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巴蜀血火
字數:5427 加入書籤
當李定國與張煌言在江西高歌猛進之時,西線由李過率領的猛虎營,卻麵臨著北伐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
他們的對手,是盤踞四川、以凶悍著稱的吳三桂及其麾下那支曾被譽為“大明最強軍”的關寧鐵騎。
李過率五萬猛虎營將士,自襄陽西進,一路克複鄂西山地,兵鋒直指川東門戶——夔門。
然而,踏入蜀地,他才真切感受到“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含義,也更體會到吳三桂為何能據此割據一方。
崇山峻嶺,險關要隘林立。吳三桂早已經營四川多年,在入川要道上層層設防,堡壘森嚴。
更令人心悸的是他手中的王牌——關寧鐵騎。
這支以當年明朝最精銳的遼東騎兵為骨幹組建的部隊,雖然已隨吳三桂數易其主,飽受詬病,但其戰鬥力卻無人敢小覷。
他們騎術精湛,人馬俱披重甲,衝鋒起來如山崩海嘯,是冷兵器時代當之無愧的戰場王者。
李過,這位曾經的“一隻虎”,在武昌軍校係統學習了新式戰術後,早已不是那個隻知猛打猛衝的流寇驍將。
他深知,在四川這複雜地形下,與關寧鐵騎正麵硬撼,無異於以卵擊石。“
吳三桂倚仗的,無非是地利和騎兵。”李過在軍帳中,對著沙盤和麾下將領沉聲道,“那我們,就偏偏不跟他拚這個!咱們的優勢是什麽?是火器!是紀律!是咱們為何而戰的信念!”
他製定了“避其鋒芒,耗其銳氣,伺機殲敵”的總體戰略。
猛虎營進軍緩慢而穩健,絕不冒進,每至險要關隘,必先紮穩營盤,充分發揮火炮射程優勢,進行長時間的炮火準備,大量殺傷守軍,摧毀工事,然後再以步兵穩步推進,清剿殘敵。
劍門關,依舊是入蜀道路上繞不開的雄關。
吳三桂派其麾下悍將馬寶,率八千精兵(含兩千關寧鐵騎)在此據守。
李過吸取了上次的經驗,沒有采取任何取巧的戰術。
他調集了全軍超過一半的火炮,近百門“雪魄炮”和部分重型攻城炮,在劍門關外構築了龐大的炮兵陣地。炮擊,持續了整整三天!震耳欲聾的炮聲在山穀間日夜回蕩,硝煙遮天蔽日。
堅固的關牆在持續不斷的轟擊下,變得千瘡百孔,守軍死傷慘重,士氣低落。
馬寶試圖派出小股騎兵出關逆襲,但都被猛虎營嚴密的火槍陣和預設的陷阱擊退。第四日黎明,炮火開始向關牆後方延伸,阻斷援軍。
李過親率敢死隊,扛著雲梯和炸藥包,對殘破的關牆發起了總攻。
“弟兄們!拿下劍門關,光複巴蜀!跟我衝!”李過手持一把厚重的砍刀,身先士卒,衝向關牆。
關寧騎兵在關內狹窄的地形無法發揮,馬寶隻能驅使步兵上牆血戰。雙方在破損的垛口和城牆豁口處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
李過勇不可當,連劈數名敵兵,但肩頭也中了一箭。
關鍵時刻,一名叫王大錘的軍士,扛著炸藥包,冒著箭雨,衝到關門下,拉響了***。
“轟隆!”一聲巨響,本就搖搖欲墜的關門被炸得粉碎!“城門破了!殺進去!”
猛虎營將士士氣大振,如同潮水般湧入關內。馬寶見大勢已去,率殘部倉皇後撤。
劍門關,這座天下雄關,再次在血與火中被華夏軍攻克!
此戰,王大錘壯烈犧牲,李過負傷,猛虎營傷亡近三千,但終究是敲開了四川的北大門。
突破劍門天險後,猛虎營進入相對平坦的成都平原。這裏,是關寧鐵騎的主場。
吳三桂親率主力,在綿竹一帶布下陣勢,企圖利用騎兵優勢,一舉擊潰勞師遠征的華夏軍。
廣闊的平原上,兩軍對壘。
吳軍陣中,旌旗招展,尤其是那數千靜立待命的關寧鐵騎,人馬皆覆鐵甲,在陽光下反射著冷冽的寒光,肅殺之氣彌漫四野。
反觀猛虎營,陣型嚴謹,火槍兵在前,長槍兵次之,炮兵分布於兩翼和後陣,看似單薄,卻透著一股沉靜的自信。
吳三桂立於中軍,望著對麵那支裝備奇特的軍隊,嘴角露出一絲不屑。
他堅信,隻要他的鐵騎發起衝鋒,就能像過去無數次那樣,將敵人踐踏在鐵蹄之下。戰鼓擂響,關寧鐵騎開始了衝鋒!
起初是緩慢地加速,如同悶雷滾動。緊接著,速度越來越快,最終形成了排山倒海般的鋼鐵洪流!
大地劇烈震顫,馬蹄聲如同催命的戰鼓,直撲猛虎營中軍!
麵對這足以讓任何軍隊崩潰的恐怖場景,猛虎營陣中響起了各級軍官嘶啞卻堅定的命令:“穩住!”
“火槍營準備!”“炮兵!霰彈準備!”李過站在指揮車上,麵無表情地看著越來越近的騎兵浪潮,計算著距離。
三百步!兩百步!一百五十步!“火炮!放!”
李過猛地揮下手臂。部署在兩翼和後陣的火炮發出了怒吼!
這一次,射出的不是實心彈,而是專克密集隊形的霰彈!無數鉛丸鐵珠如同死亡的暴雨,潑灑進衝鋒的騎兵隊列中!
人喊馬嘶,衝在最前麵的騎兵如同撞上了一堵無形的牆壁,瞬間人仰馬翻,隊形為之一亂!
然而,關寧鐵騎實在悍勇,後續部隊踏著同伴的屍體,速度幾乎不減!八十步!五十步!“
火槍營!輪番齊射!”“砰!砰!砰!砰!”爆豆般的火槍聲連綿不絕,白色的硝煙瞬間籠罩了猛虎營陣線。
如此近的距離,即便是重甲也難以完全防禦,鉛彈穿透鐵葉,鑽入血肉,關寧騎兵如同被收割的麥子,成片倒下!
但仍有最悍勇的騎兵,憑借著速度和運氣,衝破了死亡的火力網,狠狠撞上了猛虎營的槍陣!
“長槍!立!”如林的長槍斜指前方,形成了密集的槍刺叢林。
戰馬撞上槍林,發出淒厲的悲鳴,騎兵被巨大的慣性甩飛。
然而,關寧騎兵的衝擊力實在太強,前沿的一些槍陣被硬生生撞開缺口,慘烈的肉搏戰在陣線前展開。
李過見狀,立刻下令預備隊投入戰鬥,鞏固防線。
同時,命令炮兵持續轟擊吳軍後續跟進的步兵,阻止其擴大突破口。
這場戰役,從清晨一直持續到午後。關寧鐵騎發起了數次亡命衝鋒,每一次都在華夏軍密集的火力和嚴整的陣型前撞得頭破血流。
平原上鋪滿了人和馬的屍體,鮮血染紅了土地。
吳三桂眼睜睜看著自己賴以起家的精銳鐵騎在對方的火器下損失殆盡,心如刀絞,卻無力回天。
當衝鋒的號角再也無法激起騎兵的勇氣時,吳軍士氣徹底崩潰了。
李過抓住戰機,下令全線反擊!養精蓄銳已久的猛虎營步兵,挺著刺刀,如同猛虎下山,衝向混亂的吳軍。
吳三桂見大勢已去,在親兵護衛下,狼狽逃回成都。
綿竹之戰,關寧鐵騎主力盡喪,吳三桂元氣大傷。
他收縮兵力,固守成都,做最後的困獸之鬥。
李過率軍圍困成都,並不急於攻城。他采取圍點打援的策略,掃清成都外圍所有據點,徹底孤立吳三桂。
同時,利用政治攻勢,不斷將安民告示和勸降書信射入城中,動搖守軍意誌。
成都被圍數月,城內糧草斷絕,軍心渙散。
許多原本迫於吳三桂淫威的將領和士兵,開始暗中串聯。
終於,在一個深夜,城中發生叛亂,部分守軍打開城門,迎接華夏軍入城。李過率軍攻入成都。
吳三桂見大勢已去,在王府中縱火自殺,結束了他複雜而備受爭議的一生。
隨著成都的光複,四川境內其他地區的清軍和吳軍殘部或降或逃,至次年夏,四川全境基本平定。
收複四川的戰役,是華夏護國軍北伐以來最為慘烈的一役。
猛虎營付出了超過兩萬人的巨大傷亡,許多從商洛山區就跟隨李過的老兄弟血灑巴山蜀水。
李過本人也在多場戰鬥中負傷,鬢角過早地染上了霜白。
然而,這場血與火的洗禮,也徹底證明了經過新式軍事思想武裝的華夏軍的強大。
李過以其堅韌的意誌、靈活的戰術和對火器部隊的卓越運用,
硬是在不利的地形上,擊敗了號稱無敵的關寧鐵騎,展現了其作為一流名將的素質。
四川的光複,意義極其重大。
它不僅鏟除了清廷在西南最大的割據勢力,獲得了天府之國的豐富資源和戰略縱深,
更重要的是,它打通了未來從西南方向進攻陝西、威脅中原的通道。
站在成都殘破的城牆上,李過眺望著這片剛剛經曆戰火洗禮的土地,心中沒有太多勝利的喜悅,隻有無盡的沉重和對逝去袍澤的懷念。
“弟兄們,你們可以安息了……這巴蜀大地,終歸華夏了……”他喃喃自語,秋風吹動他花白的鬢發,身影顯得格外蒼涼而堅定。
巴蜀血火,淬煉出了一支更加堅韌的猛虎營,也鑄就了李過不朽的將名。
華夏護國軍的西線,自此穩如泰山,為即將到來的全麵北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