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 章 珍珠劫案

字數:2923   加入書籤

A+A-


    那群前來“討說法”的江湖人士,最終還是退去了。
    臨走時,除了那千佛寺的和尚臉色鐵青、一言不發地拂袖而去之外,其餘如太華門華未道長、俠士散星先生等人,倒是紛紛客氣地拱手作別,禮數周全。
    其實對於其中大多數人而言,前來攔路,與其說是真要為了淩嶽劍派討回什麽“江湖公道”,不如說是借此機會,親眼見一見這位如今名動天下、傳說般的逍遙侯。
    混個臉熟,日後在江湖上也好多一份談資——“當年我可是與逍遙侯有過一麵之緣的!” 這份經曆,足以在酒桌上吹噓許久。順便探探口風。
    肖塵自然明白其中關竅,隻要對方不明目張膽地挑釁,他也樂得維持表麵上的和氣。總不能因為那和尚臉色難看,就追上去把人打一頓!…也不是不行。算了,大家都是場麵人。
    一場波瀾不驚的小插曲過後,官道恢複暢通。肖塵輕抖韁繩,馬車繼續晃晃悠悠地向著永和城方向行進。
    沈婉清這時才從車廂裏鑽出來,挨著肖塵坐在車轅上,她心思細膩,回想起剛才的情景,輕聲問道:“相公,你好像……特別不喜歡那個紅米和尚?”
    肖塵一手控著韁繩,另一隻手隨意地搭在膝上,聞言搖了搖頭,很幹脆地承認:“不是不喜歡他一個,我是不喜歡大多數和尚。”
    “這又是為何?”沈婉清眨了眨明眸,有些不解,“我見許多士家大族,甚至宮中的貴人,都篤信佛法,樂於禮佛布施,以求福報啊。” 在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和見聞裏,佛教是受到上層社會普遍尊崇的。
    肖塵嗤笑一聲,語氣帶著毫不掩飾的鄙夷:“所以我也不喜歡那些世家大族啊。你想想,那些人為何如此熱衷於禮佛?多半是平日裏虧心事兒做得多了,心裏不安。他們不去尋求被他們欺壓、傷害之人的原諒,也不想著承擔自己作惡的後果,彌補過錯,反而跑去求泥塑的佛像寬恕。這說明什麽?說明他們打心底裏並不後悔自己做的事,隻是害怕事情敗露,或者害怕冥冥之中會有報應,想用香火錢買個心安理得,甚至是妄圖抵消罪業。這行徑,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一旁的沈明月也來了興致,插嘴道:“不過我倒是聽說過,那千佛寺……據說求子特別靈驗!不少富家夫人都會去上香,香火很是鼎盛。”
    肖塵聞言,沒好氣地白了沈明月一眼:“明月,你要不要聽聽你自己在說什麽?去一個全是不娶妻生子的和尚待的地方,求生子?這邏輯本身不就透著古怪嗎?他們自己都是連家都不要的人,還能管得了別人生不生孩子?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他越說越覺得荒謬,繼續道:“再說了,你看這些和尚,大多不事生產,不喜勞作,靠著信眾的供奉和香火錢過日子,卻反過來要勸辛苦勞作的百姓善良、忍耐。他們自己過著寄生般的生活,有何資格指點他人?這種貨色,說的話哪裏值得相信了?”
    沈婉清聽著肖塵這番離經叛道的言論,微微歪著頭思考,然後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可是……相公,你說和尚騙人?他們是怎麽騙的呢?”
    “怎麽沒騙?”肖塵理直氣壯地舉例,“比如,你給他們捐了香油錢,他們就會告訴你,佛祖會保佑你平安順遂,保佑你家人無病無災。那我問你,他們誰親眼見過佛祖?佛祖又是在何時、何地、通過何種方式,親口告訴他們收了錢就會辦事的?這不明晃晃就是空口白牙的許諾,利用人的迷茫和恐懼來斂財嗎?這不是騙是什麽?”
    沈婉清順著他的思路一想,似乎……確實是這個道理。她喃喃道:“被你這麽一說,好像……確實有些說不通呢。”
    “本來就是嘛。”肖塵見她聽進去了,笑了笑,不再多言。他並非要否定信仰和精神寄托的價值,隻是厭惡那些打著宗教旗號、實則行欺世盜名之實的偽善之輩。
    ……
    宏遠鏢局,在江湖上也算是有字號的老牌鏢局了,走南闖北幾十年,靠的不僅是過硬的身手,更是八麵玲瓏的打點和一張熟稔各路關係的“麵子”。
    通常情況,鏢旗一展,沿途的山寨綠林、地方豪強多少都會給幾分薄麵,打點些銀錢,也就相安無事了。
    可這一趟,他們卻栽了個大跟頭,出了件足以震動整個鏢局根基的大事——他們被劫鏢了!
    而且,丟失的並非明麵上押運的那些普通貨物,而是一枚被鏢頭楊烈貼身珍藏、隱秘攜帶的夜明珠!
    更令人痛心的是,經驗豐富的楊鏢頭也在此次劫鏢中當場遇害。
    這趟鏢,明麵上的幌子是一批從江南運往北地的綢緞和藥材,價值不菲,但真正的核心,卻是受托秘密運送的這枚稀世夜明珠。
    然而,劫匪的行動卻精準得可怕!他們似乎對鏢隊的虛實了如指掌,繞開了那些裝載普通貨物的騾馬車輛,目標明確地直撲楊鏢頭所在,殺人奪珠,然後迅速撤離,幹淨利落,顯然是蓄謀已久。
    消息傳回鏢局,上下震動。總鏢頭又驚又怒,立刻派出了局中兩位以幹練和追蹤聞名的鏢頭——李青與趙信,務必要查明真相,追回失鏢,為楊鏢頭報仇雪恨!
    李青與趙信沿著劫匪可能撤退的路線,一路明察暗訪,追蹤蛛絲馬跡,幾經周折,線索竟然指向了南方繁華的重鎮——永和城。
    這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將兩人逼進了官道旁的一處驛站。這江南之地的驛站,遠非邊關苦寒之地的簡陋可比。這是一座兩層的小樓,粉牆黛瓦,有著十數間幹淨整潔的客房,大堂寬敞明亮,足以容納數十人歇腳。
    驛丞這類小吏,與那些端著架子的正經官員不同,最是懂得“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道理。隻要銀錢到位,立刻便是笑臉相迎,熱茶、酒菜、幹淨房間,一應物事都能給你安排得妥妥帖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