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血鑄京華
字數:3455 加入書籤
北京城攻防戰進入第三天,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和硝煙味幾乎凝成了實質。連續兩日的慘烈搏殺,在這座千年古都的城牆上留下了無數斑駁的痕跡和焦黑的創口。然而,戰鬥非但沒有停歇,反而進入了更加白熱化的階段。
(一) 重炮轟鳴,堅城泣血
黎明時分,華夏軍陣地上,數十門最新運抵的“破城重炮”被推上前沿。這些由武昌軍工坊傾力打造、結合了向拯民超越時代理念的巨獸,口徑更大,射程更遠,裝藥量更是驚人。
“裝填完畢!”
“目標,正陽門城牆基座,三發急速射!放!”
隨著炮兵指揮聲嘶力竭的命令,重炮發出了比前兩日更加恐怖的怒吼!炮口噴出的火焰映紅了半邊天,大地劇烈震顫。
“轟——!!!”
“轟隆!!!”
不同於之前實心彈的撞擊聲,這次是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這些重炮部分使用了***(爆破彈),炮彈在撞擊城牆或鑽入牆體後猛烈爆炸!
正陽門附近的一段城牆在承受了數輪精準轟擊後,基座被嚴重破壞,上半部分在驚天動地的巨響和彌漫的硝煙中,如同被巨神之手狠狠推了一把,轟然坍塌出一個比前兩日任何缺口都要巨大的豁口!磚石如同雨點般落下,將附近負隅頑抗的清軍一並掩埋。
與此同時,德勝門、阜成門等處的城牆也相繼被轟開更多、更大的缺口。北京城,這座曾經看似固若金湯的堅城,已是千瘡百孔,搖搖欲墜。
(二) 反複爭奪,血肉磨盤
城牆缺口就是進攻的號角!
“將士們!破城在此一舉!隨我衝!”前線指揮官田振華親自擂響了戰鼓。
蓄勢已久的華夏軍步兵,如同紅色的浪潮,發出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向著各個缺口發起了決死衝鋒!
然而,守城的清軍也深知,城牆已破,身後就是他們的巢穴和最後的尊嚴,再無退路!在各級軍官和八旗貴族的瘋狂督戰下,清軍爆發出了驚人的韌性。
正陽門缺口處,戰鬥最為慘烈。缺口雖大,但清軍迅速用沙袋、車輛、甚至同伴的屍體構築了臨時防線,精銳的滿洲巴牙喇兵和蒙古弓箭手層層疊疊堵在後麵。
華夏軍先鋒衝入缺口,立刻陷入了三麵受敵的絕境。箭矢如蝗,火銃轟鳴,長矛如林地從臨時工事後刺出。
一名叫大山的華夏軍都司,身先士卒,揮舞大刀連劈數名敵兵,率先突入敵陣,卻被數杆長矛同時刺穿身體。他怒目圓睜,用盡最後力氣將大刀擲出,砍翻了一名清軍佐領,才轟然倒地。
後續部隊踏著戰友和敵人的屍體,瘋狂向前推進,每一步都付出了血的代價。缺口內的地麵很快被層層疊疊的屍體鋪滿,鮮血匯聚成溪流,汩汩流淌。
德勝門城頭,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拉鋸戰。華夏軍士兵數次憑借悍勇登上城頭,與守軍展開肉搏。刀光劍影,吼聲震天。一個叫狗剩的年輕華夏軍士兵,第一次登上城頭,麵對凶悍的滿洲兵,他克服了恐懼,用刺刀與對方扭打在一起,最終抱著敵人一起滾下高高的城牆。
清軍同樣死戰不退,許多八旗兵身負重傷,仍抱著華夏軍士兵一起跳下城牆。城頭上,斷肢殘臂隨處可見,雙方士兵的屍體互相枕藉,幾乎分不清彼此。
戰鬥從清晨持續到午後,華夏軍發動了不下十次大規模衝鋒,數次攻上城頭,甚至一度占領了部分垛口,但都在清軍瘋狂的反撲下,被迫退出。城牆上下,真正成了吞噬生命的血肉磨盤。
(三) 傷亡慘重,戰術急轉
慘烈的戰報不斷傳到後方指揮所。
“報!正陽門缺口攻擊受挫,第三營傷亡過半,營官陣亡!”
“報!德勝門登城部隊被反推下來,傷亡慘重!”
“報!我軍左翼攻勢被遏製……”
李定國、李過等將領看著傷亡數字,眼眶泛紅,拳頭緊握。短短三天,傷亡接近兩萬!這些都是百戰餘生的精銳和老兵啊!
“大統領!不能再這樣硬攻了!韃子已是困獸,再打下去,即便破城,我軍也要傷筋動骨!”李定國聲音沙啞地勸諫。
向拯民站在觀察口前,望著遠處那座在血火中掙紮的城池,臉色凝重。他何嚐不心痛?每一個倒下的士兵,都如同在他心頭割肉。他深知,清軍此刻憑借的是一股沒有退路的絕望之氣,硬碰硬,正中其下懷。
他沉默良久,目光掃過地圖上北京城的布局,最終,手指點在了東北方向的東直門、安定門一帶。
“傳令!”向拯民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但更多的是一種洞悉戰局的冷靜,“調整部署!集中炮火,繼續猛轟西直門、阜成門、德勝門!步兵保持壓力,佯攻要做得像真的一樣!”
他頓了頓,手指重重敲在東北方向:“但東直門、安定門方向,停止大規模進攻,隻做監視性炮擊,網開一麵!”
他看向眾將,解釋道:“圍三缺一!我們要給絕望的韃子,留一個‘希望’!當他們覺得有路可逃時,拚死抵抗的意誌就會瓦解!這,比我們用人命去填,更有效!”
眾將聞言,先是愕然,隨即恍然大悟,紛紛領命。
(四) 信念不滅,英魂長存
盡管傷亡巨大,攻勢受挫,但華夏軍將士的士氣並未崩潰。因為他們知道為何而戰。
在臨時救護所裏,一名腹部被劃開、腸子都流出來的年輕士兵,死死抓住醫官的手,斷斷續續地問:“大夫……城……城破了嗎?俺……俺沒給爹娘丟人吧?”得到肯定的答複後,他才含笑閉目。
一個被打斷腿的老兵,靠在殘垣斷壁上,看著前方依舊在廝殺的戰友,喃喃道:“值了……老子這輩子,能看到王師打回北京城,值了!”
正是這種“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堅定信念,支撐著他們在如此慘烈的戰鬥中,依然前仆後繼,死不旋踵。他們的鮮血,沒有白流,正一點一滴地,融化著滿清統治最後的堅冰。
隨著新的命令下達,華夏軍的攻勢重點發生了變化。北京城的攻防戰,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那條被故意留出的“生路”,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水麵的石子,開始在清軍內部,激蕩起難以預料的漣漪。困獸猶鬥,但當困獸看到籠門出現一絲縫隙時,它的第一反應,還會是死鬥嗎?答案,即將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