寫。”
    “請注意審題,老師說是科舉的誕生,不是科舉製!”
    稍稍等學生們討論後,林嘯才抬手壓了壓,隨即切出了有關內容詳細解釋。
    “科舉!”
    “科舉製!”
    “這是兩個不太一樣的東西!”
    林嘯詳細解釋:“科舉,是一項舉動。而科舉製,是一項製度!科舉製成為製度,的確是從隋文帝楊堅開始。”
    “但在隋朝之前,尤其是混亂的南北朝時期,科舉就有了先例……楊堅他們是因為有了先例,才有了製度。”
    “這一題當中的趙高祖石勒,是五胡十六國中的胡人皇帝……他比朱元璋還猛!他的出身比朱元璋還要低,朱元璋好歹隻是一個乞丐,他就更厲害了,奴隸出身,也沒有讀過書……他是我國,唯一從奴隸逆襲到開國皇帝的傳奇人物!”
    “他是羯族人,青年時期因饑荒被並州刺史司馬騰販賣至山東為耕奴,後逃脫,投奔牧帥汲桑……然後以十八騎為核心……這裏的數字十八,也挺微妙的……”
    有關石勒的介紹,在七年級三班的課堂上徐徐拉開。
    “奴隸,皇帝……”
    漢高祖劉邦都直接站了起來,瞪大眼睛,聽著林嘯的介紹,萬萬沒想到,還有這樣一個傳奇人物。
    這是真厲害。
    “唉,石勒比起咱來,是要厲害一點!”
    連朱元璋再次看到有關石勒的介紹,也不得不服。
    “石勒成為皇帝後,因為自己沒讀過書,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
    “所以,格外重視教育,設太學、小學,選拔胡漢子弟入學,命儒生編撰《上黨國記》等書籍,後來還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漢人、胡人入朝為官,算是第一個開創科舉選官的皇帝……”
    “另外,大家如果對石勒不熟悉,他還有兩點讓大家可以記住……”
    “第一,他將胡瓜改名為黃瓜……”
    “第二,網絡上流行的武悼天王冉閔大帝,算是他的重孫子!”
    曆史容易被遺忘的角落,在林嘯的介紹中,徐徐展開一角,讓七年級三班的學生們,認識石勒,讓石勒之前的皇帝們,也增長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