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字數:7609   加入書籤

A+A-


    江湖紛爭,波譎雲詭。
    武林和諧,人心所向。
    人心齊,泰山移,能把眾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魔杖,就是信仰。
    人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的人榮辱觀錯位,如同行屍走肉而又自以為是,恬不知恥。武林更不能沒有信仰,沒有信仰的武林一盤散沙,危機四伏,麵臨土崩瓦解的危險。
    有了信仰,才會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信仰之人,為英雄;信仰之地,為聖地。
    武林英雄輩出,聖地卻隻有一個半。
    ——燕京武林門,丐幫總壇、武盟駐地。丐幫是武林第一大門派,武林利益的忠實代表,自平定武林以來二十年,獨掌武盟,幫主東方白眾望所歸,連任盟主。燕京武林門,自然成為萬眾矚目的聖地。
    ——那隻算“半個”的聖地,就是太陽/城。
    太陽/城東瀕洶湧東海水,南鎖險峻芙蓉崖,西倚秀美翠屏山,北壤恐怖食人穀,一邊臨海三麵環山,氣候宜人,土地肥沃,物阜民豐,是有名的魚米之鄉,但真正使太陽/城成為“半個”聖地的,還是因為東海上的太陽島。
    傳說,遠古後羿射九日時,射落的第一個太陽掉在東海上,變成了一個島嶼,那就是現在的太陽島。
    太陽島在地平線下,太陽升起的地方。要想極目遠眺一睹太陽島的芳容,隻有一種可能,就是在落潮時,站在太陽/城最高的建築——金沙灣明月樓上,也隻能依稀看到太陽宮的穹形樓頂。
    要是你運氣好,日出時趕上天公作美且海水退潮,登上明月樓就能看到“太陽金光四射,宮殿金碧輝煌,天邊彩霞如染,波瀾紅豔勝火”的壯麗景象。
    太陽宮裏供奉著一麵如意魔鏡。傳說,這枚如意魔鏡是軒轅黃帝當年在太陽島上鑄鏡時遺留下來的,能感天應地;有時雨過天晴,太陽島上空會出現山川河流等美景,是如意魔鏡將仙境映現到人間;隻要向她“問天”許願,她能映現圖案直觀地告訴你,你的願望能否實現、如何實現,有求必應。
    因此,善男信女頂禮膜拜,“問天”許願者絡繹不絕。
    這種聽天由命的迷信方式為武林正派所不齒,難登大雅之堂,但世人對如意魔鏡的魔力深信不疑。盡管丐幫明令禁止本幫弟子信奉,但丐幫弟子秘密朝拜魔鏡的不乏其人,甚至操辦“問天”大典的太陽/城城主劉宗恒也是丐幫弟子。
    太陽島不是武盟認同的聖地,但絕對是世人心目中的聖地,所以,太陽島隻能算半個武林聖地。但太陽島聖地並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到了太陽/城就等於到了聖地。
    世人就是這麽奇怪,越是遮遮掩掩的地方,越引人入勝。那隻算“半個”的聖地,卻是武林人士朝覲最多的地方。隻不過,名門正派要喬裝打扮成善男信女、遊人商賈,混跡於香客之中。你可以蒙麵紗,你可以戴麵具,你可以戴鬥笠,你可以喬裝成三教九流……人們彼此互不招呼,與你擦肩而過的人,可能就是你最熟悉的人。
    不問身份,不問來曆,來者是賓,就成為太陽/城鐵定的規矩。
    也許,這正是江湖兒女趨之若鶩的魔力所在,因為隻有如此,才能放縱自己,毫無顧忌地把平日壓抑的人性的陰暗麵表露出來,做一回真正的自己,享受自由。
    太陽/城,自由天堂,堪稱武林中的“世外桃源”。
    因此,太陽/城遊人如織,車水馬龍,商賈雲集,各行各業欣欣向榮,小小的太陽/城集聚了大量的財富,成為江南最富庶繁華的城市。
    人多了,難免魚龍混雜,但是,太陽/城陽光普照,太陽神保佑,年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生意興隆,興旺發達。更因人們內心對太陽神的崇拜和敬畏,人人循規蹈矩,故民風純樸,社風和諧。
    更獨有的是,太陽/城不是城主的太陽/城,不是城主的祖家遺業,而是太陽/城人的太陽/城,每個太陽/城人都是太陽/城的主人,最主要體現在城主是選舉產生的。
    選舉,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洗盡鉛華,選出真材實料。
    現任城主劉宗恒,自丐幫元年登上城主寶座以來,已連續擔任四屆二十年,可謂真金經得起火煉。民選之主,毀譽聽之於眾,所以,劉宗恒是怎樣一個人,不能以某個人的眼光去評價,但有些關節是命中注定的。據劉氏家譜記載,劉宗恒是漢高祖劉邦第四十九代孫,龍脈一係相承。十九年前的第一屆“問天”大典上,如意魔鏡應答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劉宗恒當城主“如日方升”,足見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太陽/城,是那麽的令人神往。太陽島,是那麽的神秘。
    使太陽島富有靈性的,全仰仗供奉在太陽宮神龕裏的如意魔鏡。
    夏至這一天,太陽正好從太陽宮的宮頂正中方向升起,如意魔鏡就能感應到太陽神的神明。日至中天,陽光直射,太陽宮穹頂的圓形天窗打開,一束明亮的陽光直射而下,不偏不倚照在如意魔鏡上。如意魔鏡把陽光反射出去,照在對麵聖女懷抱中的玉盤上。玉盤上清晰地映現圖文,直截了當地告訴你,你許的心願能否實現,如何實現。
    如意魔鏡有如此的通天魔力,才是世人崇拜的真正偶像。
    但是,二十年前初供如意魔鏡時,不乏流言蜚語,尤其是揚州的“鏡王張”。
    “鏡王張”其實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揚州張氏鑄鏡世家的一個商行雅號,傳承到二十年前,它的主人名叫張正,鑄鏡技術爐火純青。也許是如意魔鏡的通天魔力令“鏡王” 妒火中燒燒昏了腦子,竟放言那如意魔鏡是他所鑄。起初,人們隻覺得他言過其實,但並不可笑,因為懷疑如意魔鏡的人又不隻是他一個。
    不久,“鏡王張”張正神秘失蹤,生死不明,其子張智更激進,駕船擅闖太陽島聖地,結果途中遭遇滔天大浪,葬身魚腹。沒過幾天,出租船隻給張智的船東也漂屍海上,可謂殃及池魚。
    見微知著,流言止於智者。血的教訓是慘痛的,不諧之音隨之煙消雲散。
    老虎不發威,還以為是病貓,但是,如意魔鏡的神威,不是靠排除異己樹立起來的。十九屆來,如意魔鏡對“問天人”有問必答,無所不能,所有的“問天人”都對如意魔鏡的應答稱心滿意。因此,世人對如意魔鏡的神通深信不疑。就在今年夏至的“應天”儀式上,如意魔鏡還破解了一樁武林懸案,再次鎮服了江湖。
    事起去年中秋夜,前“武林英雄”鄭九順去好友南宮雨家聚會後一夜未歸,次日清晨,有人在西湖的斷橋上發現了鄭英雄的衣鞋,疑似投水。南宮雨組織南宮世家的人把西湖翻個底朝天,也沒發現鄭英雄的蹤跡。因此,鄭英雄的生死下落成為一樁武林懸案。
    隨著時光流逝,鄭英雄的英雄事跡成為陳年舊事,鄭英雄這個人也逐漸被世人淡忘。
    孰料,今年夏至的“應天”儀式上,如意魔鏡映現“南宮世家的匾額壓在鄭英雄的屍體上”。
    “匾額壓屍”舉世皆驚,南宮世家頓時成為眾矢之的,千夫所指。
    南宮世家是杭州除鳳凰山莊外,門第最顯赫的家族,不僅因男主人南宮雨和女主人白荷劍法超群,名揚武林,合稱“鴛鴦劍”,更因南宮世家經營的南宮錢莊財力雄厚,富甲一方。
    今年中秋夜,南宮世家被憤怒的江湖人付之一炬夷為平地,滅門絕戶。雖然這種如同血祭的報複遠比同態複仇殘酷,但似乎隻有如此痛快淋漓,民憤才得以平息。
    這位不惜斥重金秘密“問天”,叩問鄭英雄生死下落的義士,成為無名英雄。
    如意魔鏡就是這麽神通廣大,法力無邊。
    “問天”是很神聖的,如意魔鏡每年隻接受世人的三個“問天”禱告,而且要提早半年,即前一年的冬至。
    欲壑難填,一年僅有的三個“問天”機會奇貨可居。一開始,如何公平分配稀缺的“問天”機會成為太陽/城最棘手的問題,智慧的太陽/城人想出了一種很實用的方法——競拍。
    競拍的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自然公正。
    如果你的銀子足夠多,隻要按規矩出牌,寶貴而又神聖的“問天”機會就是你的了。
    銀子確實是個好東西,能排除萬難,連求神拜佛遇到的窘境也能迎刃而解,難怪世有“錢可通神”之說。但是,不是任何銀子都能用來“問天”的,搶來的、偷來的、貪來的、騙來的、賭來的、撿來的……都是昧心銀,一概不準。不義之財,是對太陽神的玷汙。
    銀子是否昧心,又沒記號,凡人無法鑒別。於是,太陽/城要求用來“問天”許願的銀子,一律經過三天三夜的誦經念佛,去昧滌汙,再兌換成太陽宮發行的“問天銀票”,方可用來競標。
    “問天銀票”隻是“問天人”的“問天門票”,還必須有“問天之人”——“問天聖女”。“問天聖女”“問天”才能上感太陽神靈,下應如意魔鏡。所以,“問天門票”很重要,“問天聖女”更重要。
    “問天聖女”必須十八歲以下,未婚,且冰清玉潔,冰肌玉骨,貌比嫦娥,“問天”之後終生留在太陽島上,修道成仙後升天,與海天同壽,與日月同輝。
    有幸“問天”許願的三路人,都要在太陽神像前經過三天三夜齋戒沐浴,修身潔行,然後攜“問天銀票”和“問天聖女”從“問天埠”登上太陽島派來的畫舫駛離太陽/城。“問天”儀式在太陽島舉行,外人不得而知。
    “問天人”通過聖女“問天”後撤出太陽島,等到來年夏至的“應天”儀式時,再登太陽島向太陽神叩求神諭。也就是說,“問天大典”分為兩個儀式——冬至的“聖女問天”和來年夏至的“魔鏡應天”。
    心誠則靈,若隻要有一位“問天人”存有二心,則如意魔鏡就會拒絕應答。夏至那一天,要麽陰天,要麽下雨。
    十九屆來,如意魔鏡拒絕過三次。
    如意魔鏡,太陽/城的靈魂。
    太陽/城有這麽多與眾不同的規矩,太陽/城人規行矩步,構建了和諧社風。
    ——社風的好壞,很大程度上不在於規矩的好壞,而在於對規矩的遵守狀況。
    太陽/城的規矩由太陽神作保障,沒人敢不遵守,違者,是對太陽神的褻瀆,必遭天罰。
    天罰,也同人罰一樣殘酷,太陽神降天火於翠屏山莊就是最慘烈的一例。
    二十年前的十一月初一,太陽照樣從太陽島上升起,陽光普照大地,冬天裏的太陽/城依然暖意融融。時至正午,天地逐漸變暗,人們發現太陽的西邊缺了一塊,就像圓餅被咬了一口。缺口越來越大,天地越來越暗,人們本能地感到了一絲恐懼。有人驚呼“不好!天狗吃太陽,有凶兆!”很多人不約而同地敲鑼打鼓,磕頭作揖,祈禱免災,但是,太陽還是被吞沒掉了,滿天星星眨著驚悸的眼睛;太陽/城天昏地暗,淪陷在恐怖的黑暗中。
    太陽/城人眼睜睜看著太陽/城失去了太陽。
    “哇……天火!!”隻見太陽/城的西郊火光衝天,濃煙滾滾,翠屏山莊葬身火海。翠屏山莊的大火照亮了太陽/城,天地被染成駭人的血色,雞鳴狗叫聲和小孩的哭喊聲連成一片,每個人心底發怵,整個太陽/城陷入極度的恐慌之中,仿佛末日降臨。
    虔誠的震天鑼鼓聲終於驚走了天狗,太陽“狗口逃生”,但是,翠屏山莊還是變成一片廢墟,莊主楚德龍一家三代十口及長媳方小姝的腹中胎兒共十一條鮮活的生命,隨著這場天降大火灰飛煙滅。
    天火為何降於翠屏山莊,太陽/城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莊主楚德龍幾天前為了尋找“安邦神劍”,擅闖太陽島踐踏了聖地,太陽神震怒,降此天災以示神威,以儆效尤。
    楚德龍是丐幫當時的“四大天王”之一,號稱“楚霸王”,是幫主東方白的左膀右臂,為丐幫執掌武盟立下汗馬功勞。
    殘酷已成現實,丐幫幫主、武林盟主東方白非常悲痛,厚葬了楚家,並立“霸王廟”於翠屏山莊遺址。
    這把誘使翠屏山莊自尋滅亡的“安邦神劍”,相傳鑄於春秋後期的鄭國。
    鄭簡公時代,正卿子產“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鄭國大治,國泰民安。子產置“刑鼎”於宮前公諸於眾,製約權貴,廢除“貴賤不愆”,推行“君臣、上下、貴賤皆以法”。
    當時,統治者愚民而治,主張“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認為法的力量在於神秘,使庶民莫測,內心畏懼。所以,“鑄刑鼎”曾遭孔聖人等反對。
    鮮為人知的是,子產在鑄刑鼎時,還邀請鑄劍宗師歐冶子用剩餘的材料鑄了一把劍——“鑄刑書於劍”,贈送給鄭簡公,勸諫其樹立法治信仰,時刻莫忘依法治國平天下。
    至戰國初,“鑄刑劍”輾轉到商鞅手中。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使“戎狄之邦”強盛起來,開始虎視山東六國。商鞅因遭秦惠文王猜忌和貴族誣害,被車裂未能善終,但他的治國之道仍在秦國發揚光大。曆經百年滄桑,“鑄刑劍”傳到韓非子手中。韓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深受秦始皇推崇,遭師兄李斯妒恨,被借秦始皇之手毒殺。秦始皇攜“鑄刑劍”掃六合,一統天下。秦亡後,“鑄刑劍”隨之流離失所。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鑄刑劍”被視為異端不知所終,最終被深深地埋在了曆史的廢墟中。
    相傳該“鑄刑劍”後來流入東瀛,發現其是治國寶典和武功秘笈,還可能是打開“子產寶藏”的鑰匙。“鑄刑劍”在當地發揚光大,治國安邦,使東瀛逐漸強盛起來,成為東瀛的“安邦神劍”。故有“得神劍如得九鼎玉璽,得天下順天應人”的傳說。
    三十年前,強大起來的東瀛打著尋找“子產寶藏”的幌子攜“安邦神劍”入侵中原武林。丐幫幫主東方白和日月教教主章紹岩聯合少林、武當等八大門派抗倭十載,將倭寇逐出中原,“安邦神劍”終歸故裏。但章紹岩和東方白為執掌中原武盟同室操戈,由於章紹岩承襲“家天下”,獨斷專行,失道寡助,最終敗走中原,攜大量奇珍異寶逃往東海日月島,日月教遂被視為魔教。
    武林盛傳,魔教教主章紹岩在倉皇出逃時,“安邦神劍”遺落在太陽島上。楚德龍就是為了上太陽島尋找“安邦神劍”而招致“翠屏天火”的。
    翠屏山莊的滅亡,有人說是天意,有人說是貪欲。一代梟雄死不足惜,輕如鴻毛,令人惋惜。
    總之,太陽島聖地,絕對不容褻瀆。
    從此,太陽島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變得更為神聖不可侵犯,太陽/城也更加安寧祥和。
    二十年過去了,太陽依然從太陽島上升起,太陽/城更加繁榮昌盛;丐幫的地位固若金湯,橫刀躍馬的“楚霸王”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神奇的“安邦神劍”銷聲匿跡,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權力財富夢想的話題;“問天大典”一年一度舉行,如意魔鏡一如既往地為人們傳達神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