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千古一帝——嬴政2)

字數:4654   加入書籤

A+A-


    初中時期學習《唐雎不辱使命》。
    在認真看完課文的翻譯後,那時的楊幼雲的心中不禁泛起疑惑,一種難以言說的違和感油然而生。
    就第一段而言,描述秦王欲以易地之名謀取安陵,安陵君委婉拒絕後派遣唐雎出使秦國這一情節。
    楊幼雲覺得或許還能與曆史的大框架相契合,算得上是個史實。
    然而,當她繼續深入閱讀後續內容時,越發覺得通篇情節發展十分詭異。
    實在是這一切在楊幼雲看來,與她所認知的曆史邏輯大相徑庭。
    在那個崇尚武力和權勢的時代,一個小小的安陵國使者,在秦國朝堂之上,麵對秦王如此強硬,
    怎麽可能輕易全身而退,還讓秦王屈服?
    這其中的種種細節,處處透露著相互矛盾。
    可惜當時尚且年輕的楊幼雲,還無法從更宏觀的曆史角度去理解那些被時間塵封的故事背後的複雜真相。
    她隻是單純地憑借自己對曆史的有限認知,覺得這篇課文中的情節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
    就像當初剛開始學習曆史,了解到秦始皇嬴政時的感情一樣。
    她隻是到現在都清楚地記得,那時候自己在課本的空白處,一筆一劃地寫下寥寥幾句覺得不合理的理由。
    ......
    係統888看熱鬧不嫌事大,再次貼心地在天幕上展示出《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
    大秦
    朝堂之上,氣氛莊嚴肅穆。
    上一秒,嬴政看著視頻中扮演自己的後世人,勉強滿意地點點頭。
    他在心中暗自思忖,這人至少在氣勢上與自己相差無幾,倒也不算辱沒了自己的威名。
    結果下一秒視頻就被後世子孫們大逆不道的彈幕占據。
    雖然是在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但是越來越狂悖放肆的話,看得嬴政有些頭皮發麻。
    “......這些後世子孫,真是放肆!!!”
    李斯微微低著頭,眼睛卻偷偷地往上瞥了一眼自家陛下。
    眼見著嬴政的耳根已經紅了個徹底。
    李斯心中暗自好笑,卻又不敢表露分毫。
    隻能在心中默默感歎後世子孫的大膽。
    西漢
    漢武帝劉徹正悠閑地坐在按天幕改造後的龍椅上,饒有興致地看著天幕上的這一切。
    他對後世子孫表達喜愛的言語倒是接受良好。
    唯一讓他感到有些可惜的是,這些誇讚的話語,主人公竟然不是自己。
    “嘖,後世子孫居然都那麽喜歡他嗎。也不知道始皇帝能不能消受得起。”
    劉豬豬有些酸溜溜地撇撇嘴,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羨慕。
    心中默默想著,自己在位期間,也是開疆拓土、文治武功,
    後世子孫對自己的喜愛程度應該會比嬴政更熱烈吧?
    明,洪武時期
    端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
    他本就是始皇帝嬴政的黑粉。
    平日裏從各種史書中了解到嬴政的事跡,心中對其多有不滿。
    在朱元璋看來,嬴政的一些政策和行為,實在是過於殘暴,勞民傷財,讓百姓苦不堪言。
    此刻,看到後世人對嬴政這般追捧的態度,他猛地想起那些所謂的讀書人在記錄曆史時的造假筆法。
    在朱元璋的認知中,那群讀書人一貫擅長編排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不惜歪曲事實,美化或者醜化曆史人物。
    現在他覺得嬴政的形象或許在史書中被刻意地誇大或者歪曲了。
    對於眼前這一切,朱元璋保持著不置可否的態度。
    曆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重重迷霧之中,不能僅憑這些後世子孫的言語和眼前的視頻就輕易下結論。
    朱元璋相信,等這些視頻結束後,平板天幕中會給出真正真實的曆史。
    到那時,再對嬴政做出評判也不遲。
    他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靜靜地等待著真相的揭曉。
    ......
    終於切換到下一個視頻,還沒等天幕前的眾人搞清楚狀況,
    後世人就這麽默契地圍繞著《唐雎不辱使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而嬴政,看到那熟悉又陌生的事件出現在天幕之上時,原本就冷峻的麵容瞬間變得更加陰沉。
    雙眼微微眯起,眼神中透露出一股難以抑製的憤怒。
    朕還是過於仁慈了,居然還有人敢這樣編排大秦!
    嬴政的拳頭緊緊地握起,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在這篇文章中,秦王被描繪成了一個貪婪、驕橫的君主,
    而那個小小的安陵國使者唐雎,卻成了勇敢無畏的英雄。這簡直是顛倒黑白!
    “果然要焚的歪曲事實的書還不全麵。”
    嬴政咬著牙,一字一頓地說道。
    殿內的大臣們,看著陛下如此憤怒,一個個都大氣不敢出。
    但是天幕上騷話亂飛的彈幕還是不斷湧現,且後麵還誇讚出了花樣。
    嬴政莫名從憤怒中平靜下來,麵色古怪。
    在看到[陛下,我是你的狗!我要給你修長城!!!]時,他沒忍住被逗笑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會兒的憤怒倒是散了個一幹二淨。
    ......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不斷積累,現在的楊幼雲終於可以更加完整地寫下,那時的自己疑惑的答案。
    【情節發展過於理想化,與現實中秦國強大的政治、軍事背景下外交鬥爭的實際情況不太相符。
    在戰國末期,秦國實力遠超其他諸侯國。
    秦王在外交場合通常處於強勢主導地位,不太可能輕易被一位使者的言辭和舉動嚇倒並屈服。
    以秦國當時的國力和秦王的威嚴,怎麽可能輕易被一個小小安陵國的使者如此挑釁?
    在那個強者為尊的時代,外交場合固然需要智慧和勇氣,但實力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一個小國使者在強國君主麵前如此大膽的行為,簡直就是以卵擊石,不僅無法改變局勢,更可能瞬間招來殺身之禍。
    從曆史大背景來看,戰國時期秦國致力於統一六國,采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憑借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手段逐步吞並其他國家。
    安陵作為一個小國,在當時的局勢下,根本無力與秦國抗衡。
    即使唐雎在言辭上讓秦王一時語塞,也難以改變秦國的戰略意圖和實際行動。
    而且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並未有類似安陵因唐雎的出色外交而得以獨存的記載。
    許多曆史記載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偏差和主觀色彩。有些史料為了突出某些人物的形象,會對事件進行一定的藝術加工。】
    在備忘錄中輕鬆地打下這些文字後,楊幼雲莫名覺得鬆了一口氣。
    喜歡老祖宗們圍觀我的現代生活請大家收藏:()老祖宗們圍觀我的現代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