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商業合作的初步接觸

字數:4790   加入書籤

A+A-


    亞瑟把筆蓋擰好,放進外套內袋,雙手交疊放在膝上。會場的燈光重新亮起,人群開始起身,椅子拖動的聲音混著交談聲在空間裏回蕩。他沒有立刻動,而是等前排的人陸續離開,才緩緩合上筆記本,將那頁寫著“她不是逃避,是戰鬥”的紙輕輕折了角,夾進封底。
    他知道剛才那一眼,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相遇。但她站在台上時的每一句話,都像敲進他這些年沉默寫作的回音裏。他不再覺得自己的堅持隻是孤注一擲,而更像是一種回應——哪怕對方還不知道這回應來自誰。
    他站起身,背包帶子搭在肩上,手裏緊握的那個素麵文件夾邊緣已經有些磨損。裏麵裝著《逆流》的節選和一份簡要說明,沒有花哨的設計,也沒有自我吹捧的簡介,隻有一頁手寫的開場白:“這是一個關於時間與選擇的故事,也許您曾期待有人寫下它。”
    通道上人流漸稀,艾迪已經被工作人員引向側門,高跟鞋踩在地板上的聲音清脆而穩定。蘇婉走在她身旁,一邊說話一邊低頭看手機。亞瑟沒追上去,反而退了一步,靠向茶歇區旁的走廊牆邊。他需要一個時機,而不是一次莽撞。
    幾分鍾後,人群散得差不多了,蘇婉獨自折返,似乎是去取落在休息室的包。她步伐利落,神情略顯疲憊,但仍保持著職業性的警覺。亞瑟深吸一口氣,往前走了兩步,在她即將經過時開口:“蘇總監。”
    蘇婉停下腳步,目光掃過來,帶著一絲審視。
    “我是獨立編劇亞瑟。”他說,聲音不高,但足夠清晰,“我知道星瀾不接受外部投稿,但我希望這份資料能被看到。”他遞出文件夾,動作平穩,沒有遲疑。
    蘇婉看了一眼那份樸素的文件夾,又抬眼打量他。她的視線在他臉上停留了幾秒,像是在確認什麽。“我們有流程。”她說,語氣冷靜,“不能隨意接收項目。”
    亞瑟點頭,“我明白。我不是來走捷徑的。”他頓了一下,聲音低了些,卻更沉,“我隻是想讓艾迪老師知道,還有人在寫她相信的那種故事。”
    這句話落下,走廊裏短暫地安靜了一瞬。
    蘇婉的目光變了。不再是純粹的防備,而是多了一點別的東西——也許是疑惑,也許是觸動。她沒接話,隻是伸手接過文件夾,指尖擦過封麵時停了半秒,才收進自己手中的公文包裏。
    “我會登記。”她說,“但別抱太大期望。我們需要完整的企劃、市場分析、團隊配置,不是光靠一段文字就能立項的。”
    “後續材料我會盡快整理出來。”亞瑟說。
    她看了他一眼,點點頭,轉身朝電梯方向走去。這一次,她沒有把文件夾交給助理,也沒有隨手擱在桌上,而是牢牢夾在了自己的包中。
    亞瑟站在原地,看著電梯門合上,指示燈跳轉,然後歸於平靜。他沒感到狂喜,也沒有失落。這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像是終於把一封信投進了郵筒,明知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拆開,但至少,信已離手。
    他走出國貿三期時,天已經黑透。城市燈火層層疊疊地亮著,車流在高架橋上緩慢移動,像一條發光的河。風吹過來,帶著傍晚的涼意,他拉了拉西裝領口,卻沒有覺得冷。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打印店發來的消息:另外兩份完整劇本樣冊已經準備好,可以隨時取件。
    他回了個“收到”,把手機放回口袋,腳步轉向地鐵口。路上他打開備忘錄,新建文檔,輸入標題:《〈逆流〉商業企劃初案》。
    第一行字敲下去:
    “目標:讓艾迪看到,理想主義也可以有商業模式。”
    他刪掉“也”字,改成“同樣”。又改了兩次,最後留下:“讓艾迪看到,理想主義本就該擁有商業模式。”
    這不是討好,也不是妥協。是他終於意識到,光有信念不夠,還得讓人看見它的價值。七年前,她用一筆錢把他從泥裏拉起來;如今,他不能再以求助者的姿態出現。他必須作為一個對等的創作者,帶著完整的方案,站到她麵前。
    回到家已是晚上九點多。房間不大,書桌堆滿了資料和草稿,牆上貼著幾張劇情結構圖,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著關鍵節點。他放下背包,倒了杯水,坐在桌前,打開電腦。
    屏幕亮起,他調出之前收集的星瀾文化公開信息:近三年投資的五個項目,兩個改編自小說,一個原創劇本,另兩個是紀錄片係列。風格偏重現實題材,敘事克製,但每部作品上線後口碑都穩步上升,商業回報雖不算爆炸,卻極穩定。
    他還翻出《晚風如訴》的早期報道,提到該劇將采用“觀眾共創機製”,允許部分粉絲參與支線角色設定。這個模式聽起來新穎,但也意味著主創團隊必須有極強的敘事掌控力,否則容易失控。
    他盯著這條信息看了很久,忽然想到蘇婉在峰會茶歇時被人圍住合影的樣子。那些人笑著喊她“蘇姐”,語氣熟絡,但她始終保持著距離,笑容標準卻不深入。那樣的人,不會輕易收下陌生人的資料,更不會把它留在自己手上。
    除非……她聽到了什麽。
    他又想起自己說的那句話:“還有人在寫她相信的那種故事。”
    也許正是“她相信的”這幾個字,讓蘇婉多看了他一眼。
    他關掉網頁,打開一個新的文檔,開始列提綱:
    1. 項目核心理念(非線性敘事+情感錨點設計)
    2. 目標受眾畫像(2538歲,偏好深度內容的都市群體)
    3. 成本預估與拍攝周期(小成本啟動,分階段融資)
    4. 合作模式建議(版權入股+創作主導權保留)
    寫到第四條時,他停了下來。
    他知道,如果真有機會談合作,他不能隻要錢。他得保住故事的完整性。可他也清楚,像星瀾這樣的公司,不可能讓一個無名編劇全權主導。唯一的出路,是提出一種雙贏的結構——既讓他們看到商業潛力,又不犧牲創作底線。
    他揉了揉太陽穴,起身走到窗邊。樓下街道上,一家便利店還亮著燈,店員正在整理貨架。一輛快遞車停在門口,司機拎著包裹進去,幾分鍾後又出來,騎上電瓶車駛入夜色。
    生活就是這樣繼續的。不因誰的迷茫停下,也不為誰的覺醒加速。
    但他知道,今晚不一樣。
    他回到桌前,繼續敲字。鍵盤聲在安靜的房間裏格外清晰,像某種節奏穩定的腳步,一步步走向未知的前方。
    第二天上午,他去了打印店取回另外兩份樣冊。紙張厚實,裝訂整齊,封麵上隻印著劇名和一行小字:“時間不會倒流,但人心可以回頭。”
    他把三份資料放進一個新買的黑色文件夾裏,準備再去一趟星瀾文化的公開聯絡處。雖然知道大概率見不到人,但至少可以把材料正式遞交,留下記錄。
    走到公司樓下時,他看見幾個媒體記者在大廳等訪,手裏舉著相機和麥克風。前台電話響個不停,工作人員神色緊張。
    他正猶豫要不要進去,手機突然響了。是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
    “蘇婉讓你把完整企劃發到郵箱,主題注明‘逆流項目’。”
    他站在原地,手指懸在屏幕上方,心跳快了一拍。
    還沒等他回複,電梯門開了,一個穿著灰色套裝的女人走出來,正是蘇婉。她看見他,腳步微頓,遠遠地點了下頭,隨即上了門口等候的車。
    車開走前,副駕駛的窗戶降下一點,她把那個素麵文件夾從車窗遞了出來,交給旁邊的助理,說了句什麽。
    助理下車,快步走到亞瑟麵前,把文件夾遞給他。
    “蘇總監說,缺的東西太多。”助理語氣平淡,“但她說你敢這麽寫開頭,就有膽子補完後麵。”
    亞瑟接過文件夾,發現裏麵多了幾張便簽紙,上麵用藍筆寫著幾行字:
    “人物動機需強化”
    “時間跳躍邏輯要閉環”
    “第三幕轉折太急,建議拉長鋪墊”
    不是拒絕,也不是認可。是修改意見。
    他抬頭看向那輛遠去的車,尾燈在陽光下閃了一下,消失在街角。
    他翻開文件夾,手指撫過那些批注,忽然笑了。
    他轉身走向最近的咖啡館,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打開電腦,新建郵件。
    收件人欄輸入一串字母,主題寫下:
    “逆流項目——完整企劃提交”。
    正文第一句是:
    “感謝您願意花時間看完這些文字。接下來的內容,是我用七年時間準備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