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機械工業局進修學校簽到

字數:4335   加入書籤

A+A-


    “叮鈴鈴”,清脆的自行車鈴聲在南鑼鼓巷響起,這新鮮動靜立刻引來了胡同裏各家各戶的注意。
    正值晚飯時分,不少人端著碗蹲在門口吃,或者搖著蒲扇乘涼,聞聲都探出頭來看熱鬧。
    隻見趙四騎著一輛嶄新的二八大杠,技術嫻熟地在略微狹窄的胡同裏穿行,最後在家門口利落地刹住車,長腿一支,穩當地停在了院門坎前。
    “嗬!這新車!永久型的!真地道!”前院的老頭最先叫出來,眼睛瞪得溜圓。
    “是趙家四小子?他啥時候又置辦上大件了?”
    “瞅這嶄新勁兒,剛買的吧?這得小兩百塊吧?還得有票!”
    鄰居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羨慕的目光幾乎要把自行車烤化。
    幾個半大小子更是圍了上來,摸摸座椅,摸摸車軲轆,盯著那轉動的輻條和亮閃閃的鈴鐺。
    趙四從車把上取下那網兜,裏麵是半斤動物餅幹、一小包火柴和一塊新肥皂,順手掏出幾塊遞給幾個小子。
    他語氣平常,沒多解釋具體細節:“參加廠裏技術比武拿了第一,獎勵的。”
    “比武第一就獎一輛車?!”人群裏頓時炸開了鍋。
    “好家夥!紅星廠這回可真下本錢!”
    “啥比武這麽厲害?四子,你比的啥啊?”
    “還得是人家四子有真本事!這車獎得應該!”
    “就是普通比賽,運氣好。”仿佛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推著車,小心地抬過院門坎,把車靠在了自家屋簷下晾著的衣服旁邊。
    母親張氏正在堂屋用那台縫紉機做些簡單的衣服,看到新車也是猛地一愣。
    她上下打量著那輛幾乎占了小半個院角的自行車,張了張嘴,最終隻是抿了抿。
    “得買一把好點的鎖。”
    她現在對這個兒子隔三差五帶來的“驚喜”已經有些麻木了,隻是本能地覺得這麽金貴的東西放在院裏實在不踏實。
    趙妮聽到動靜從屋裏跑出來,一眼就看到了那輛自行車:“哥!你有自行車了?!咱家的新車?!”
    她扔下手裏的作業本,衝過來圍著車轉圈,小手摸著蹭亮的金屬框架。
    “嗯,哥得獎來的。喜歡嗎?”趙四把動物餅幹遞給她。
    “喜歡!太喜歡了!”趙妮用力點頭,像小雞啄米,眼睛死死盯著那高高的車座,咽了口口水。
    “哥,我能坐上去試試嗎?”
    趙四看著妹妹那渴望的小眼神,笑著揉了揉她的腦袋:“你會騎了嗎就要騎。”
    “等哥周末有空,先教你溜車,能扶穩車把不摔了,到時候隨便你騎。”
    “真的?說定了!”趙妮興奮地瞪大了眼睛, 已經開始幻想自己騎著自行車在小夥伴麵前穿行的景象。
    晚飯桌上,氣氛比平時熱鬧些。
    除了往常的饅頭、棒子麵粥和鹹菜絲,張氏特意用一小勺豬油炒了個白菜,油汪汪的,算是給兒子慶賀。
    昏黃的燈光下,一家人圍著方桌。
    趙四咬了口窩頭,就著香噴噴的豬油炒白菜,對母親說:“娘,跟您說個正事。廠裏推薦我去市機械局下麵的進修學校學習三個月,全脫產的。”
    張氏正給女兒夾菜的手頓在了半空:“學習?去哪學?遠不?得住校?工資還發嗎?”一連串的問題透出她的關切。
    “發,工資照發,廠裏還給學習補助,吃飯有食堂,餓不著。”趙四放下筷子,詳細解釋。
    “學校在城西南,離咱這兒有點遠,天天跑不現實,得住校。大概周末能回來一趟。學的是機械設計、工藝編製這些更深的理論東西,廠裏以後用得著。”
    張氏聽了,沉默了一會兒,慢慢嚼著嘴裏的食物,半晌才點點頭:“學習是好事,長本事。廠裏看重你,是咱家的福氣。”
    “家裏你放心,妮子也大了,我能照應。就是在外頭,自己當心身子,食堂飯菜要是不合口,偶爾也自己買點好的,別太省。”
    兒子越來越有出息,越走越遠,她心裏既驕傲又忍不住生出幾分空落落的牽掛。
    “我知道,娘。離報到還有兩天,我明天去買點兒糧食回來,家裏也留點錢和票”
    “您和妮子在家也吃好點,別光省著。”趙四說著,心裏盤算著空間裏的糧食。
    接下來兩天,趙四在車間忙著交接手頭的工作。
    他把負責的幾台老式車床和銑床的日常維護要點、容易出故障的地方以及處理竅門,都仔細跟錢六金交代清楚,還畫了幾張簡單的示意圖。
    “六金,我出去這三個月,你跟著周師傅踏踏實實學,基本功不能落下。”趙四把一張寫滿密密麻麻注意事項的紙條遞給錢六金,上麵還有簡單的圖示。
    錢六金雙手接過紙條,像是接過什麽武功秘籍,胖臉上是前所未有的嚴肅和認真:“四哥你放心!我肯定不瞎折騰,多幹活少說話,有不懂就問師傅!我等你神功大成,回來教我!”
    周師傅在一旁吧嗒著煙卷,煙霧繚繞中,眼神裏全是信任和期許:“廠裏這邊有我看著,出不了大岔子。”
    “機械局那邊不一樣,藏龍臥虎,專家多,規矩也大,去了就沉下心,把真東西學回來。咱們車間,以後還得指望你扛大梁呢。”
    就連孫副科長也破天荒地溜達過來,背著手,語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客氣,甚至還擠出了一絲笑意。
    “趙明同誌啊,進修機會難得,是廠裏和上級對你的重視和培養。去了好好學,開闊眼界,提升理論水平,廠裏還等著你學成歸來,承擔更重要的技術工作呢。”
    這態度轉變之大,讓周圍幾個老師傅都暗自撇嘴。
    一切安排妥當,周一一早,趙四揣著紅星軋鋼廠和市機械工業局開具的、蓋著紅印的推薦信,騎著自行車,車後架上捆著簡單的行李被褥,來到了位於城西南的市機械工業局職工進修學校。
    學校規模不大,由一片舊廠區改造而成。斑駁的紅磚圍牆,門口掛著白底黑字的木頭牌子。裏麵是幾排改造過的蘇式風格廠房,窗戶開得很大,刷著綠色的油漆。
    能聽到遠處廠房裏傳來的隱約機床轟鳴聲,那裏顯然是實習車間。旁邊還有一棟三層的筒子樓,是學員宿舍,陽台外麵晾著各式各樣的工裝。
    報到處在門口的一間平房裏。
    一位戴著眼鏡、表情嚴肅的中年老師核對著他的介紹信,在一個厚厚的學員名冊上找到他的名字,用紅筆打了個勾。
    “趙明同誌,紅星軋鋼廠來的?分在鉗工工藝與機械設計進修班。”
    “宿舍在筒子樓203,這是你的課程表、食堂飯票和圖書借閱證。”
    “你們班明天一早八點在第一教室正式開課,主講的是局裏的劉總工和兩位蘇聯專家伊萬諾夫同誌和謝爾蓋同誌,不能遲到。”
    “謝謝老師,我記住了。”趙四接過那一疊材料,觸手感覺沉甸甸的。
    他推著車,按照指示找到筒子樓203宿舍。是間八人間,四張上下鋪的鐵架床,靠牆放著幾個木頭櫃子。
    已經住了五六個人,都是三十歲模樣、來自各個工廠的技術員,互相簡單點頭打了招呼,報了單位和姓名,氣氛不算熱絡,但也還算客氣。
    趙四選了張剩下床位的下鋪,安頓好簡單的行李被褥。等舍友們出去熟悉環境時,他站在略顯雜亂的宿舍中央,心中默念:“係統,在機械工業局進修學校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