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深入交流

字數:4702   加入書籤

A+A-


    燒烤的煙火氣似乎還隱約縈繞在鼻尖,與公主殿下那新奇興奮的眼神一同,構成了何沐陽返回公寓後,腦海中短暫的回味。他衝了個澡,洗去一身炭火味,換上幹淨的家居服,整個人鬆弛下來,陷進客廳柔軟的沙發裏。
    窗外的城市依舊燈火通明,但他所處的空間卻異常安靜。成名帶來的喧囂仿佛被隔絕在外,隻留下這一方獨處的天地。
    他隨手拿起平板電腦,習慣性地登錄了新博小號(原身遺留的,幾乎沒怎麽用過),想看看今天《演員》的餘波又衍生出了哪些有趣的討論。私信和@數量自然是爆炸的,他粗略掃了一眼,大多是粉絲的狂熱表白和媒體的采訪請求,正準備關閉,一條來自ID名為“墨客”的私信,卻因其獨特的格式和長度,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個ID他有印象。正是在他直播吟誦《清平調》時,那個打賞了巨額“宇宙飛船”,並在之後引發官媒點讚的起點性人物之一。他點開過對方的頭像,簡介一片空白,沒有動態,像個幽靈賬號,但直覺告訴他,這背後絕非普通人。
    此刻,“墨客”發來的,是一篇措辭嚴謹、引經據典的長文。並非簡單的讚美,而是從文學理論的角度,對《清平調》二首進行了極其專業和深入的剖析。
    “何先生冒昧打擾。
    反複拜讀《清平調》二首,心潮難平,尤覺其藝術成就遠超當下淺薄評析。試以拙見淺析之:
    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一句,運用‘擬物’與‘通感’之極致,非僅狀美人之姿,更將觀賞者(或創作者)的主觀情感投射於物象,達到‘物我兩忘,神與物遊’之境,此乃古典美學中‘興象’之至高體現。較之《詩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直白描摹,更顯含蓄蘊藉,想象空間遼闊無垠。
    其二,‘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用典(群玉山、瑤台)不著痕跡,渾然天成,非熟稔古籍、胸有丘壑者不能為。此二句將現實之美升華至仙境,虛實相生,意境頓開,深得莊周夢蝶‘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之玄妙精髓……
    另,晚生不才,於文藝理論一道偶有涉獵,現有三惑,百思難解,鬥膽請教:
    一、先生之作,格律嚴謹,氣韻高古,然其精神內核,似又與舊體詩之‘載道’、‘言誌’傳統有所疏離,更近於一種純粹的、超功利的審美體驗,此當如何界定?
    二、詩中意象組合(如雲、花、春風、露華、玉山、瑤台)所形成的獨特‘意境場’,其生成機製,除卻天賦靈犀,可有理論路徑可循?
    三、當今之世,古典精神式微,先生以為,舊體詩創作當如何應對現代性衝擊,方能既不失其本色,又能與時代共鳴?”
    何沐陽逐字逐句地看完這條私信,原本放鬆的姿態微微調整,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化為濃厚的興趣。
    高手。
    這絕對是個高手。不是那種附庸風雅的吹捧,而是真正鑽進了文本內部,從美學、修辭、用典、意境等多個維度進行了鞭辟入裏的分析。提出的三個問題,更是直指古典文學在現代語境下的核心困境,極具深度和代表性。
    看來,這個“墨客”,不僅有錢(能隨手打賞十個宇宙飛船),更有才,有思想。
    對方將他置於一個極高的位置進行探討,他自然不能敷衍。
    何沐陽略一思索,指尖在平板電腦的虛擬鍵盤上開始敲擊。他沒有刻意堆砌晦澀術語,而是用一種清晰、精準,甚至帶著點現代學術研討意味的語言,結合另一個世界更為成熟和多元的文藝理論體係,開始回複。
    “墨客先生(女士)慧眼如炬,剖析精深,令人佩服。
    關於所詢三惑,淺見如下,權作交流:
    一、關於‘載道’與審美。詩可言誌,亦可純然審美。拙作或更傾向於後者,追求一種‘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意境美。其精神內核,非疏離傳統,或是將個體對‘美’的極致感受與想象,置於創作首位。此亦可視為對‘詩緣情’一脈的某種延伸與極致化。不必強求載道,美本身,即是其存在的最大價值。
    二、意境生成,確有路徑。除卻個人感悟,可借鑒‘意象派’詩歌理論,強調意象的直觀呈現與疊加,營造‘情緒對等物’。同時,注重語言的‘陌生化’處理,打破慣常思維,使尋常意象組合出新鮮感與張力。如‘雲想衣裳’,便是將雲、衣裳、花、容顏這幾組本不直接相關的意象,通過‘想’字勾連,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三、舊體詩與現代性。竊以為,不必囿於形式上的古今對立。舊體詩之生命力,在於其凝練的語言、深遠的意境與獨特的韻律美感。應對現代性,關鍵在‘精神’而非‘皮囊’。可用古典形式,承載現代人共通的情感、哲思與審美體驗。格律是骨架,而情感與思想是血肉。隻要血肉是鮮活的、現代的,骨架自能支撐其煥發新生。譬如,現代都市的孤獨、速食愛情的虛幻、科技倫理的困惑,何嚐不可入詩?關鍵在於找到與之匹配的、不失古典韻味的表達方式。”
    他頓了頓,又在最後補充了一句,帶著點半開玩笑的意味:
    “以上淺見,多是一家之言,姑妄聽之。理論終是後見之明,創作當下,但求心手相應,意到筆隨而已。”
    回複發送。
    何沐陽放下平板,端起桌上的水杯喝了一口。他知道,自己這番回答,融合了地球現代文藝理論(如意象派、陌生化理論)與他對古典詩詞的理解,在這個理論相對貧瘠的世界,必然會產生不小的衝擊。
    他很好奇,那位“墨客”,會作何反應。
    網絡另一端。
    內閣首席秘書處,二等秘書辦公室。
    林墨染剛剛結束一場冗長的會議,略顯疲憊地揉了揉眉心。她習慣性地拿起私人手機,點開了與新博小號“墨客”唯一關注的那個賬號的私信界麵。
    當她看到何沐陽那條長長的回複時,疲憊瞬間一掃而空,身體不由自主地坐直了。
    她逐字逐句地閱讀著,眼神從最初的期待,逐漸變為驚訝,再到深深的震撼,最後凝固為一種近乎癡迷的專注。
    “‘美本身,即是其存在的最大價值’……‘詩緣情的延伸與極致化’……”她低聲重複著其中的句子,眼中光彩連連。這個觀點,與她一直以來隱隱感覺到、卻未能清晰表述的想法不謀而合!
    “‘意象派’?‘陌生化’?情緒對等物?”這些陌生的理論名詞,從何沐陽口中說出,卻顯得如此自然,並且精準地解釋了她關於“意境場”生成的疑惑!
    而當看到何沐陽關於舊體詩與現代男女關係的論述時,林墨染更是感覺仿佛有一道閃電劈開了她思維中的迷霧!
    “用古典形式,承載現代人共通的情感、哲思與審美體驗……”“關鍵在於找到與之匹配的、不失古典韻味的表達方式……”
    精辟!太精辟了!
    這不僅僅是對她問題的回答,這簡直是為陷入困境的新漢古典文學創作,指出了一條可能的康莊大道!
    她原本以為,何沐陽隻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創作者,憑借驚人的直覺和靈感進行創作。萬萬沒想到,他在文藝理論上的見識和思考,竟然也如此深邃和超前!遠遠超出了她所接觸過的任何一位學者或評論家!
    這種跨越創作與理論的全麵碾壓,讓她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想要深入了解對方的衝動。
    這個男人,他的才華邊界,究竟在哪裏?
    她顫抖著手指,想要立刻回複,表達自己的欽佩與受到啟發後的激動,但打了幾個字,又覺得任何語言在此刻都顯得蒼白。
    她看著屏幕上何沐陽最後那句“理論終是後見之明,創作當下,但求心手相應,意到筆隨”,仿佛能看到對方那副舉重若輕、超然物外的姿態。
    這是一種建立在絕對實力基礎上的從容。
    林墨染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她將何沐陽的回複複製下來,存入一個加密文檔,反複研讀。
    心中的好奇,如同藤蔓般瘋狂滋長,已經達到了頂點。
    她不能再僅僅滿足於這種虛擬的交流了。
    她需要更近距離地觀察,更真實地了解。
    這個名叫何沐陽的年輕人,身上籠罩的迷霧,比她想象的還要濃厚,也……更加吸引人。
    她拿起內部通訊器,接通了下屬。
    “幫我整理一份關於藝人何沐陽的詳細社會影響力評估報告,要盡可能全麵,包括他的成長背景、人際關係、公開言論分析……越快越好。”
    放下通訊器,林墨染的目光再次落回手機屏幕,看著何沐陽的頭像,眼神複雜。
    也許,是時候,親自去見一見這位“網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