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嫂子是嫌棄我們母女?
字數:3713 加入書籤
“太夫人言語中很喜歡你,以後若有機會,我會帶你多參加宴席,拉近彼此距離,以後在京城哪怕不用蕭家庇護,也能靠著太夫人的喜歡而立得住。”
想到麵前的女孩如今孤苦無依,她就心裏難受,更想給她多一份保障。
她知道姩姩提起退了與蕭家的婚約,不過老太太還沒吐口罷了,見女孩不說話,便繼續道:
“如今你雖然搬離了蕭家,可老太太一日不點頭,那你們的婚約就一直在,姨母私心裏並不想你嫁給雲州,不想你被所謂的恩情束縛終生。”
“姨母,蕭公子對我並無情意,我也不想嫁給他,我隻想找到母親,以後尋一處小鎮好好過日子。”
她知道顧秋桐是為了自己好,所以並不隱瞞自己的想法。
“你母親的事情我也托人打聽了,隻是晉王別院封鎖太嚴,竟然打探不到絲毫消息,隻能慢慢來。”
她最近忙得腳不沾地,也確實有一部分是各家宴席,宴席上都是女人,也許能探尋幾分,隻是目前還沒有絲毫線索。
聽她這般安慰,薑衿瑤也隻能乖巧地點點頭。
顧秋桐沒多久待,隻叮囑了一些話,便又匆忙回去。
薑衿瑤思索她方才的話,想不出頭緒便放下不再糾結。
本來不打算參加端陽宴,又聽聞京城很多權貴家眷都會去,想著也許能聽到晉王府的消息。
日子很快,端陽宴這日,萬裏晴空淨如水洗。
一大早,顧秋桐就讓大丫鬟雲佩來接她去淮陽王府,還特意叮囑她裝扮仔細精致些。
見她過來,顧秋桐麵上洋溢著笑容遞給她一張燙金請柬,出口解釋:
“你來得正好,太夫人昨兒就派人送了請柬來,邀請府中的姑娘們一同去西峽穀踏青賞花,老太太特意囑咐讓姨母帶你去瞧瞧,你也不用太拘束。”
薑衿瑤還沒說話,就見門外踏步而來的傅璿和小王氏,小王氏笑著開口:
“璿姐兒一直都是京中閨秀中的佼佼者,所以薑姑娘也別怕什麽,左右璿姐兒看顧著呢,嫂子也別太憂心了!”
“表妹這話說得倒也不對,姩姩在青陵郡也常參宴的,大家族的規矩自然是懂的。”
顧秋桐聽不得小王氏的話,更見不得一對兒野蛾子來貶低!
“嫂子這話說的是對我們母女不滿?也罷,是我們娘兒倆不爭氣,若不是無去處,也不是非要寄居在王府低聲下氣地讓人厭惡…”
小王氏說完隱隱落淚,以帕子拭淚,看得讓人好不心酸。
“既然表妹覺得在府裏受了委屈,倒不如我出銀子買一處宅邸,給表妹帶著孩子住?”
顧秋桐見不得她動不動落淚,好似旁人欺辱她一般。
“嫂子這是嫌棄我們娘倆兒了嗎?若是因為我惹嫂子不高興了,我給你道歉,還請嫂子別遷怒我的璿姐兒。”
小王氏說完眼淚流得更凶了,活脫脫一副被人欺負了。
顧秋桐心煩地想將人扔出去,克製自己不睜眼看作戲的女人。
“表姑母,我秋姨也沒說什麽啊?您大清早的非要哭什麽,傳出去外人該說我們蕭家欺負你們。”
蕭挽月風塵仆仆地進門,將馬鞭隨手扔給門口守著的丫鬟,上來就是一頓輸出。
一番話將小王氏的動作止住了,但是繼續哭也不好,此時停下也不好。
“挽月姐姐,二舅母,我娘並不是那個意思,她也是為了蕭府好…”
傅璿出言開解,想要解釋的心情很急切。
“不必多言,畢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薑衿瑤微微點頭,不想再看二人表演。
小王氏見不得女兒受委屈,還要解釋,卻被顧秋桐打斷:
“時辰不早了,趕緊出發吧,去晚了倒是顯得咱們失禮了!”
眾人聞言,再也不多言,蕭玉珊和蕭琳琅蕭玉瑈此時也到了,駕車出發去西峽穀。
小王氏站在垂花門看著幾人走遠,眼底的嫉恨毫不掩飾,冷哼一聲喃喃自語:
“有什麽可得意的?誰要是擋了我女兒的路,我就毀了誰…”
馬車載著蕭家女眷出發,不消半個時辰便抵達地方。
看來是邀請了許多名門世家子女,馬車都排出去幾裏地。
蕭府的女眷們隻能下車徒步而行,薑衿瑤與蕭玉珊手挽著同行,蕭挽月碰到一個熟人暫時離開,而另外三人同行。
顧秋桐和陳氏謝氏遇到各家的夫人小姐們寒暄,便遲了幾步。
蕭玉珊看了眼前麵已經超出她們二人距離的三人,在薑衿瑤耳邊低聲碎碎念:
“薑姐姐,你說今日是不是京城的妙齡男女們都到了?
瞧瞧這場麵,我都許多年不曾見到過了!”
寧國夫人久居江南,因其封地在寧州,是以先太後親自下旨,將寧州附近的十郡七州都劃給了她,是比皇室的公主王爺還富庶的皇親國戚了。
“聽聞,寧王陸明則,如今二十三歲高齡還未娶妻,過去駐守邊疆倒是讓京城的貴女們摸不到夠不著。
如今,奉詔回京,那世家大族們,豈不是卯足了勁兒要刷一刷臉麵嘛?”
紫蘇此前在蕭府與奴仆們打得火熱,許多消息簡直就是手到擒來,所以她聽著姊妹二人的碎碎念,立馬湊過來。
“照這樣說,那尋芳踏青其實隻是個由頭罷了,其實是寧國夫人為了給唯一的孫子擇親而設立的?”
蕭玉珊喃喃低語,想到此處,眸子裏的光亮瞬間暗了幾分。
長寧王是世襲爵位,雖然不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但是上一任的長寧王陸止渠與當今陛下是至交好友。
而寧國夫人年長陛下十餘歲,當初陛下在奪嫡之亂中,被寧國夫人與其子陸止渠,聯手扶上高位。
八年前陸止渠在與西越一戰中,遇襲中毒身亡,其母受不了打擊,當夜自縊於房中殉情。
年僅十五歲的陸明則承襲爵位,甚至來不及守孝,就奔赴戰場,駐守至今,一直到今年才奉詔回京。
幾人正在碎碎念,就聽得前方傳來話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