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大秦:小馬拉大車!
字數:5376 加入書籤
“治理能力和治理體係不匹配?”
漢朝,漢文帝劉恒時期,獻上《過秦論》的賈誼得到漢文帝特別召見,他算是記載中大漢首個對大秦滅亡思考的官員。
“賈誼,林嘯老師也說了,你的看法是大秦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亡於苛政與民本缺失?對林嘯這個滅亡原因,你怎麽看?”
劉恒目光深邃,帶著疑惑與探尋,看向賈誼。
他也算是被這麽多滅亡原因看得眼花繚亂,林嘯這個說法,倒是別出心裁。
賈誼神色恭敬,微微躬身,語氣謹慎地回應:“陛下,林嘯老師還沒有說出具體理由,臣不敢妄下判斷。”
看到林嘯列出了那麽多人歸納的觀點,賈誼自然不敢輕易斷言自己對大秦滅亡原因的歸納就完全準確。
劉恒微微頷首,說道:“行,那便好好聽聽林嘯老師怎麽說的吧。其他人的,朕還可以理解一下,林嘯說的這這治理能力,治理體係,也著實讓朕有些無法理解。”
劉恒抬頭看著天幕之中的林嘯,迫切也想得到林嘯的詳細解答。
“治理能力,治理體係,什麽東西?”
與此同時,朱元璋同樣對“治理能力,治理體係”這些現代化詞匯一頭霧水。
他皺著眉頭,與朱標對視一眼,眼中全是困惑,卻也隻能安靜地等待林嘯的講解。
“想必,同學們對我說的,不太理解吧。這個詞匯,是近些年很高頻的一個詞匯……”
同樣,七年級三班的教室裏,學生們臉上寫滿了迷茫。
林嘯看著台下一雙雙充滿疑惑的眼睛,心中了然,這些對於初中生來說頗為陌生的政治概念,確實需要詳細展開講解。
“今天,老師就客串一下你們的政治老師,好好說一下……”
林嘯先是在PPT上展示了“治理能力和治理體係”這一詞匯的來曆,仿佛是一位專業的政治導師,開始了深入淺出的講解:“我們為什麽會提出這個詞匯呢?”
“主要是我們當前也到了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畢竟,14億人要怎麽治理,怎麽讓大家每一個人都過得越來越好,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先例,沒有可參照的,隻有我們自己一步步來探索。”
大概過了一下背景後,也沒太深入,林嘯巧妙地將話題引向大秦帝國:“然後,其實現在這個情況也可以套用這個詞匯到大秦身上。”
“他們麵臨的情況是,作為曆史上第一個使用郡縣製大一統王朝,有著接近三千萬人口的治理難題。麵對這樣極其複雜的治理情況,大秦,亦或者是秦始皇,可能都沒有好好考慮過這個問題!”
“用郡縣製這個新的製度來治理三千萬人口,他們先前有這樣的案例嗎?”
林嘯停頓片刻,不等同學們回答,便自問自答起來:“有!楚國嚐試過郡縣製,並且幾乎成為六國中最強的國家,但它管轄的人口差不多是300萬到600萬人。”
“還有大秦,在商鞅變法後,用郡縣製治理的人口也差不多是600萬到千萬級這個量級。從表麵上看,在郡縣製運用曆史上,他們似乎很有治理經驗。”
“可大秦統一六國後,人口暴增至兩千萬、三千萬這種量級。而且這些人口語言不通、文字不同,甚至生活習慣也大相徑庭,這裏麵的治理難度,是呈現幾何倍數增長的。”
說到這裏,林嘯語氣一轉,神情變得惋惜:“然而,大秦卻粗暴地一刀切使用了郡縣製,一並管理。”
“這會不會出問題?”
林嘯自問自答,仿佛秦始皇附體:“想必是會的。”
“秦始皇他們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才會開啟車同軌、書同文等一係列方便郡縣製管理的舉措,降低治理難度。但,他們顯然對郡縣製體係治理設計還不到位。”
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林嘯先是用汽車發動機作比喻:“有點像是,他們大秦之前的郡縣製,相當於小汽車發動機,在他們六世君主的調校、磨合之下,大秦發動機,也就是郡縣製,完美地治理好了他們原先大秦的人口、資源,使大秦高效運轉!”
“這算是梁啟超的觀點,大秦成戰爭機器。”
看到學生們,尤其是女同學們臉上依舊有疑惑,林嘯迅速切換PPT,一張小馬拉大車的圖片出現在屏幕上。
他接著說道:“當然,再打個比方,馬車!原先大秦、楚國使用郡縣製治理國家的時候,相當於隻需要三匹馬、五匹馬,就能把大秦、大楚拉得又快,裝載的東西又多。”
“但大秦突然吞並了六國,這輛馬車之中,人口數量突然暴漲了三五倍,卻還用之前那幾匹馬。”
“想要繼續拉動大秦狂奔甚至平穩發展,擺在大秦麵前的選擇,要麽就是加大馬力,增添馬匹;要麽,就是適時改造馬車,讓馬車裝的更多;或者鋪設更加平坦的馬路,減少摩擦,帶更多的人,這就是他們基於對匹配郡縣製的改革舉措。”
林嘯稍稍停頓,等待學生們理解,這可是他對郡縣製的另外一種演繹。
要是,學生不理解,他就浪費了。
好在,學生們都聚精會神的看著他,有的還時不時點頭,似乎聽進去了。
他這才繼續講解:“隻是,始皇或者李斯,或者當時他們大秦那批人,由於曆史視野的局限性,看不到郡縣製的這些缺點。最後通過一係列的改革適配,雖然是增加了馬匹,填平了道路,讓原先馬車能拉更多的人。”
“但實際情況是,郡縣製這個發動機還遠遠改造得不夠!就像是用汽車發動機,試圖拉動整列火車!”
林嘯形象比喻:“大秦帝國這輛改造後的馬車,才剛沒走幾步,就有些頹廢,始皇等人想著的不是馬力不夠的問題,而是前麵的馬的問題,反而他和胡亥都使勁抽鞭,最終導致的結果隻能是發動機報廢,郡縣製分崩離析,車子也人仰馬翻,帝國覆滅!”
“這就是大秦滅亡的原因。”
伴隨著這句話,林嘯PPT果斷出現了人仰馬翻的場景,始皇、胡亥的馬車爆了一地裝備。
“我們大秦馬車……馬匹不夠,人又多……然後,寡人和胡亥,還使勁抽打,最終,人仰馬翻?”
“這就是我大秦覆滅的原因?”
大秦,看到林嘯PPT上翻車的始皇、胡亥動漫圖,如此形象的比喻,讓始皇拳頭一緊,仿佛抓住了大秦滅亡真正原因。
“人仰馬翻。”
李斯、扶蘇、馮去疾等人略微目瞪口呆,不知道是太過於震驚,還是被動漫圖中那人仰馬翻的場景給鎮住了。
這理由,在他們看來,如同窗戶紙,捅破了好簡單。
“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三千萬人口,原先春秋戰國時期,以及周朝時期,采用的是分封製來治理。”
然後,課堂上,看到自己這種解釋似乎沒有效果,學生們不知道是沒有回味過來,還是聽不懂。
林嘯再次轉換思路,換了一張圖,開始了新的比喻:
“就如同一條馬路上,幾輛馬車並駕齊驅,誰都不影響誰!大家通過變法改革,改裝車子,各自行駛,在這條路上你追我趕。”
“後來,秦國崛起,找到了一匹馬力很大的馬——郡縣製,加了幾匹馬,就反超所有人,然後想要獨自霸占這條路,就把其他諸侯踹下馬車,合並其他馬車,最終這條路上,隻剩下大秦一架馬車,拉上所有人。”
“可是麵臨的結果是,拉車的馬雖然有所增加,但乘客的數量多了十倍量級,最終車毀人亡。這樣,大家能清楚了吧?”
這個形象的比喻終於讓學生們的眼神清澈了許多。
朱小章更是興奮地跳了起來,大聲說道:“原來是這樣!小馬拉大車!超載了!等於,老師,你說的這情況,不是跳舞國他們嗎?”
“他們一輛火車也不管超不超載,反正盡管上人就是了!最終就導致車毀人亡!”
朱小章仿佛找到了恰當合適的奇妙比喻。
“哈哈,你這麽比喻,也可以。”
終於有了一個反饋,林嘯被朱小章的話逗笑,思索一下,隨即打開網頁,搜索了幾張跳舞國火車上擠滿人的照片。
當這些畫麵出現在屏幕上時,教室裏爆發出一陣哄笑。
“哈哈哈,對對對!就是這樣!”
“等於,始皇是跳舞國的嗎?”
“大秦當時的情況,和他國現在差不多……”
“老師你說了一大堆,倒不如朱小章這樣的解釋!”
“哈哈……這麽一看,我們也清楚了!”
“始皇原來有三哥的腦回路啊!”
“懂了!!”
“學會了,學會了!”
當這個火車超載的圖一出來,七年級三班的學生們,一個個眼睛明亮,炯炯有神,顯然一下子融會貫通。
“嗯……這樣,其實也可以這麽理解……”
被那麽淺顯道理打敗,林嘯自然也不氣餒,反而鼓勵道:“你們可以稍稍帶入跳舞國,就知道始皇統一六國後,六國大概是什麽情況了……”
“而麵對他們這樣的情況,怎麽處理宗教、統一文字,統一語言……”
“到底要做多少事情,才能成功讓他們擰成一股繩……”
“這就是治理能力,和治理體係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