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臨危受命的極限測試

字數:5509   加入書籤

A+A-


    趙四的話音落下,車間裏靜得能聽到呼吸聲。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和陳高工身上。
    李副部長微微頷首,算是默許了這次即興的、充滿風險的演示。
    “好!那就讓我們開開眼。”
    陳高工雙手背在身後,站定在距離五軸平台不遠不近的位置,其他幾位專家也紛紛找好觀察角度。
    他們臉上沒什麽表情,但眼神裏的審視意味更濃了。
    趙四沒有猶豫,轉身快步走向控製台。
    王永革、陳繼業等人立刻圍攏過來,眼神裏帶著緊張和詢問。
    趙四低聲道:“按原計劃,演示那個帶圓弧插補的簡單輪廓程序。”
    “永革,檢查工件裝夾。繼業,再確認一遍所有接線和接地。動作要快,但要穩。”
    眾人立刻分頭行動。
    趙四則深吸一口氣,集中精神。
    他知道,僅僅重複之前成功的斜線運動,絕不可能讓這些見多識廣的專家信服。
    必須展示更複雜的能力。他腦海中那幅工業知識圖譜悄然浮現,“自動控製”節點光芒流轉,關於圓弧插補算法和精度補償的細節清晰無比。
    他迅速在腦海中再次複核了那個預先準備好、但還未進行過完整測試的加工程序——一個包含直線和逆時針圓弧的簡單凸台輪廓。
    “趙組長,準備就緒。”陳繼業檢查完畢,低聲報告。
    王永革也打了個手勢,表示工件已裝夾牢固。
    趙四點點頭,從旁邊一個上了鎖的鐵櫃裏取出一卷嶄新的打孔紙帶。
    這是技術員根據他提供的代碼,在紙帶穿孔機上小心翼翼製作出來的,上麵記錄著那個輪廓加工程序。
    他將其熟練地裝入紙帶閱讀機。
    “各位領導,專家,”
    趙四轉過身,麵向眾人,聲音清晰而平穩,“接下來我們將演示一個簡單的輪廓加工,包含直線和圓弧插補運動。”
    “由於是首次運行該程序,我們將采用較慢的進給速度。”
    他沒有過多解釋,直接下令:“啟動!”
    操作員按下按鈕,紙帶閱讀機發出規律而略顯刺耳的哢噠聲,紙帶緩緩卷入。
    控製櫃內,各塊板卡上的指示燈開始以更複雜的模式閃爍跳動。
    五軸平台上的主軸電機首先啟動,發出低沉的轟鳴。
    接著,X軸和Z軸滑座開始同步移動。起初是直線運動,刀架在鋁料上方劃出一條直線。
    動作平穩,與之前測試無異。陳高工等人靜靜看著,未置可否。
    關鍵的轉折點到來。當刀架移動到預定位置,需要從直線運動轉為圓弧運動時,控製櫃裏一塊負責圓弧插補運算的板卡指示燈閃爍頻率驟然加快。
    機床的運動軌跡開始出現弧度。
    然而,就在此時,異變突生!
    Z軸滑座在轉向時發出了一聲輕微的、但清晰可聞的“嘎吱”聲,運動軌跡出現了一個微小的、但肉眼可見的頓挫,導致即將成型的圓弧起點處出現了一個不自然的折角!
    雖然設備很快恢複了運動,繼續走出圓弧軌跡,但那個瑕疵已經刻在了那裏。
    現場的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
    王永革的臉色一下子白了,陳繼業扶眼鏡的手僵在半空。李副部長的眉頭微微皺起。
    劉總工和孫總工交換了一個“果然如此”的眼神。
    陳高工的臉上看不出喜怒,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看來,這‘新腦子’偶爾也會‘卡殼’。”
    壓力如同實質般壓在每個人心頭。
    一次失敗的演示,可能之前所有的努力和成績都會被大打折扣。
    趙四的心髒也是猛地一縮,但他強迫自己迅速冷靜下來。
    知識圖譜中關於伺服係統動態響應和機械間隙補償的信息飛速閃過。
    “不是控製邏輯錯誤,”他瞬間判斷,“是Z軸伺服驅動在方向改變瞬間響應延遲,疊加了絲杠傳動機構的反向間隙!”
    問題很棘手,涉及機械和電氣的耦合,不是簡單修改程序能解決的。
    但現在停下來解釋,隻會顯得蒼白無力。
    就在這時,趙四腦海中靈光一閃,想起之前簽到獲得的那份【步進電機細分驅動原理示意圖】中,提到過一種通過軟件預置脈衝來補償微小機械間隙的方法。
    雖然這是為步進電機設計,但其思想可以借鑒!
    硬線數控無法實時修改程序,但可以通過優化控製板卡上產生脈衝的時序邏輯來模擬這種補償效果!
    “請稍等!”
    趙四突然開口,聲音不大,卻打破了僵局,
    “係統識別到軌跡偏差,正在進行自適應補償校準。我們需要一分鍾。”
    這話半真半假。
    係統確實“識別”了偏差(通過他的眼睛和大腦),但“自適應補償”則需要他手動幹預。
    他沒時間詳細解釋,隻能行險一搏。
    不等專家們反應,趙四迅速轉身,打開控製櫃,在陳繼業驚愕的目光中,指向Z軸控製板上一塊可調電阻和一個小型撥碼開關。
    “繼業,聽我指揮!調整R17阻值,增加百分之五。將S1撥碼開關第三位撥到ON!”
    陳繼業雖然不明所以,但對趙四的無條件信任讓他立刻執行。
    他小心翼翼地用螺絲刀微調了那個米粒大小的可調電阻,然後改變了撥碼開關的狀態。
    “趙組長,調整完畢!”
    “重新裝填紙帶!從圓弧段起始點之前兩個程序段開始執行!”
    趙四下令。他要重演剛才出問題的環節。
    操作員額角見汗,但手腳利落地倒帶、重新裝夾、定位。
    第二次演示開始。紙帶閱讀機再次哢噠作響,機床重複之前的運動。又到了那個關鍵的轉向點!
    這一次,Z軸滑座的運動異常平滑,那個令人揪心的“嘎吱”聲和頓挫感消失了!
    刀架劃出的圓弧軌跡流暢自然,與直線段完美銜接,形成了一個光滑的輪廓!
    演示繼續,直到整個簡單輪廓走完,機床各軸準確回到起點,主軸停轉。
    整個過程中,再未出現任何異常。
    車間裏一片寂靜,隻剩下設備散熱風扇的聲音。
    所有人都盯著鋁料上方那個由刀架劃出的、看不見但存在於每個人想象中的輪廓軌跡。
    趙四轉過身,麵向專家團,語氣依舊平靜:“演示完畢。”
    “係統自適應補償機製已生效,當前運行狀態穩定。”
    陳高工沒有立刻說話,他走到機床旁,仔細看了看那塊鋁料,又俯身觀察了Z軸的絲杠和導軌,然後直起身,目光銳利地看向趙四。
    “你剛才所謂的‘自適應補償’,是修改了控製參數吧?”
    “反應很快,思路也對。但這恰恰說明,你們的係統離真正的穩定可靠,還有距離。”
    “機械間隙、伺服響應,這些基礎問題不解決,光靠控製係統打補丁,是走不遠的。”
    他的話一針見血,但語氣已不像最初那樣充滿質疑,反而帶著一絲前輩對後輩的敲打和提醒。
    趙四坦然承認:“陳工批評得對。機械精度是數控的基礎,我們一定抓緊解決反向間隙等問題。”
    “今天的演示也暴露出我們在複雜軌跡控製下的薄弱環節,感謝各位專家幫我們指明了下一步改進的方向。”
    劉總工這時開口了,語氣緩和了不少:“不過,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實現圓弧插補,並且現場快速定位並嚐試解決問題,這套係統的潛力和你們團隊的反應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尤其是核心的控製邏輯,看來是可靠的。”
    孫總工也點了點頭:“至少證明這條路子沒走錯。比我們預想的要好。”
    李副部長臉上露出了真正的笑容,他拍了拍趙四的肩膀:“小趙,幹得不錯!陳工他們是高標準嚴要求,話雖重,但都是金玉良言。”
    “你們要認真總結,尤其是陳工指出的機械基礎問題,必須盡快攻克!”
    專家團又詢問了一些技術細節,特別是關於控製係統的擴展性和未來升級潛力,趙四都依據知識圖譜和現有規劃,給予了清晰而有條理的回答。
    半小時後,專家團在李副部長的陪同下離開。
    車間裏壓抑的氣氛終於徹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劫後餘生般的興奮和更加昂揚的鬥誌。
    “四哥!你剛才太神了!你怎麽知道調那個電阻和開關?”王永革激動地捶了趙四一下。
    趙四笑了笑,沒有解釋簽到的秘密,隻是說:“原理圖看得多了,總有點心得。”
    “趕緊的,趁熱打鐵,把陳工指出的Z軸反向間隙問題徹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