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金軍派“影”潛入

字數:4693   加入書籤

A+A-


    宣城的暮春,秦淮河畔的柳絮漫天飛舞,將整座城池籠罩在一片朦朧的白紗之中。城南的“宣文書院”裏,一場詩詞交流會正熱鬧舉行,數十名身著長衫的讀書人圍坐在一起,或吟詩作對,或探討經義,空氣中彌漫著清雅的墨香。
    人群中,一名身著青布長衫、麵容俊朗的年輕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自稱“柳雲”,是從臨安逃難而來的讀書人,不僅詩詞功底深厚,對經史子集也頗有研究,短短幾日便在宣城的文人圈子裏嶄露頭角。此刻,他正手持折扇,與幾位老秀才探討《論語》中的“仁政”思想,言語間引經據典,見解獨到,引得眾人頻頻點頭稱讚。
    “柳兄此番見解,真是令在下茅塞頓開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秀才撫著胡須,讚歎道,“如今亂世之中,能有柳兄這樣潛心治學的讀書人,實屬難得。若宣城的官員都能如柳兄所言,施行仁政,百姓何愁不安居樂業?”
    柳雲聞言,輕輕搖了搖折扇,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語氣卻依舊溫和:“老先生過獎了。晚生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哪及得上那些真正為百姓謀福祉的官員?聽聞趙盟主在宣城推行農耕、創辦醫館與學堂,實乃百姓之福,晚生心中也十分敬佩,隻可惜一直無緣得見。”
    “柳兄若想見趙盟主,倒也不難。”另一位秀才說道,“趙盟主雖忙於軍務,卻十分重視文人,時常會來書院與我們交流。下次盟主前來,我等為柳兄引薦便是。”
    柳雲心中一喜,麵上卻不動聲色,拱手說道:“若能得見趙盟主,實乃晚生之幸。晚生也想向盟主請教一些治國理政之道,為宣城的百姓略盡綿薄之力。”
    沒人知道,這位溫文爾雅的“柳雲”,正是金國派來的頂級間諜——“影”。他是完顏兀術麾下最得力的情報人員,精通偽裝、暗殺與情報刺探,曾多次潛入大宋的城池,獲取了大量重要情報,從未失手。此次完顏兀術在宣城大敗後,深知聯盟的情報能力已不可小覷,便派出“影”潛入宣城,一方麵刺探聯盟的兵力部署、兵器製造與糧草儲備情況,另一方麵尋找機會離間聯盟內部關係,甚至伺機暗殺趙玥與核心將領。
    “影”之所以選擇偽裝成讀書人,正是看中了宣城文人圈子的特殊性——讀書人多與官員有往來,容易接觸到聯盟的核心人物;且文人身份不易引起懷疑,便於他在城內自由活動,收集情報。為了讓偽裝天衣無縫,他提前數月便開始學習宋朝的詩詞文化與禮儀習俗,還特意模仿臨安讀書人的口音,確保每一個細節都無懈可擊。
    潛入宣城的第一周,“影”並未急於行動,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融入當地文人圈子上。他每天都會去宣文書院與讀書人交流,偶爾還會在街頭的茶館即興賦詩,很快便以“才學淵博、性情溫和”的形象贏得了眾人的信任。不少讀書人都將他視為知己,時常與他分享城內的見聞,甚至會無意中透露一些關於聯盟的信息,比如“近期兵器工坊的鐵錘聲比往常更頻繁”“城外的農田又開墾了數千畝”等,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在“影”眼中卻都是重要的情報線索。
    隨著對宣城的熟悉,“影”開始有計劃地收集情報。他利用文人的身份,多次前往宣義學堂,以“交流學術”為名,觀察學堂的教學情況,暗中記錄學員的人數與課程設置——這些信息能間接反映聯盟對人才的培養力度。他還曾以“采風”為名,前往城外的農耕區,看似在欣賞田園風光,實則在觀察農田的分布與收成情況,估算聯盟的糧草儲備。
    為了獲取更核心的情報,“影”將目標鎖定在了宣城縣衙——那裏是聯盟的核心辦公地點,存放著大量關於兵力部署、作戰計劃的文件。他通過觀察發現,縣衙的守衛雖森嚴,但每天清晨寅時,負責打掃縣衙的雜役會從側門進入,此時守衛最為鬆懈,是潛入的最佳時機。
    一日清晨,天還未亮,“影”便換上一身黑色夜行衣,憑借高超的潛行技巧,避開巡邏的守衛,悄悄潛入縣衙。他直奔存放文件的書房,用隨身攜帶的工具打開房門的鎖,在書架上快速翻找起來。很快,他便找到了一份標注“機密”的文件,上麵詳細記錄了聯盟近期的兵力部署與訓練計劃。
    “影”心中大喜,立刻從懷中掏出羊皮紙與炭筆,快速抄寫文件的內容。就在他即將抄完時,門外突然傳來腳步聲——是負責整理文件的官員提前到了。“影”臨危不亂,迅速將文件放回原處,熄滅手中的火折子,躲到書架後麵的陰影處。
    官員走進書房,並未發現異常,隻是按照往常的習慣整理書架上的文件。“影”屏住呼吸,待官員離開後,才悄悄從陰影處走出,原路返回,順利逃出縣衙。
    回到住處後,“影”將抄寫到的情報仔細整理好,藏在房梁的夾層中。他知道,僅憑這份情報還不足以滿足完顏兀術的需求,他還需要獲取聯盟與呂梁軍聯絡的具體情況——這是他此次任務的核心目標。
    為了獲取這一情報,“影”開始刻意接近與趙玥有往來的官員。他通過之前認識的老秀才,結識了縣衙的一名文書,此人負責處理聯盟的日常公文,或許會接觸到與呂梁軍相關的信息。“影”時常邀請文書飲酒,席間故意談論“當前的抗金形勢”,引導文書透露聯盟的外部聯絡情況。
    起初,文書十分謹慎,不願多談。但在“影”的刻意奉承與酒精的作用下,文書漸漸放鬆了警惕。一次飲酒時,文書酒後失言,說道:“如今咱們聯盟也不是孤軍奮戰,聽說在金國境內,還有一支漢人部落與咱們暗中聯絡,時常會互通情報、互相支援。隻是具體是哪個部落,我也不太清楚,這些都是盟主與核心將領直接負責的。”
    “影”心中一動,知道自己離目標又近了一步。他沒有繼續追問,而是順著文書的話說道:“原來如此!有外力支援,咱們抗金的勝算就更大了。隻是這種機密之事,還是少談論為好,免得泄露出去,給聯盟帶來麻煩。”文書聽後,深以為然,對“影”的信任又多了幾分。
    此後,“影”繼續潛伏在宣城,一邊收集更多關於聯盟與呂梁軍聯絡的情報,一邊尋找離間聯盟內部關係的機會。他利用在文人圈子中的影響力,暗中散布一些“陳烈將軍擁兵自重,有不臣之心”的謠言,試圖挑撥趙玥與陳烈的關係。這些謠言雖未引起太大的波瀾,卻也讓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產生了些許疑慮。
    暗衛的反間部很快便察覺到了異常。他們在日常巡查中發現,近期城內關於聯盟將領的謠言明顯增多,且這些謠言都有明顯的人為散布痕跡。蘇雲立刻下令對近期潛入宣城的外來人員進行排查,重點關注那些身份可疑、活動頻繁的人。
    “影”的偽裝雖天衣無縫,但他過於頻繁地與不同身份的人接觸,且時常在夜間外出,還是引起了暗衛的注意。暗衛成員開始暗中跟蹤“影”,觀察他的行蹤。他們發現,“影”看似每天都在與讀書人交流,卻總會在無人注意的情況下,悄悄記錄一些東西;且他曾多次在夜間前往偏僻的小巷,與一名身份不明的人接頭——此人正是金國派來與“影”聯絡的信使。
    掌握這些線索後,蘇雲斷定“影”身份可疑,很可能是金兵派來的細作。但她並未立刻下令逮捕“影”,而是決定放長線釣大魚,通過“影”引出更多潛伏在宣城的金兵細作,同時獲取金國的情報。
    暗衛成員繼續暗中監視“影”的動向,記錄他與哪些人接觸、收集了哪些情報。他們發現,“影”近期頻繁前往宣文書院的一處假山,每次都會在假山附近停留片刻,離開後,假山附近總會有一名不明身份的人出現。暗衛推測,“影”很可能是在假山處存放情報,再由信使取走。
    蘇雲決定抓住這個機會,一舉抓獲“影”與他的聯絡人。她親自製定了抓捕計劃:由兩名暗衛成員偽裝成讀書人,在宣文書院附近潛伏,密切關注“影”的動向;另外四名暗衛成員則埋伏在假山周圍,待信使出現後,一並將兩人抓獲。
    一日午後,“影”如往常一樣來到宣文書院的假山附近,將一份情報藏在假山的石縫中,隨後便轉身離開。躲在暗處的暗衛成員立刻發出信號,埋伏在假山周圍的暗衛成員迅速行動,將前來取情報的信使當場抓獲。
    信使被抓獲後,暗衛成員並未打草驚蛇,而是繼續監視“影”的動向。他們知道,“影”發現信使未按時與他聯絡後,定會有所行動。果然,次日清晨,“影”便察覺到了異常,他沒有去宣文書院,而是收拾好行李,準備逃離宣城。
    就在“影”即將離開宣城城門時,早已埋伏在城門附近的暗衛成員迅速行動,將他團團圍住。“柳雲先生,您這是要去哪裏啊?”蘇雲從人群中走出,目光冰冷地看著“影”,“想必您不是臨安來的讀書人,而是金國派來的細作‘影’吧?”
    “影”見狀,知道自己的偽裝已被識破,便不再掩飾,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既然被你們識破了,我也沒什麽好說的。隻是沒想到,趙玥麾下竟有如此厲害的情報人員,這次是我栽了!”
    隨後,暗衛成員從“影”的住處搜出了他收集的所有情報,包括聯盟的兵力部署、糧草儲備情況,以及他與金國聯絡的密信。在鐵證麵前,“影”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趙玥得知“影”被抓獲的消息後,並未太過意外。她看著暗衛送來的情報,語氣凝重地說道:“完顏兀術派來如此頂級的間諜,可見他對宣城的重視程度。此次能成功抓獲‘影’,多虧了暗衛的細心與警惕。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金國很可能還會派更多的細作潛入宣城,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反間工作,確保聯盟的機密不被泄露。”
    隨後,趙玥下令將“影”與信使關押在秘密監獄,同時讓暗衛根據“影”供認的線索,對城內的其他可疑人員進行排查,徹底清除金兵潛伏在宣城的情報網絡。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宣城的城牆上。趙玥站在城樓上,望著遠處的群山,心中滿是感慨。她知道,與金國的情報戰與反間戰,還遠遠沒有結束。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影”潛入宣城,試圖破壞聯盟的抗金事業。但隻要有暗衛的守護,有聯盟將士的忠誠,有百姓的支持,她就有信心守住宣城,守住江南抗金的希望,終有一天將金兵徹底趕出大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