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突襲大營迫撤軍

字數:3773   加入書籤

A+A-


    宣和四年十月初一,落雁坡的洪水尚未完全退去,渾濁的泥水在窪地中積成一個個淺灘,浸泡著金軍遺留的鎧甲碎片與戰馬殘骸。趙玥站在坡頂的高地上,望著遠處泗州方向的煙塵,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長劍的劍柄 —— 完顏烈雖帶著三千殘兵逃走,但其泗州大營中仍有糧草與留守士兵,若不趁勝追擊,待他重整旗鼓,必會卷土重來。
    “郡主,斥候回報,泗州金軍大營僅剩五千留守士兵,且軍心渙散,不少人因落雁坡慘敗而心生退意。” 暗衛 “墨” 悄然出現在趙玥身後,聲音壓低,“營中糧草多囤積在西側糧倉,守衛兵力不足千人。”
    趙玥眼中閃過一絲銳光,轉身看向身後的禁軍將領:“李山、周平,你們各率一千精銳騎兵,分別從泗州大營的東門與北門發起佯攻,吸引守軍注意力;我親率五百‘死士營’,從西側的蘆葦蕩繞後,直取糧倉 —— 隻要燒毀糧草,金軍便無再戰之力,完顏烈必然被迫撤軍。”
    “郡主,此去凶險,‘死士營’人數太少,不如再增派些兵力?” 李山麵露擔憂,五百人突襲五千人駐守的大營,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
    “人多反而容易暴露行蹤。” 趙玥搖頭,語氣堅定,“‘死士營’都是經受過嚴格訓練的精銳,擅長夜襲與近戰,足以完成任務。你們隻需記住,佯攻要‘猛’,讓金軍誤以為我們要全力攻城,無暇顧及西側糧倉。”
    將領們不再多言,立刻分頭集結兵力。當日深夜,月色被烏雲遮蔽,泗州城外一片漆黑,隻有金軍大營中的火把偶爾閃爍,映出巡邏士兵的身影。
    李山與周平率領的騎兵率先行動。東門方向,宋軍騎兵舉著火把,呐喊著衝向營門,手中的長槍撞擊營柵,發出 “砰砰” 的巨響;北門的騎兵則射出密集的火箭,營門兩側的帳篷瞬間燃起火焰,濃煙滾滾,將夜空染成暗紅色。
    “宋軍來襲!快起來抵抗!” 金軍大營內頓時一片混亂,留守將領完顏兀術匆忙披甲上陣,將大部分兵力調往東門與北門,全力抵禦宋軍的 “猛攻”,西側糧倉的守衛果然被抽調大半,僅剩三百老弱殘兵。
    此時,趙玥率領的五百 “死士營” 已借著蘆葦蕩的掩護,悄悄摸到了西側糧倉附近。她抬手示意士兵們停下,從懷中掏出夜視用的 “磷石”,微弱的綠光映出糧倉周圍的布防 —— 三道木柵圍著糧倉,每道木柵旁有十名士兵值守,糧倉門口則有五十名士兵手持彎刀,警惕地盯著四周。
    “第一隊,隨我突破木柵;第二隊,負責解決門口守衛;第三隊,攜帶火油與火種,衝入糧倉後立刻點火,不得延誤!” 趙玥壓低聲音下達命令,手中長劍出鞘,寒光在夜色中一閃而過。
    “殺!” 隨著一聲低喝,第一隊士兵如獵豹般衝出蘆葦蕩,手中的短刀精準地刺向木柵旁的守衛。金軍士兵還未反應過來,便已倒在地上,喉嚨處的鮮血無聲地滲入泥土。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三道木柵被順利突破,第二隊士兵立刻衝向糧倉門口,與守衛展開激戰。
    趙玥身先士卒,長劍橫掃,兩名金軍士兵應聲倒地。她腳步不停,率領第三隊士兵衝入糧倉 —— 倉內堆滿了袋裝的糧草,空氣中彌漫著穀物的氣息。士兵們立刻將隨身攜帶的火油灑在糧草上,點燃火種,火焰瞬間竄起,舔舐著糧袋,濃煙從糧倉的縫隙中湧出,越來越濃。
    “不好!糧倉著火了!” 倉外的金軍士兵見狀,紛紛驚呼著衝向糧倉,想要滅火。可 “死士營” 的士兵早已在倉門口列陣,短刀與長槍交織成一道防線,將金軍牢牢擋在外麵。火焰越來越大,吞噬著整個糧倉,劈啪的燃燒聲與金軍的慘叫聲交織在一起。
    完顏兀術在東門接到糧倉著火的消息時,如遭雷擊 —— 糧倉是金軍的命脈,一旦被毀,留守士兵與完顏烈帶回的殘兵都將斷糧!他顧不上繼續抵禦東門的宋軍,立刻率領大軍趕往西側糧倉,可此時糧倉已被大火完全吞沒,宋軍士兵正朝著蘆葦蕩方向撤退。
    “追!一定要把他們全部殺了!” 完顏兀術怒吼著,率領騎兵追擊。可剛追出大營,便聽到東門與北門方向傳來撤軍的號角 —— 李山與周平見趙玥得手,已按計劃率領騎兵撤退,隻留下幾具假人在營外迷惑金軍。
    完顏兀術看著燃燒的糧倉,又看著空蕩蕩的東門與北門,心中滿是絕望。他知道,糧倉被毀,金軍已無糧草可用,再守下去隻會餓死,隻能撤軍。
    次日清晨,完顏烈從潰逃的士兵口中得知糧倉被燒的消息,徹底陷入了崩潰。他剛帶著殘兵回到泗州,還沒來得及重整兵力,便失去了唯一的糧草來源。此時,臨安方麵傳來消息,江南製置使已派遣兩萬大軍,正朝著泗州進發,意圖將金軍徹底趕出江南。
    “撤!立刻撤軍!返回金國!” 完顏烈咬著牙,眼中滿是不甘與憤怒。他知道,此次撤軍後,他再也沒有機會進攻宣城,甚至可能因慘敗而被金國元帥處死。可他別無選擇,若不撤軍,兩萬金軍將全部葬身泗州。
    金軍士兵們早已無心戀戰,聽聞撤軍命令,紛紛收拾行囊,朝著金國邊境逃竄。趙玥得知金軍撤軍的消息後,並未下令追擊 —— 她知道,金軍已是驚弓之鳥,且江南援軍即將抵達,無需再徒增傷亡。
    十月初三,江南援軍抵達泗州,與趙玥率領的宋軍匯合。此時,金軍早已撤離,隻留下一座空蕩蕩的大營和被燒毀的糧倉。援軍將領看著落雁坡與泗州大營的慘狀,對趙玥讚歎不已:“郡主謀略過人,水淹金軍、夜襲糧倉,步步精妙,真是巾幗不讓須眉!”
    趙玥隻是淡淡一笑:“這並非我一人之功,而是全城將士與百姓共同努力的結果。守住宣城,守住江南,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當日,趙玥率領宋軍返回宣城。城內百姓早已在街道兩旁等候,看到宋軍凱旋,紛紛歡呼雀躍,將手中的鮮花與美酒遞到士兵們手中。張九成走上前,拱手道:“郡主,金軍已撤,宣城終於安全了!”
    趙玥望著歡呼的百姓,心中滿是感慨。這場持續了近四個月的戰爭,終於以宋軍的勝利告終。她知道,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士兵與百姓用生命換來的。
    回到府衙,趙玥將所有將領與鄉紳代表召集在一起,商議戰後重建事宜:“金軍雖撤,但宣城的城防與農田都遭到了嚴重破壞。接下來,我們要盡快修複城防、安撫百姓、恢複生產,同時加強對邊境的偵察,防止金軍再次來犯。”
    眾人紛紛點頭,立刻著手開展戰後重建工作。工匠們開始修複受損的城牆與城門,士兵們幫助百姓清理被戰火毀壞的房屋,鄉紳們則捐獻糧草與錢財,救濟受災的百姓。整個宣城,在經曆了戰火的洗禮後,又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而在金國境內,完顏烈率領殘兵回到都城,等待他的是金國元帥的嚴懲。最終,他因 “喪師辱國” 被剝奪兵權,貶為庶民,終生不得踏入軍營。消息傳到宣城時,趙玥正在青弋江岸邊視察水師訓練,她隻是淡淡說了一句:“多行不義必自斃。”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青弋江麵上,波光粼粼。趙玥站在岸邊,望著遠處的山巒,心中清楚,雖然此次擊退了金軍,但金國與大宋的戰爭並未結束,未來仍有無數挑戰在等待著她。但她有信心,隻要宣城上下團結一心,憑借江南的水網優勢與百姓的支持,定能守住這片土地,讓百姓們過上安穩的生活。
    一場圍繞著宣城的戰爭,就此落下帷幕。而趙玥的故事,卻仍在繼續 —— 她用智慧與勇氣,守護了一方百姓,成為了江南大地上一段不朽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