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征討帕拉
字數:4969 加入書籤
次日,鎮桑軍的戰船對著吉大港的防禦工事開始轟擊,這些防禦工事先後被轟塌,裏麵的帕拉軍四散逃命。嚴秦想,吉大港打下來之後就是唐朝的領土,所以不願過分轟炸造成很大破壞,就讓人搖旗,示意讓守軍投降,沒想到守軍不為所動,毫無回應。
嚴秦大怒,開始命令各軍發起全麵進攻,城西、城北的部隊同時發起攻擊,嚴秦選擇有帕拉軍的地方,命令戰船集中轟擊。
經過唐軍炮火的連續射擊後,有更多的工事和建築被炸毀,大量的帕拉軍被炸死,城西、城北的唐軍也先後攻進城內,對城內的帕拉軍展開攻擊。
吉大港的帕拉軍在人數上、裝備上都不如唐軍,被打的死傷慘重、紛紛潰退,湧向總督府。吉大港總督帕加羅爾看到敗局已定,再也撐不住了,不願作無意義的抵抗,下令投降。
嚴秦命令將吉大港的帕拉殘軍全部出城繳械,集中看押,然後占領府庫,派人看管財物。吉大港比較富庶,嚴秦為了激勵部隊,就拿出一些繳獲的財物分給參戰的將士,鼓舞士氣。
嚴秦決定在吉大港短暫休整兩天,進一步了解情況,待弄清形勢以後,再繼續進攻。嚴秦一方麵派人了解第二路軍的進展情況,一方麵召來投降的吉大港總督帕加羅爾,詢問帕拉王國的情況。
帕加羅爾作為敗軍之將,想著好好表現,爭取唐軍對他寬大處理,就將自己知道的情況全部說出來。
帕拉王國原來在高達(今孟加拉國)一帶,後麵國勢漸強,將勢力拓展到摩揭陀(今印度恒河中遊一帶),並將國都遷到摩揭陀的華氏城。高達和摩揭陀構成了帕拉王國的本部,近年來帕拉王拉伐羅納東征西討,擊敗了周邊好幾個國家,這些國家陸續臣服帕拉王國,成為帕拉王國的外圍屬國。
帕拉王國屬國眾多,比較大的有四個,東北方向的迦摩縷波王國(今印度阿薩姆邦一帶),南方的羯陵伽(今印度奧裏薩邦一帶),西南的拘羅薩(今印度中央邦一帶),西北方向的巴馬拉(今印度北方邦東部)。
其中拘羅薩曾經稱雄中天竺,後來先後被朱羅王國和帕拉王國擊敗,目前暫時臣服於帕拉王國;巴馬拉原來是臣服於瞿折羅,後麵帕拉王國擊敗瞿折羅以後,巴馬拉則轉而臣服帕拉王國;羯陵伽和迦摩縷波王國則是長期臣服於帕拉王國,獨立性更差一些。
嚴秦聽到這些,覺得原來的情報也有偏差,沒有將這些細節說明,看來帕拉王國和室利佛逝有點像,屬國眾多。第二路軍此次進攻的羯陵伽並不是帕拉王國的本土,還不知道吸引帕拉軍的效果如何,幹脆自己帶兵單挑帕拉軍主力也行。
又過了兩天,派出的斥候回來反饋,第二路軍已經在羯陵伽登陸,和羯陵伽軍隊和帕拉王國的援軍激戰。嚴秦覺得第二路軍已經成功吸引帕拉王國的軍隊,第一路軍應當趁機進攻帕拉王國的腹地。嚴秦覺得吉大港位置重要,可以作為第一路軍的後勤保障基地,就留下一個扶桑團,建立一個臨時政府,保障第一路軍的後方安全。
嚴秦帶領部隊乘船一路北上,先後擊敗了幾股敵人,率軍來到帕拉王國南部重鎮納幹傑(今孟加拉達卡以南)。納幹傑位於恒河與賈木納河兩條大河交匯處的南邊,是帕拉王國起家的地方,也是帕拉王國第二大城市,相當於其副都,位置極為重要,帕拉王國派了5萬人在此防守。
帕拉王國聽聞唐軍來襲,又從恒河方向又派來水軍支援,被唐軍水軍擊敗後逃跑,嚴秦開始專心進攻納幹傑城。
由於納幹傑在恒河以東八十多裏的地方,唐軍必須要登陸作戰,嚴秦留下副將秦如海,率領水師防止帕拉王國的從恒河方向增援,並保障前方唐軍的物資運送,自己則帶領第一路軍的陸軍主力,向東進攻納幹傑。
納幹傑周邊水網密布,到處都是水溝稻田地,唐軍的行軍極為不易,特別是重炮和輜重部隊前進比較困難。好在納幹傑離河邊也不是很遠,唐軍花了兩天的時間,終於抵達納幹傑城外。納幹傑城有居民約三十萬,城池高大,並挖有護城河,防守兵力眾多,攻城的難度不小。
唐軍剛抵達納幹傑城外,還沒攻城,沒想到納幹傑守軍主動出擊,向唐軍衝過來,帕拉軍的前鋒是象軍,後麵則是一群步兵。嚴秦看到帕拉軍衝過來,趕忙讓部隊排列陣型,做好迎擊準備。
第一路軍聽說過以前幾個部隊在中南半島與象軍的對戰經曆,所以將士們並不害怕,由於炮兵準備較慢,嚴秦決定先用火槍陣阻擊帕拉王國的象軍。
帕拉王國的象軍衝到前沿時,唐軍開始用火槍密集射擊,有些大象受傷受驚,其他大象則在帕拉軍的驅趕下繼續向唐軍衝來,唐軍的火力持續不斷,象軍根本無法衝過唐軍的火力網。
後麵唐軍的炮兵也做好了射擊準備,開始發射炮彈,不斷有炮彈在象群中爆炸,大象雖然皮糙肉厚,但是也頂不住槍炮火力的猛烈打擊,那些大象非死即傷,剩下的全部掉頭逃跑,反而將身後的帕拉步兵衝亂,帕拉軍狼狽逃回納幹傑城。
嚴秦決定將手中的7個扶桑團撒開,從南、北、西三個方向將納幹傑包圍,由鎮桑軍在城西進行主攻。嚴秦對納幹傑城認真觀察了一番,發現納幹傑城的城牆高大厚實,又有寬闊的護城河保護,進攻有一定的難度,城牆可以用大炮轟開,護城河的問題不好解決。
如果采用挖地道的方式,這裏的水位極低,挖下去一點就冒水,根本行不通。嚴秦命人製作一批木梯,這些木梯用較長的樹木做成,長度大於護城河的寬度,上麵釘滿木板,作為唐軍越過護城河時用。
嚴秦準備好以後,將炮兵集中在城西南方向,對準一段相對薄弱的城牆進行集中轟擊。納幹傑城的城牆雖然高大厚實,但是耐不住炮火的持續攻擊,連續轟擊一天後,終於有一大段城牆坍塌。嚴秦為了確保攻城順利,命令炮兵繼續攻擊,將這一段城牆徹底轟平,然後命令攻城部隊接近護城河。
唐軍接近護城河之後,仍有一些帕拉殘軍反擊,唐軍的火槍隊停留保持一段距離,對準反擊的帕拉軍進行集火射擊。經過一段時間的對戰後,敢於反擊的帕拉軍被徹底壓製住,後續唐軍開始架設木梯。
唐軍共架設八個木梯,在其他部隊的掩護下,唐軍先鋒部隊就經過木梯向城內攻去。帕拉軍不甘心失敗,組織了大量的兵力在缺口處拚死抵抗,唐軍好不容易打開缺口,也是猛烈進攻,兩軍開始了激烈的交戰。
這次進攻的唐軍都是鎮桑軍的精銳,手中的燧發槍射速更快,戰鬥力比那些扶桑兵更猛。經過一陣激烈的廝殺,缺口處的帕拉軍傷亡慘重,被迫後撤,唐軍終於突入城內,逐步擴大攻擊範圍。
城內的帕拉軍數量眾多,剛開始還負隅頑抗,但是激烈對戰中,產生很大的傷亡。帕拉軍人數雖然占優勢,但是戰損比太高,根本不是鎮桑軍的對手,被打的潰不成軍。
城外的幾個扶桑團,聽到城內殺得激烈,也想進城參戰,但是無法越過護城河和城牆,隻能在城外急的哇哇大叫。
正在扶桑軍著急的時候,城內的帕拉軍被鎮桑軍打的頂不住了,覺得城北一帶的唐軍兵少,決定從這裏向北突圍。一萬多帕拉軍從北門湧出來,正遇到前來阻擊的兩個扶桑團,雙方開始了新的激戰。
帕拉軍本以為這邊的唐軍兵少,沒想到這些扶桑軍戰力也很強,對著突圍的帕拉軍就是大殺四方。帕拉軍拚死突圍了一陣,根本無法突破扶桑兵的阻擊,隻能退回城內,沒想到城內的鎮桑軍也逼過來了,帕拉軍進退維穀,隻得紛紛投降。
經過連續三天的炮擊和進攻,納幹傑城內的帕拉軍全部投降,嚴秦看到納幹傑比較富庶,不願過多破壞,立即命令唐軍停止攻擊,就地受降。唐軍占領納幹傑城後,將俘虜全部繳械,集中關押,然後收繳府庫。
嚴秦從府庫中拿出一些財物,犒賞參加攻城的部隊,讓全軍在納幹傑先休整兩天。部隊休整期間,嚴秦一麵組織恢複城中秩序,一麵派人打聽第二路軍的情況。
嚴秦從斥候送來的情報得知,第二路軍擊敗羯陵伽的部隊後,又擊敗帕拉王國的十萬援軍,現在向西進攻去了。嚴秦知道第二路軍也是在按照計劃行事,自己也該繼續向帕拉王國的縱深攻擊,早日攻下其國都華氏城。
嚴秦覺得俘虜的三萬多名帕拉軍俘虜是個大麻煩,在他們保證不會再參加帕拉軍後,唐軍將大部分普通士兵全部釋放,留下五百多名官員、將領和骨幹分子集中關押。嚴秦留下一個扶桑團防守納幹傑城,而後帶領其他部隊回到恒河邊,乘船向恒河上遊進發。
嚴秦率軍沿著恒河又行駛了兩三天,沿途擊敗了幾股帕拉軍,來到戈爾貢城(今印度比哈爾邦東部)附近。戈爾貢位於恒河及其重要支流戈西河的交匯處,也是帕拉王國的一個重要城市,更是其首都華氏城的門戶,帕拉王國派了三萬部隊守衛此城。
由於戈爾貢就在恒河南岸,非常方便唐軍炮火的發揮,嚴秦讓6個扶桑團將城市的東西南三麵包圍後,開始用戰船上的大炮從北麵對著城市進行轟擊。
嚴秦感覺打下戈爾貢不難,不想破壞這座城市,唐軍炮火轟擊了一陣後,嚴秦就停止炮擊,命人搖旗示意讓守軍投降。戈爾貢是華氏城的門戶,國王曾經嚴令戈爾貢守軍堅守到底,所以守軍不敢輕易投降,繼續堅守。
正在此時,帕拉王國派出的一股援軍乘船趕到,嚴秦無暇顧及戈爾貢,趕忙命令水師部隊調轉船頭,開始與帕拉王國增援的水師部隊對戰。
這股帕拉援軍,跟唐軍的水師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對戰了一陣後,損失慘重,被迫撤退。鎮桑軍水師追趕了一陣,俘虜了一些帕拉軍,然後返回戈爾貢,準備繼續攻城,沒想到戈爾貢城內已經打起來了。
原來,包圍戈爾貢的幾個扶桑團,看到鎮桑軍主力被敵人援軍牽製,覺得戈爾貢沒有護城河,城牆也不算非常堅固,決定自己開打。
城南的兩個襄人團率先行動,采取交替掩護的方式接近城牆,然後采用爆破的方式攻入城內,其他兩個方向的扶桑團唯恐功勞全被那兩個團拿去,也采用爆破的方式攻入城內,與城內的守軍展開激戰。
這些扶桑兵打過幾次硬仗,戰鬥經驗更加豐富,內心的野性也被激發出來,打起仗來敢玩命,把城內的帕拉軍打的大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