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科舉製壽命就三百年!黃巢續命科舉製!

字數:4495   加入書籤

A+A-


    “這,後麵為了選人用人,發生了如此多的事情?”
    “我大秦太短,教育體係還沒有建立?”
    大秦,看著聽著林嘯傳播的知識內容,始皇不覺嘴巴幹澀,臉色漲紅,心頭失落心虛。
    他完全沒想到,一個關於選人和教育的事情,還能衍生出這麽多故事。
    而他自詡為還做了許多事情,到了他這裏,一句禁止私學就完了。
    “抓學習教育,朕也不知道怎麽抓啊?”
    “比起讓大家學習,那什麽匈奴,以及……”
    劉邦對此倒是不以為意,反而很讚同林嘯說法,他的目光落在英布、彭越等人身上,沒說出後半句話,比起什麽異姓王和匈奴的威脅,學習教育這事情,真的要放在後麵一點了。
    “大漢七十年的休養生息……”
    “七十年後,漢武帝劉徹為了與匈奴決戰,察舉製……選拔更加優秀的人才。”
    漢文帝劉恒倒是注意到了林嘯說察舉製時候,透露的一些信息,他精準的抓住了七十年,與選拔人才這兩個關鍵點。
    皇帝當到他這地步,他的確發現,人才難得,尤其到他這一代,第一代功臣集團的功臣們死得差不多了,治國領軍人才,麵臨一個青黃不接的地步,唯有周勃之子周亞夫勉強讓他滿意。
    這個察舉製一出,倒是為他提供了尋找人才的方式。
    “察舉製的弊端?世家大族操控?”
    漢武帝倒是眉頭一皺,發現了董仲舒提供的察舉製沒考慮到的缺點,他目光出現一縷疑惑,什麽叫世家大族?當前他的大漢,有世家大族麽?
    就本地豪族吧?
    功臣集團留下來的。
    但這些豪族對比那些郡國,還是不足為慮啊?
    “九品中正製,根據人的家世、道德、才能評定等級,授予官職……”
    三國,許都,曹操倒是也看向曹丕和陳群,尤其是看向陳群,沒想到這家夥,還能提出如此有建設性的選拔人才的體係,這倒是對他當前有用。
    “什麽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世家壟斷官場的工具?”
    魏文帝時期,曹丕再次看向陳群,陳群給出這個方案,也沒細說九品中正製的缺點,亦或者,早就知道這種缺點,才更加放心使用?
    曹丕的目光,看向文武百官。
    當前大魏官場的這些人,的確是一些世家大族。
    所以,即便是使用了九品中正製,以後大魏的官場,他說的不算,還是世家大族說的算?
    曹丕深思著。
    “所以,因為察舉製、九品中正製有了這麽多缺點,搞來搞去,都是世家大族的工具,楊堅才用科舉製是吧?但……又怎能確保,科舉不成世家大族的工具呢?”
    李世民倒是忍不住跳出這個框架,看到察舉製和九品中正製都因世家大族壟斷而取消,忍不住也深思,科舉製會不會也成為世家大族工具?
    隻要世家還在,察舉製和九品中正製的下場,應該就是科舉製的下場。
    畢竟,當前大唐麵臨的世家大族,五姓七望勢力還很強大,讓他都不得不忌憚。
    “科舉製在唐朝得到完善和發揮作用!”
    “同學們,到這裏,科舉製是不是看著徹底成型了?普通人,隻需要通過科舉,就能入朝為官?然後……科舉製從此就成為了擁有一千三百年曆史的選人用人製度?”
    七年級三班課堂上,林嘯一口氣說到了唐朝科舉製,恰好說到了李世民關心的問題。
    見學生們隻聽,不思考,他暫停了一下,喝了一口水。
    “不是嗎?”
    同學們下意識回答。
    “並不是!”
    林嘯搖頭,隨即調出另外一張PPT。
    “大家可以看到,察舉製是漢武帝時期誕生的,使用年限,到漢末三國魏國建立的時候,大概差不多三百年!”
    “九品中正製從曹丕算起,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再到隋唐時期,差不多也是三百年。”
    “而且,察舉製和九品中正製,都是因為世家大族壟斷,逼迫皇帝不得不選出新的選人用人製度。”
    “科舉製,差不多是在這個背景下被楊堅選用的。”
    林嘯說出一個結論:“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其中,有一個定量!如果不解決這個定量,按照察舉製和九品中正製的曆史經驗,科舉製應有的壽命,也大概就兩三百年!”
    “大家也要記住,沒有什麽一成不變的製度!再完美的製度,隨著時間流逝,都會有缺點!”
    “科舉製說白了,也是一個選人用人的製度,他又憑什麽,能持續一千三百年?久經曆史檢驗呢?”
    “嗯……”
    “科舉製壽命就兩三百年?”
    “不是吧?”
    “老師,你弄錯了吧!”
    這個結論一出,同學們們都異樣不已,這又推翻了他們的認知。
    “世家大族!”
    李世民倒是一下子明白林嘯說的定量,可以說,世家大族不解決,科舉製的命運也和察舉製,九品中正製一樣要被世家大族掌控。
    “我沒有弄錯!其實……科舉製,本應該就在唐朝終結!”
    “因為它也始終逃不過,被世家大族操控的命運!但,他最終因為黃巢逆天改命,續命一千年,活出了第二世,並且勃勃生機一直到清朝。”
    林嘯再次說出了一個聳人聽聞的結論。
    “啊,不是吧?因為黃巢?”
    “黃巢改變了科舉製的命運?”
    七年級三班的同學,更加詫異,對林嘯的這個結論,震驚不已。
    “啊?我,改變了科舉製的命運?”
    “我給科舉製續命一千年?”
    “這科舉製,不應該像是察舉製,九品中正製早就應該被取消了嗎?”
    黃巢本人更是無比驚訝,他早就巴不得這科舉製終結,結果現在告訴他,改變了科舉製的命運?
    開什麽玩笑!
    他恨不得科舉製死!
    “這……林嘯這麽說,好像倒是也沒錯!科舉製應該壽命也就三百年。”
    朱元璋一愣之後,細細一想,還真是,若不是黃巢終結了世家,這科舉製終究也要步察舉製和九品中正製後塵。
    “哈哈,老師這裏再出一個簡單的題目,這道題,和唐朝科舉製的弊端有關係,在唐朝曆史中,以下哪位是比黃巢還慘的落榜生?”
    【A:孟浩然】
    【B:杜甫】
    【C:溫庭筠】
    【D:羅隱】
    林嘯沒有第一時間告訴學生們答案,而是結合講課內容,又出了一個題目。
    “哪位同學能答一下,這可是你們語文課上經常見到的詩人,他們都是落榜生,你們覺得,誰比黃巢慘。”
    他笑吟吟的看著學生們。
    但,被點到的孟浩然、杜甫、溫庭筠、羅隱等人,一點兒都不想笑,感覺到被深深的內涵與冒犯,林嘯行為,簡直在他們傷口上撒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