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人家本來就是正確的,你怎麽頂?

字數:4087   加入書籤

A+A-


    與蔣海山那番談話,像是一把鑰匙,悄無聲息地打開了陳捷在安宜鎮工作局麵的第一道大門。
    從那天起,陳捷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工作,順暢了許多。
    最直觀的體現,便是從蔣海山那條線上報上來的文件。
    過去,蔣海山雖然也算務實,但為了追求項目盡快落地,他提交的報告裏,或多或少總會帶著些靈活處理的痕跡,有些關鍵數據語焉不詳,有些風險評估避重就輕,總想在規則邊緣反複試探,給未來的“先上車,後補票”留下操作空間。
    陳捷每次審閱,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拿著放大鏡,逐字逐句地去尋找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隱患,然後再用詳盡的批示,一條條地打回去,要求補充、修正。
    這個過程,耗時耗力,更是一種無形的、暗中的角力。
    但現在,一切都變了。
    這天上午,陳捷辦公桌上,再次擺上了那份他已經打回去兩次的《關於安宜鎮紡織印染工業園項目(二期)規劃方案》。
    陳捷心中了然,這是蔣海山對他們那次談話的正式回應。
    他端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茶,緩緩翻開了報告。
    隻看了幾頁,陳捷的眉頭便舒展開來,眼神中也透出一絲讚許。
    報告還是那份報告,但裏麵的內容,卻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之前那個位於上風上水、緊鄰飲用水源地的選址,被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位於鎮區下遊、雖然基礎設施稍差,但對環境影響最小的新地塊。
    報告中,還附上了一份由市環保局專家出具的、長達數十頁的、詳盡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對可能產生的廢水、廢氣、固廢,都提出了明確的、高於國家標準的處理方案和預算。
    那五百畝被悄悄“變性”的基本農田,也從規劃圖中消失了。
    新的方案,通過對現有存量工業用地的優化整合,硬生生地擠出了足夠的建設空間,雖然成本增加了不少,但卻徹底規避了觸碰紅線的巨大政治風險。
    更讓陳捷感到欣慰的是,報告的後半部分,用整整一個章節,詳細規劃了與工業園配套的工人生活區。
    從藍領公寓的戶型設計,到子弟學校的班額師資,從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療設備,到公共交通的線路規劃……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得周到而又人性化。
    這不再是一份隻盯著GDP和投資額的冰冷經濟報告,而是一份真正統籌了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民生的、高質量的、可持續的城鎮發展方案。
    這個蔣海山,能力確實很強,更重要的是聽得進去意見,自我調整,轉變思想和態度,難怪上一世能做到副部級。
    陳捷拿起紅筆,在報告扉頁上,寫下了自己的批示。
    這一次,他的批示不再是長篇大論的問題清單,而隻有短短兩行字:
    “方案考慮周全,立意高遠,體現了安宜鎮對高質量發展的深刻理解與堅定決心。同意。請海山同誌放手去幹,需要任何協調支持,鎮政府將全力以赴。”
    寫完,他簽上自己的名字,將文件遞給了等候在一旁的黨政辦主任李文軍:
    “李主任,這份文件,立刻送給蔣鎮長。”
    “是,陳鎮長!”李文軍接過文件,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他作為辦公室大管家,最能感受到這段時間鎮政府內部氛圍的微妙變化。
    兩位鎮長從最初的客氣疏離,到如今的默契協作,整個政府的運轉,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全新的動力。
    當然,這種順暢,僅僅局限於蔣海山分管的那一畝三分地。
    安宜鎮作為GDP破兩百億的百強鎮,畢竟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機器,除了蔣海山這位能力出眾的常務副鎮長,還有好幾位分管著不同領域的副鎮長。
    他們不像蔣海山那樣有雄心壯誌,也不像他那樣有強大執行力。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從安宜鎮本土一步步提拔上來的老幹部,習慣了過去那種按部就班、看關係、講人情的工作方式。
    對於陳捷這位新來的、凡事都較真的年輕鎮長,他們嘴上雖然恭敬,但心裏,卻充滿了不解、抵觸,甚至是敷衍。
    於是,在陳捷的辦公桌上,便呈現出一種冰火兩重天的奇特景象。
    一邊,是來自蔣海山那條線的、一份份邏輯清晰、數據詳實、讓人賞心悅目的高質量報告。
    而另一邊,則是來自其他幾位副鎮長分管部門的、各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奇葩文件。
    有的報告,通篇都是“高舉旗幟”、“狠抓落實”、“再上新台階”之類的空洞口號,洋洋灑灑幾千字,卻連一件具體要幹什麽事都沒說清楚。
    有的申請,打著改善辦公條件的旗號,申請幾十萬資金,要給辦公室換一批全新的紅木家具和真皮沙發,其奢靡程度,讓陳捷看得直皺眉頭。
    還有的方案,看似宏大,實則夾帶私貨,陳捷一看就知道,是為某個關係戶老板量身定做的圈錢項目。
    對於這些文件,陳捷的處理方式,簡單而又直接——全部打回,並附上毫不留情、一針見血的批示意見。
    “報告內容空洞,缺乏可操作性,請明確具體目標、實施路徑及責任分工後,再行上報。”
    “勤儉節約是我黨優良傳統,當前我鎮財政應優先保障民生,改善辦公條件之事,暫不議。”
    “該項目涉嫌為特定企業輸送利益,存在重大廉政風險,不予批準。”
    他的批示,直接精準剖開那些華麗外衣,直指問題本質。
    一時間,鎮政府大院裏,怨聲四起。
    “這個新來的陳鎮長,也太難伺候了吧?油鹽不進啊!”
    “可不是嘛,我那個報告,改了三遍了,又給我打回來了,說我數據不實,雞蛋裏挑骨頭嘛這不是!”
    “聽說連劉副鎮長的麵子他都不給,劉副鎮長牽頭的那個文化旅遊項目,都給他卡了三次了!”
    當然,這種怨氣,隻是公事上的怨氣,並沒有上升到人的身上。
    因為陳捷做人並不讓他們反感,很得人心。
    隻是公事上確實太嚴苛了,可這種事,最多隻能在私下裏埋怨幾句,沒有人真的敢在公事上跟陳捷對著幹。
    人家本來就是正確的,你怎麽頂?
    可即便如此,依舊有暗流在平靜水麵下,再次湧動。
    而這場風暴的中心,是一份名為《關於打造“古韻安宜·鄉愁記憶”文化旅遊示範項目的請示報告》。
    這份報告,由分管文教衛生的副鎮長劉福民牽頭。
    劉福民是安宜鎮的老資格了,五十出頭,土生土長,從村幹部一路幹到了副鎮長,在鎮裏關係盤根錯節,為人最講究“和氣生財”,做事風格也是典型的“多栽花,少栽刺”。
    他這個文化旅遊項目,構想倒是很美好,計劃投入五百萬,將鎮西頭那個快要荒廢的古村落,修繕一番,再建一個民俗展覽館,種一片桃樹林,打造成一個集“古村探幽、民俗體驗、田園采摘”於一體的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