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佛骨線
字數:4640 加入書籤
第一幕:血浮屠
瓜洲渡血檀林,正在進行,骸骨戰艦的剃度儀式。
慧忍的百衲衣,在江風中鼓如帆,他指尖劃過“地藏號”船身。
這艘以陣亡將士,脛骨為龍骨、顱骨為鉚釘的巨艦,正滲出淡紅髓液。
在八百僧眾,誦經聲中,匠奴將最後一片骨板,嵌上船舷。
板麵刻《往生咒》,忽被血浸透,顯出北府兵布防圖。
“以骨為舟,渡君業海。”慧忍將人油燈,遞給褚懷璧。
燈焰映亮,艦首“彌勒麵”:左臉是謝安金身,右臉乃流民枯骨。
褚懷璧潑油入江,火流竟在水麵,燒出航線圖:“自瓜洲至建康,七處糧倉當滅”。
忽有敵襲,慕容恪的鮮卑箭雨,破空而來。
箭鏃觸骨船即炸,飛濺的骨片,嵌入僧侶皮肉。
慧忍敲擊,人骨念珠,七十二顆舍利子,共振發光。
光波過處,箭矢淩空轉向,竟反射回鮮卑戰船!
“裝貨!”衛鑠玄鐵義如錚鳴。
紅帳營寡婦,抬棺登艦,棺內非屍,而是《漢土救劫經》。
經卷以陣亡將士,皮膚硝製,字跡用瘟娘子調製的,屍瘟菌液書寫。
當最後一棺入艙,骨船吃水線下,浮起血字:“建康瓦官寺,戌時”。
血月升空時,地藏號碾碎浮冰啟航。
骨船過處,江麵漂起死魚,魚腹鼓脹爆裂,露出藏艙底的,隕鐵磁髓。
此乃雷黥,哀嚎炮的核心部件,正借超度之名,走私入建康。
第二幕:匣藏鋒
長江巫峽,經卷中,出現諜影殺機。
浪湧如巨掌拍擊骨船,慧忍開啟經匣,取《救劫經》鎮浪。
經頁翻飛間,屍瘟菌液,遇水汽霧化,霧中浮現金字:“王謐已吞密”。
“禿驢下毒!”庾翼親兵,揮刀劈匣。
刀刃斬入《金剛經》夾層,竟濺出火星,內嵌磁石薄片,吸住鋼刀!
慧忍袖中,念珠彈射,珠內舍利光穿透霧障,映亮前方礁石群,隱現的“謝”字旗。
“北府偽盜!”衛鑠金算盤脫手。算珠擊碎礁石,露出藏匿的弩機艙。
箭雨傾瀉時,骨船顱骨鉚釘突睜“眼”,原是鑲入的磷火珠!
綠光照透箭杆,顯見箭鏃塗有,“見血封喉”。
慧忍踏浪而起,百衲衣展如翼。他拋念珠入江,珠串遇水,膨如巨蟒纏敵艦。
珠體“哢噠”裂開,內藏白籍死士,揮骨鐮躍出!
血戰中死士被腰斬,腹中滾出,青瓷彌勒像,像底刻著,謝安江北隱田坐標。
霧散時慘象畢露,北府兵屍身,被磁石吸在骨船上,拚成“貪”字。
慧忍撫屍誦經,經聲引江豚群至。
突見領頭江豚,額嵌佛螺,鰭展如“卍”字,此乃雷黥馴化的聲呐豚!
豚群托起,沉江經匣遠去,匣縫滴血在江麵寫:“戌時三刻,剮謝”。
第三幕:彌勒血
建康瓦官寺,經變血畫的降魔夜。子時佛殿,青銅彌勒像,忽落血淚。
住持法淨,以玉缽接淚,血滴在缽底,聚成庾翼麵容。
他急取《救劫經》鎮像,經頁觸血顯影:“剮謝者,王也”。
“妖經毀寺!”法淨擲經入火,烈焰中經卷蜷曲。
人皮封麵脫落,露出內層《肉稅簿》殘頁。“謝安,永和六年,征童男髓煉丹”。
灰燼騰空,組成血彌勒,佛口吐梵音:“業火焚身!”
殿外忽起騷動,香客爭搶“彌勒淚”治病,觸血者掌心浮屍斑。
更恐怖的是,彌勒巨像腹腔,傳出敲擊聲。
小沙彌,撬開護心鏡,跌出王謐的腐屍!
屍懷抱玉匣,匣內謝安手書:“事成賜汝荊州”。
“謝公害我!”法淨嘔血撞鍾,鍾聲裏彌勒像,轟然崩塌。
露出鐵骨架,懸吊的三百童屍,皆被蠟封成“飛天”狀。
屍群手中,絲帛展開,竟是北府兵空餉名冊!
名冊邊角,蓋謝安私印,血漬斑駁寫:“以骨充餉”。
忽有梵唱貫耳,慧忍踏血灰而入,念珠點向法淨眉心:“汝該歸位。”
法淨七竅流血,指尖在血灰,寫“謝”字未竟,屍身已被塞入,殘像底座。
此時醜時更響,佛殿地磚開裂,露出藏經洞內,真正的《救劫經》。
經匣以童顱為材,經文刺在,頭皮內層。
第四幕:經渡劫
秦淮河入江口,梵舟的終極超度。
地藏號駛入,建康水門,艦骨撞角突伸,刺穿攔江鐵索。
索鏈崩斷時,鏈環內藏的磷粉,遇風燃火。
江麵浮出,萬具流民骸骨,正是庾翼沉殺,充水鬼的冤魂。
“阿彌陀佛。”慧忍拋人骨念珠入水,珠串爆裂,釋放磁粉。
骸骨受磁力牽引,在江麵拚成,巨幅《流民就食圖》。
圖中謝安,持勺分肉,庾翼啃食人腿。
“偽經惑眾!”謝安令北府兵,箭雨齊發。箭矢穿透骨圖,圖後突現僧船陣列。
僧侶齊誦《往生咒》,聲波與箭矢共振,箭杆顯出“北府製”字樣後自爆!
慧忍開啟,最後經匣,血經遇江風舒展,人皮經頁,浮於水麵。
屍瘟菌遇水活化,菌絲纏住戰船。
更致命的是,經文字跡消融,菌液重組為,北伐軍覆沒真相。
“太和四年,謝斷糧道,致三軍烹人”。
謝安焦尾琴裂奏《廣陵散》,音刃斬向血經。
聲波觸經刹那,經頁突然裹住聲能反彈!
音炮直轟謝府,琉璃瓦,崩濺如雨。
瓦雨中血經灰燼,凝成彌勒巨麵,佛口吐人言:“還田於民!”
地藏號在此刻自爆,骨艦解體為,七千塊刻經骨板,隨江潮湧入,建康街巷。
一塊骨板嵌進,烏衣巷牌匾,“烏”字被經咒覆蓋成“田”。
王導之孫撲搶骨板,掌心卻被《肉稅簿》殘文烙焦。
“永嘉五年,王食人髓三升”。
僧侶殘軀漂至江心洲,懷中鑽出屍蟞王,啃噬他心口時,竟吐出帶芽荊棘籽。
對岸褚懷璧展開輿圖,江流血痕在圖上自動繪成新航線。
“自建康至鄴城,載田歸北”。
當荊棘籽,在僧侶心頭發芽,褚懷璧的焦土秤,突然傾斜。
秤盤上沾血的,建康輿圖重若泰山,壓得“士族骨珠”彈跳如沸。
南北土地的天平,終開始逆轉。
本章完)
喜歡漢障不臣土請大家收藏:()漢障不臣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