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征服薩曼

字數:5237   加入書籤

A+A-


    唐軍到達柘析城外圍後,在安全距離以外架起大炮,直接向城內轟擊,炮火整整轟擊了一天,大食軍沒有任何動靜。到了半夜大食軍從南門突圍而出,一路向南逃去,唐軍在夜間情況不明,沒有貿然追擊。
    第二天,唐軍進入柘析城,開始占領城內各個要地,肅清殘敵,準備接收這個城市。有一支唐軍攻進總督府,沒想到這裏還有少量大食軍,兩軍對戰了一陣,殘存的大食軍引燃了預先埋設的炸藥,炸毀大量的房屋,突入總督府內的唐軍也傷亡慘重。
    李愬聽到爆炸聲後,立即帶兵到達此處,看到這裏牆倒屋塌,有不少唐軍死傷,甚至還殘存一些大食軍,李愬命令身邊的唐軍將殘存的大食軍全部擊斃,一個不留。經過清點,唐軍在總督府死傷了兩百多人,把李愬快要氣炸肺了。
    李愬下令在全城大搜捕,把凡是殘存的大食軍或者可疑人員全部抓起來,後麵又抓到幾百大食殘軍,發現了兩處埋設炸藥的地方。李愬決定在柘析城多待幾天,對俘虜進行審問,徹底清除這裏的隱患。
    在徹底清除城內的大食殘軍以後,李愬覺得這次俘虜的一萬多人不能再釋放,全部關押起來,留下一個契胡團看管,待徹底拿下薩曼王朝以後,再釋放這些人。
    李愬考慮到,此地原為粟特人所建的石國都城,就召來當地的粟特貴族,組建了一個臨時政府,由留下的契胡團監督,然後率軍繼續向南進發。
    李愬向南進攻的過程中,大部分地區基本上是不戰而降,少量的抵抗也很快被粉碎,部隊後續到達薩曼的中部大城康城(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
    有了柘析城的教訓,李愬不再急於進攻,而是先派兵將康城團團圍住,然後再開始炮擊。康城的大食軍對待唐軍的炮火無力反擊,隻能被動挨打,唐軍連續轟擊了兩天後,康城被迫打出白旗投降。
    李愬怕其中有詐,命令康城的大食軍全部出城繳械投降,總共抓了三萬多俘虜。將大食軍的俘虜控製起來後,李愬又派兵到城內搜查,查看是否有大食殘軍或者埋設炸藥之類的,經過徹底排查後,李愬才率軍入城。
    康城是中亞一帶最富庶的城市,城內居民善於經商,往來於絲綢之路上的很多都是粟特商人,其中又以康城最多。李愬進城後,當地的粟特貴族和商人,拿出大量的財物進獻給唐軍,表示願意接受唐朝的統治。
    李愬戰前也了解一些情況,中亞的粟特人善於經商,但是不善於軍事,往往誰強大就依附於誰。既然這裏的粟特人主動投降,就不願過分為難他們,召來當地的粟特首領,建立一個臨時政府,保證對唐軍提供足夠的軍需物資,並留下一個契胡團進行監督。
    康城富庶,對待唐軍非常慷慨,好吃好喝供著,還提供大量的財物,李愬怕繼續待下去就會被腐蝕的沒有了鬥誌,趕忙率軍繼續向西南進發,朝薩曼的首府安息城(今烏茲別克布哈拉)進軍。
    大食分裂以後,波斯人在波斯東部和中亞一帶建立塔希爾王朝,但是薩曼家族又從塔希爾王朝獨立出來,在中亞一帶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薩曼家族也是波斯人,利用中亞粟特人的軟弱,在這裏建立起獨立政權,安息城是原來的粟特安國都城,目前成為薩曼王朝的首府。安息城是薩曼家族四兄弟最重要的據點,薩曼四兄弟的老大艾哈邁德決定拚死抵抗,聚集了剩餘的六萬軍隊,在城內城外分別駐紮。
    唐軍到達安息城以北時,已經天黑,決定先就地宿營,待第二天再攻城。艾哈邁德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發動一次夜襲,企圖在城外將唐軍擊敗,薩曼大食軍準備了兩萬騎兵,帶著大量的炸彈,趁夜向唐軍營地進發。
    薩曼騎兵遠遠看到唐軍營地後,就加速朝唐軍衝去,唐軍警戒人員發現敵軍來襲後,立即鳴槍示警。唐軍保持高度的戒備,聽到槍聲後,立即拿起武器反擊,由於天黑,無法精準射擊,夜間兩軍混戰在一起。
    經過唐軍的狙擊,殺傷了很多衝擊過來的薩曼軍,有些薩曼騎兵衝入唐軍營地內,朝唐軍扔出點燃的炸彈,炸死炸傷了一些唐軍。
    由於唐軍是燧發槍,無需點火,用的又是標準裝藥,所以裝填射擊的速度比較快。薩曼軍攜帶的突火槍,裝填發射的速度比較慢,突火槍和炸彈還要用火把點燃。
    那些拿著火把的薩曼軍在夜間非常顯眼,就成了唐軍的活靶子,經過連續的激戰,薩曼軍傷亡越來越大,那些拿火把的薩曼軍被消滅殆盡,剩餘薩曼軍的火器無法使用,隻得退去。
    天亮以後,唐軍清點戰場,發現薩曼軍留下六千多具屍體,唐軍也有一千多的傷亡。李愬讓士兵們飽餐一頓,然後向安息城進發,先將安息城團團圍住,唐軍在包圍安息城時,又有部分薩曼軍出城反擊,企圖阻止唐軍包圍安息城,被唐軍的密集火力打回城內。
    唐軍完成對安息城的包圍後,開始對城內炮擊,唐軍連續炮擊了三天,安息城多段城牆被炸塌,城內的薩曼軍毫無反應,李愬決定開始攻城。唐軍在接近城牆時,薩曼軍也是沒有反應,唐軍一度以為薩曼軍準備要投降了。
    當唐軍快靠近城牆時,薩曼軍突然反擊,同突火槍和弓箭向唐軍射去,唐軍也立即還擊,經過持續對戰,唐軍的火力優勢發揮出來,在城牆抵抗的薩曼軍逐步被消滅,唐軍開始從城牆的缺口攻入城內。
    城內的薩曼軍很頑強,逐個街區的跟唐軍爭奪,但是隨著入城的唐軍越來越多,薩曼軍的死傷越來越慘重。
    薩曼四兄弟看到不是唐軍的對手,開始集中兵力朝南門突圍,南門附近本有一些圍城的唐軍,與突圍的薩曼軍展開了激烈的對戰。經過一番激戰,薩曼軍留下大量屍體後,還是有一部分人突圍而去,一路向東南方向狂奔。
    經過一天的激戰,唐軍徹底占領安息城,剩下的薩曼軍全部投降,李愬率軍入城後,將俘虜關押起來,然後命令唐軍就地休整。唐軍休整期間,李愬從原安國的粟特貴族中挑選歸順唐朝的首領,在安息城恢複秩序,建立一個臨時政府,並留下一個契胡團負責監管。在補充了一些物資後,唐軍繼續向東南方向進軍,追擊薩曼殘軍。
    薩曼殘軍沿著阿姆河向東逃跑,進入吐火羅一帶,最後在步師城(今塔吉克斯坦庫爾幹秋別以南)召集殘餘部隊,企圖在這裏進行最後的頑抗。唐軍尾隨到達步師城,剛包圍城市不久,還沒開始炮擊,城上就打起白旗,發出投降的信號。李愬剛開始還不信,以為有詐,派出使者去了解一下情況。
    原來,薩曼兄弟並不得人心,完全依靠武力實現對當地的統治,經過幾輪戰鬥,薩曼家族的軍隊損失殆盡,在步師城內隻聚攏了一萬多軍隊。吐火羅人明知不是唐軍的對手,不願繼續追隨薩曼家族,城內的士兵也知道唐軍的厲害,畏戰心理嚴重,薩曼兄弟看到形勢無法挽回,覺得與其到最後下場淒慘,不如早點投降。
    唐軍拿下步師城以後,就相當於徹底征服薩曼王朝,李愬認為原先的計劃有點理想化,唐軍經過多**戰,損失較大,不宜分兵,決定繼續合兵一處,進攻塔希爾王朝。
    李愬認為,既然已經攻下薩曼王朝,繼續留著那些俘虜就沒啥意義,讓斥候傳令將以前俘虜的薩曼士兵遣散,但是繼續羈押一些重要將領。李愬又在步師城留下一個契胡團,與當地的吐火羅人貴族組成臨時政府,然後在步師城以南渡過阿姆河,進入塔希爾王朝境內。
    塔希爾王朝由波斯人建立,統治中心位於呼羅珊一帶,主要疆域位於今伊朗東部、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一帶,其國都為尼沙普爾(今伊朗馬什哈德附近)。
    塔希爾王朝名義上屬於黑衣大食,但是實際上處於半獨立的狀態,塔希爾王朝原本實力較強,薩曼王朝獨立出去以後,國勢漸衰,但是波斯人尚武,該國仍有十幾萬以騎兵為主的部隊。
    李愬率軍進入塔希爾王朝境內後,決定采取先東後西的方式,先就近掃平其東部地區,而後再向西進攻其國都,最後向北返回康城一帶。李愬首先遇到的是塔希爾王朝東北部重鎮遲散城(今阿富汗馬紮裏沙裏夫附近),遲散城位於一個沙漠綠洲中,四周無險可守,李愬覺得該城應當好打。
    沒想到,唐軍剛剛包圍遲散城,這個城市就打白旗投降了,遠遠超出了李愬的預想。李愬怕其中有詐,先派人進入城內查看,果然是真投降,但是此城卻是一座空城。
    原來,遲散城的守將早就聽聞唐軍進攻薩曼王朝的情況,認為不是唐軍的對手,帶著所有軍隊和物資,提前向南撤離了。李愬覺得憑空得到一個城,省了刀兵之苦,也算是好事,此處離步師城不遠,就由那裏新建的臨時政府代管。
    李愬率軍沿著大路繼續向南進發,由於遲散城周圍非常幹旱,完全依賴河流的滋潤,所以道路基本沿著河流的方向延伸。李愬率軍沿著河流向南前進不遠,發現前麵有一個峽穀,兩邊山勢陡峭,非常險峻,是個設伏的好地方。
    李愬聯想到遲散城的守軍不戰而退,覺得他們極有可能退到這裏,為了穩妥起見,李愬決定先派出斥候偵察一番。
    由於此地幹旱,山上都是光禿禿的,斥候還沒回來,李愬就看到山上有不少敵軍,他們果然是要借助這個天險擋住唐軍。這個山穀是唐軍南下的必經之路,如果從其他地方繞過去,路程遠不說,沒有水源也是難題,所以唐軍必須要攻克這個關隘。
    李愬認真看了一下,這個峽穀非常險峻,雖然唐軍有火力優勢,想直接闖過去也很難,隻能另辟蹊徑。李愬又觀察了一番,發現峽穀西側的山脈比較高大陡峭,難以攀登,峽穀東側的山脈有一段相對低矮一些,人員可以攀登過去。
    李愬決定采取正麵牽製,側翼突破的方式,從東側相對低矮的一段山脈包抄過去,首先控製峽穀的東側,再想辦法解決峽穀西側的敵軍。
    李愬估計關隘的大食軍有一兩萬人,決定派出副將陳弘嶺帶領三千鎮西軍加上一個契胡團共六千人,從東側山脈包抄過去,自己率領主力部隊在正麵牽製。側翼部隊行動的同時,主力部隊開始對峽穀開始進行炮擊,阻止他們分兵阻擋包抄部隊。
    塔希爾的大食軍緊急從山穀後側調集一些兵力,向東側的山脈增援,率先占領山頭,企圖阻擋唐軍的進攻。
    東側的山脈也有五六百米的高度,中間崎嶇難行,塔希爾的大食軍也掌握了火藥技術,搞了一些突火槍和炸彈,唐軍如果接近,他們就會扔出炸彈滾下來,對唐軍造成一定的傷亡,唐軍被迫躲在溝壑當中,與山上的大食軍形成對峙。
    李愬遠遠看去,發現側翼的唐軍被阻擋在半山坡,急的半死,連忙指揮炮兵又對著東側山頂的大食軍進行密集的炮擊,山上的大食軍無處躲避,產生了較大的傷亡,被迫退到山頂的後側。
    停止炮擊後,陳弘嶺趁機帶領唐軍再度向山頂發起攻擊,沒想到山頂上的大食軍再次出現,又開始攻擊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