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先思考手裏有多少張可以打的牌

字數:3887   加入書籤

A+A-


    “會長考慮得非常周到。”陳捷再次表示了讚同,然後提出了一個補充建議,“我完全同意會長的分工,隻是,我有一個小小建議,為了更好地體現我們籌委會工作的專業性和高效性,建議在我和林薇副主任下麵,再細分幾個工作小組。”
    他走到白板前,拿起筆,一邊畫圖一邊說:
    “我負責的內容策劃這一塊,可以分為‘議題研究組’和‘嘉賓聯絡組’,議題組專門負責將我們的大方向,細化成一個個具體、有吸引力的分論壇議題,嘉賓組則專門負責對擬邀嘉賓進行背景研究,尋找最合適的邀請切入點。”
    “林薇副主席負責的這一塊,可以分為‘宣傳推廣組’、‘外聯讚助組’和‘會務後勤組’,各司其職,責任到人。”
    陳捷畫出了一個清晰組織架構圖。
    王晨在最頂端,下麵是兩位副主任,再往下是各個職能小組。
    王晨眉頭一皺,本能地覺得有些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
    這個架構圖看起來確實更科學、更高效。
    陳捷沒等他反對,便繼續說道:
    “至於各小組的組長人選,我覺得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比如學術部的李響同學,他雖然平時話不多,但專業功底極其紮實,對我國的立法史非常有研究,讓他擔任議題研究組組長,再合適不過。”
    “還有文藝部王樂樂,她做事細心,形象也好,可以去負責嘉賓接待工作,我們不能隻局限在自己分管的部門裏用人,應該把整個學生會優秀人才都調動起來。”
    陳捷這番話,說得大公無私,冠冕堂皇。
    但王晨的心卻猛地一沉!
    陳捷這是在切香腸!
    通過細化組織架構,名正言順地創造出了許多新的“小組長”職位,然後,再以唯才是舉的名義,將那些不屬於王晨派係、甚至是被邊緣化的中間派成員,安插到這些關鍵執行節點上!
    比如那個李響,王晨知道他,一個書呆子,平時跟陳捷關係不錯。
    讓他去負責議題研究,那整個論壇要討論什麽,不就完全被陳捷和他的朋友控製了嗎?
    而嘉賓聯絡和接待,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王晨想反對,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他找不到任何理由。
    陳捷的提議,從任何角度看,都是為了工作。
    他推薦的人選,也確實是能力出眾的同學。
    如果自己強行反對,非要安插自己親信,那吃相就太難看了,等於向所有人承認自己是在搞小團體,任人唯親。
    尤其是在剛剛被院領導敲打過的背景下,他也不敢再表現出任何一絲不以工作為重的姿態。
    “好……好提議!”王晨幾乎是從牙縫裏擠出這幾個字,“就按陳捷同學說的辦,大家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嘛!”
    他捏著鼻子認了。
    會議結束時,王晨雖然還是名義上的主任,但他感覺自己已經被架空了。
    他原本鐵板一塊的權力版圖,被陳捷用一把看不見的刀,劃得四分五裂。
    而陳捷,則成功地在王晨眼皮子底下,團結了一批原本的中間派,建立起了自己真正的班底。
    他給出的不是虛名,而是實實在在的,能鍛煉能力,寫進履曆的小組長職位。
    那些被啟用的同學,看著陳捷的眼神,都變成了感激和信服。
    ……
    籌委會成立後的第一次小組會議,在學術部辦公室召開。
    氣氛與之前學生會大會的劍拔弩張截然不同,顯得熱烈而專注。
    “陳捷,你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用得太絕了!”李響是一個戴著厚厚眼鏡片的男生,激動得滿臉通紅,“王晨那張臉,都快綠成苦瓜了!”
    陳捷笑了笑,擺擺手:
    “現在不是高興的時候,我們隻是拿到了入場券,能不能把戲唱好,唱得滿堂喝彩,就看我們接下來的活兒幹得怎麽樣了。”
    他環視了一圈自己這個小小內閣,沉聲道:
    “我們的第一個任務,也是最關鍵的任務,就是敲定主論壇的鎮場嘉賓,這個人,將直接決定我們論壇的規格和影響力。”
    “你有什麽想法?”負責嘉賓聯絡組的王樂樂問道。
    陳捷走到白板前,寫下了三個字——羅文博。
    “羅老?”李響倒吸一口涼氣,“最高人民法院前副院長,著名法學家,我們燕大的傑出校友,羅文博院士?”
    “對,就是他。”陳捷語氣平靜字。
    辦公室裏瞬間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被這個名字鎮住了。
    那是什麽級別的人物?
    別說他們一個學生組織,就算是燕大校方出麵,都未必能請得動。
    這種國寶級的大學者,早已不參加任何俗務活動了。
    “這……這不太可能做到吧?”有人小聲地嘀咕。
    陳捷轉過身,看著眾人臉上懷疑和畏難的神色。
    這是建立自己絕對權威的最好機會。
    他沒有長篇大論地解釋,而是直接分配任務:
    “李響,你帶議題組,三天之內,給我一份關於‘法治精神與國家治理現代化’這個主題的研究報告,我要知道,從建國到現在,理論界對這個問題的探討,經曆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代表人物和核心觀點是什麽。”
    “尤其是,羅文博院士在其中扮演了什麽角色,他最具代表性觀點是什麽。”
    “嘉賓聯絡組,你們的任務更重,我要你們去查,羅老退休後所有公開活動、發表的文章、接受的采訪。”
    “我要知道他最近在關心什麽,他的生活習慣,他的秘書或者家人的聯係方式,甚至是他當年在燕大讀書時,最敬重的老師是哪一位,關係最好的同學有誰還在京城。”
    “記住,我要的是信息,一切有用的信息。不要去想能不能請到,先去想,我們手裏有多少張可以打的牌。”
    陳捷的話語清晰條理,那超越年齡的沉穩和氣場,讓在場所有人都下意識地挺直了腰板。
    他們雖然覺得任務艱巨,但看著陳捷這番幹勁,心中又莫名地燃起了一股熱血。
    或許……真有希望呢?
    在陳捷的強勢推動下,這個小小團隊爆發出驚人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