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水陸東征

字數:4234   加入書籤

A+A-


    新兵的熱血未冷,北伐的巨輪已然加速。
    穩固湖廣、江西,初步消化四川之後,華夏護國軍的劍鋒,終於指向清廷在江南的統治核心——南京!
    一場旨在光複江南、震動天下的東征戰役,拉開了序幕。
    武昌統帥部內,氣氛莊重而熱烈。巨大的江南輿圖前,向拯民手指重重點在南京的位置。
    江南,財賦重地,人文薈萃,更是韃子南麵統治的象征!
    拿下江南,便可斷其一臂,震其心膽!”他目光掃過麾下愛將,“李定國!”
    “末將在!”李定國踏步出列,軍校深造和平定湖南的曆練,令他氣度愈發沉凝,眼神銳利如鷹。
    “命你率龍虎營為東征陸軍主力,以三萬老兵為骨,兩萬新兵為肉,整編整訓後,即日出征!自九江東進,掃蕩皖南,直逼南京!”
    末將遵命!”李定國聲音鏗鏘,深知此戰關係重大,這五萬混編之師,既是鋒刃,亦是對他短時間內整合新老部隊能力的考驗。
    “張煌言!”“末將在!”水師統帥肅然應道。“命你率驚濤營水師主力,自九江拔錨,沿江東下!控扼江麵,掩護陸軍側翼,輸送糧秣,並伺機摧毀沿江清軍據點,與李定國部水陸並進,會獵金陵!”
    “煌言領命!定讓韃虜見識我華夏水師之威!”
    軍令如山。龍虎營大營內,即刻開始了緊張有序的混編與動員。
    三萬屍山血海中爬出的老兵,眼神沉穩,殺氣內斂;兩萬新兵則興奮中帶著一絲緊張,他們多來自剛分得土地的農家,對即將到來的戰鬥既渴望又陌生。
    李定國深知磨合之重。他將新兵打散,編入以老兵為骨幹的營、隊,實行“老帶新”。
    前的誓師大會上,李定國立於點將台,聲震校場:
    “弟兄們!前方,便是南京!是韃子在江南的老巢!我們身後,是剛分得田畝、盼著我們凱旋的父老鄉親!
    此一戰,不為哪個皇帝,是為咱華夏的江山,為咱自家的田地不再被韃子奪走!
    老兵們,帶好新兄弟!新兵們,跟著老大哥,打出龍虎營的威風來!”
    “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山呼海嘯般的呐喊,直衝雲霄。
    與此同時,九江江麵,千帆競發。張煌言立於“定遠號”艦橋,望著麾下這支日益壯大的艦隊,心潮澎湃。
    新下水的“武昌級”戰艦增添數艘,各式炮艇、運輸船密密麻麻,桅杆如林,旌旗蔽日。
    “起錨!目標,采石磯!”張煌言令旗一揮,龐大的艦隊劈波斬浪,順流東下,宛如一條威猛青龍,遊弋於大江之上。
    東征的首道硬關隘,仍是控扼長江天險的采石磯。
    軍於此重建防禦,加固炮台,屯駐重兵。李定國陸師率先抵達采石磯外圍,未急於進攻,而是派出小股部隊偵察並掃清外圍據點。
    他洞察清軍防禦重心仍在臨江一麵,陸路側後相對薄弱。
    “陸師主攻,吸引敵軍!水師尋機破敵!”李定國與張煌言借快船信使,迅速定下戰術。
    陸師攻勢驟起。龍虎營擺開陣勢,火炮轟鳴,向清軍陸上營壘猛烈傾瀉。
    新兵們緊隨老兵身後,匍匐前進,動作雖顯生澀,士氣卻高昂。
    戰況慘烈,清軍倚仗工事頑抗,龍虎營進展遲滯,傷亡不小。
    江麵上,張煌言指揮艦隊與清軍岸防炮台激烈對射。“定遠號”再顯中流砥柱之威,然其龐大艦身亦吸引清軍大半火力,多處中彈,船帆破損。
    陸戰膠著、水戰酣烈之際,張煌言遣出一支由小型炮艇與精銳水兵組成的突擊隊,在炮火掩護下,借江邊蘆葦蕩遮蔽,悄然迂回至采石磯側翼一處防守薄弱水域。
    率此突擊隊的,是水師新任年輕艦長陳澤楷,武昌軍校首期翹楚,以戰術靈動、膽大心細聞名。他覷準時機,斷然下令衝鋒!
    “弟兄們!為華夏,衝上去!炸掉炮台!”陳澤楷手持短銃,身先士卒。
    小艇如離弦之箭,迎著密集箭矢銃彈,強行搶灘。水兵們躍下船,揮舞刀斧與手榴彈,如猛虎下山,直撲清軍炮台側後。
    清軍未料華夏軍竟從水麵直撲側翼,頓時大亂。陳澤楷懷抱炸藥包,衝向一門咆哮的重炮。
    “掩護陳艦長!”水兵們拚死阻擊清軍援兵。
    陳澤楷衝到炮位下,拉響***,奮力將炸藥包塞入炮座,隨即翻滾躲避。
    “轟!”一聲巨響,重炮連同周遭清兵被炸得粉碎!側翼炮台被毀,清軍防禦豁然洞開。
    張煌言在“定遠號”上看得真切,急令所有戰艦集火猛轟缺口區域。李定國於陸上亦窺見戰機,下令總攻。
    水陸夾擊之下,采石磯守軍終告崩潰。
    龍虎營將士如潮水般湧入清軍陣地,水師陸戰隊亦自側翼殺入。
    經一天一夜浴血鏖戰,采石磯再度易手,歸於華夏軍。
    此役,龍虎營新兵曆經血火洗禮,迅速成長。水師陳澤楷奇襲建功,名揚全軍。通往南京的大門,被硬生生砸開!
    攻克采石磯後,華夏軍水陸並進,勢如破竹。
    李定國率龍虎營連克蕪湖、太平府(今馬鞍山),兵鋒直指南京城南郊外的雨花台。
    清軍沿途組織的抵抗,在華夏軍犀利的火器與高昂的士氣麵前,愈發不堪一擊。
    眾多綠營望風而降,甚或整建製倒戈。
    張煌言水師則完全掌控南京段江麵,炮擊沿岸清軍據點,封鎖南京與北岸聯係,並遣艦深入秦淮河,威逼南京城牆。
    華夏護國軍的旌旗,終現於明朝故都——南京城下!
    這座承載無數繁華與悲愴的城池,此刻城垣之上,清軍旗幟雖在,守軍臉上卻布滿恐慌絕望。
    城內人心浮動,許多暗懷故國之思的士紳百姓,悄然翹首以盼。
    李定國與張煌言會師南京城外。立於臨時搭建的指揮高台,以望遠鏡觀察這座雄偉而傷痕累累的城池,兩人心潮激蕩。
    “金陵,終於……又見王師旌旗了。”張煌言語帶哽咽,他曾於南明政權下,為守此城竭盡全力,卻終無力回天。
    李定國目光沉毅:“蒼水先生,此番,我等絕不再令故都蒙塵!這江南,必重歸華夏!”
    他未即下令攻城。南京城高池深,強攻必致慘重傷亡。
    遂取圍困與攻心並重之策。陸師深挖壕溝,廣築營壘,將南京團團圍困。
    水師徹底鎖死江麵。
    同時,將無數書寫“順應天命,歸降華夏”、“隻誅首惡,脅從不問”的告示,以弓箭射入城中,並令降清士兵於城下喊話。
    南京,已成孤城。江南各府縣,聞聽華夏軍兵臨金陵城下,又見清軍大勢已去,紛紛傳檄而定,或由當地義士起事,驅逐清吏,迎接王師。蘇州、鬆江、常州……一座座名城重鎮,相繼光複。
    古老的南京城,在華夏軍水陸大軍的鐵桶圍困下,瑟瑟發抖。
    光複江南的最後一戰,亦是北伐的關鍵一役,即將在這座承載了太多曆史的城池下,達到高潮。
    水陸東征的兵鋒,已令整個江南之地,為之震動,為之複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