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神秘信息的蛛絲馬跡

字數:4618   加入書籤

A+A-


    亞瑟把舊手機放在桌上,沒有再打第二通電話。他站起身,從書櫃最下層取出一台老舊的筆記本電腦,外殼發黃,邊角有磕碰痕跡。這台機器從不聯網,密碼隻有他自己知道。
    他插上U盤,將財務係統導出的數據複製進去。屏幕亮起,程序開始運行。資金流向被拆解成一條條路徑,層層遞進。兩億到賬後,七百萬在淩晨一點十七分被劃走,名義是“技術谘詢預付款”。這筆錢經過三個賬戶跳轉,最終進入一家叫“諾森資本”的公司。
    亞瑟盯著這個名字。注冊地在境外群島,成立時間不到四個月,和那個代理公司幾乎同步出現。更巧的是,兩家公司的銀行托管服務來自同一家機構。他調出中轉賬戶信息,開戶時間是簽約前夜法務代表更換後的第二天上午十點零七分。
    這個時間點太準了。
    他記得那天晚上,原定簽字人突然稱病,由一位緊急授權代理人代簽。對方提供了完整的委托書和公證文件,當時看沒問題。但現在回想,那份公證書編號全是數字,而國內正規編號應包含字母。
    窗簾動了一下。
    他抬頭,看見陽台方向的布簾邊緣微微晃動。他記得自己關窗時拉緊了,不可能留縫。他沒起身,也沒開燈,隻是慢慢合上筆記本,拔下U盤,起身走到書架前,順手將U盤塞進一本詩集的內頁。那本書夾在中間,不起眼。
    幾分鍾後,他穿上外套出門。樓下車位上那輛黑色轎車還在,沒掛牌照,車窗貼膜深色。他走過時故意放慢腳步,看清駕駛座空著,但引擎輕微震動,像是開著電源。
    他在小區便利店買了瓶水,掏出一張便條寫了個地址,故意讓它掉在收銀台旁邊。然後從後門離開,走向地鐵站。上車前回頭看了一眼,沒人跟出來。
    地鐵換乘三次,他最終抵達城市另一端的公共圖書館。時間剛過晚上八點,閱覽室還有不少人。他找了個角落位置,打開隨身包,取出平板。這是備用設備,卡是臨時買的,不用實名。
    登錄匿名雲端賬戶,調取預先存好的境外金融數據庫快照。輸入“諾森資本”,係統反饋一條記錄:“曾參與多起影視基金異常結算案,受監管機構關注。”
    他手指停在屏幕上。
    這不是偶然操作,也不是普通合同漏洞。有人專門盯上了這部劇的投資流程,提前布局,等資金一到賬就動手。手法幹淨,流程合規,連審批都走完了。如果不是他查得細,根本發現不了。
    而且對方用了“缺口”這個詞。那是他和團隊私下討論預算時的說法,從未出現在正式文件裏。能知道這個詞的人,隻可能是內部核心成員。
    他關閉頁麵,刪除瀏覽記錄,又把平板恢複出廠設置。離開前,他分三次把設備零件丟進不同樓層的垃圾桶。最後一塊電池扔進洗手間旁邊的清潔箱。
    回家路上已是深夜。末班地鐵空蕩,他坐在角落,一直看著窗外。到站後步行二十分鍾,繞了兩條街才進小區。那輛黑車不見了,車位空著。
    他輕手輕腳開門。客廳燈滅了,屋裏安靜。小亞明房間傳來輕微夢囈,主臥傳來均勻呼吸聲。他站在書房門口停了幾秒,確認門縫的紙條沒動過,桌角的筆也沒移位。
    走進去,從書架抽出那本詩集,取出U盤重新插入主機。新建一個加密文件夾,命名為“星途·備份01”。把剛才查到的信息全部複製進去。
    他又看了一遍“諾森資本”的資料截圖。這家公司雖然注冊在海外,但近幾年頻繁出現在幾起類似案件中,都是影視項目剛融資就出現資金分流,最後項目擱淺,投資人撤資。
    巧合太多。
    他打開筆記本,在空白頁寫下三行字:
    誰在監視我的資金?
    為什麽用“缺口”這個詞?
    目的是毀掉《星途》,還是想讓我追查下去?
    寫完,他停下筆。窗外一片漆黑,整棟樓隻剩幾戶還亮著燈。他坐在電腦前沒動,眼睛盯著屏幕右下角的時間。
    淩晨兩點十七分。
    他想起簽約前夜的那個代理人。名字記不清了,隻記得對方穿灰色西裝,說話聲音平穩,簽字時右手微抖。當時以為是緊張,現在想來,更像是刻意模仿簽名力度。
    他調出當天的電子簽章記錄,放大比對。原始合同上的法人簽名筆跡流暢,而補充協議裏的簽名起筆頓挫明顯,第三橫收尾拖長,和正常習慣不符。
    不是同一個人簽的。
    可公證文件齊全,委托書也蓋了章。除非……章本身就是假的。
    他重新翻查代理公司信息,發現其公章顏色偏深,邊緣模糊,不像正規備案印章。再查公證編號,輸入格式校驗工具,結果顯示:無效編號。
    問題出在這裏。
    所有手續看起來合規,其實是用偽造文件打通了審批鏈。高權限賬號被用來執行操作,係統日誌顯示審批通過,但真正決策的人並不知情。
    這意味著,要麽係統被入侵,要麽內部有人配合。
    他關掉文檔,靠在椅背上。這件事不能讓艾迪知道。她最近狀態剛穩下來,每天忙著新劇籌備,臉上有了笑意。如果讓她知道投資出了問題,她一定會覺得是自己拖累了這個家。
    小亞明也不能知道。孩子這幾天總說要去片場寫作業,還要拍自己的第一部紀錄片。他不能再讓孩子經曆一次父親突然消失的日子。
    隻能他自己查。
    但他現在麵對的不是明麵上的對手。對方不動聲色,埋線已久,等的就是這一刻。敢在他宣布全力支持新劇後動手,說明他們早就盯著這個機會。
    而且動作精準,每一步都踩在關鍵節點上。更換法務代表、偽造公證書、設立中轉賬戶、啟動預扣款流程——環環相扣,像一場排練過的戲。
    他忽然想到一件事。
    那封加密郵件是誰發的?
    對方明明可以什麽都不說,等著資金流走就行。為什麽要提醒他“缺口未補”?是良心發現?還是另有目的?
    如果是敵人,沒必要暴露自己。如果是盟友,為什麽不留下聯係方式?
    除非……發信人並不想解決問題,隻是想讓他知道,有人在看著他的一舉一動。
    他重新打開郵箱,查看原始頭信息。發件人地址已加密,無法追蹤。發送時間是投資到賬後的第四小時三十二分,地點未知。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郵件內容用了“您以為的全額,實為虛影”這句話。這不是常見的表達方式,更像是某種暗示。
    “虛影”……
    他翻出過去幾年經手的項目文件,搜索這個詞。結果為空。他又查私人筆記,終於在一段舊會議記錄裏找到相似表述。那是三年前一次內部評估會上,他說過一句:“表麵完整的資金池,可能隻是虛影。”
    當時在場的不超過五個人。
    他把這五個人的名字列出來,逐一排除。兩個已離職,一個在國外定居,剩下兩人仍在公司任職。
    其中一個,正是負責本次項目審計的副總監。
    另一個,是財務係統的高級管理員,掌管後台權限分配。
    他盯著這兩個名字看了很久。
    然後打開新文檔,新建一份表格。左邊列事件節點,右邊列相關人員。每一行都標注時間和動作細節。他要把這張網一點點拆開。
    時間滑向淩晨三點。
    他揉了揉太陽穴,起身倒了杯溫水。喝完後回到桌前,最後一次查看“諾森資本”的信息截圖。海外關聯、異常編號、偽造簽名、精準術語——這些線索拚在一起,指向一個結論:
    對方不是想藏錢。
    是想讓他看見錢去了哪裏。
    他合上電腦,熄燈。黑暗中坐著,沒躺下。窗外風停了,樹影靜止。他睜著眼,腦子裏反複回放簽約那晚的畫麵。
    灰色西裝的男人低頭簽字。
    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音很輕。
    他忽然記起,那人左手戴著一塊機械表,表盤邊緣有一道細痕。
    那塊表的型號,和財務係統管理員戴的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