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厲鬼索命

字數:3566   加入書籤

A+A-


    倭軍主力被調走,比壑忍眾徹底成了一支孤軍。
    他們失去了後方的火器支援和兵力掩護,隻能與三寺四家的高手們進行最原始、最血腥的白刃戰。
    忍頭見勢不妙,虛晃一招逼退瘋狂的呂慈,發出一聲尖利的呼哨,竟是想帶領殘部突圍。
    但三寺四家的高手們豈會讓他們如願?
    眾人早已殺紅了眼,結成陣勢,將他們死死地困在原地,一場不死不休的圍殲戰就此展開。
    而在主戰場之外,另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正在倭占區內如火如荼地進行。
    深夜,一座被倭軍占據的縣城裏,一隊巡邏的士兵正打著哈欠走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
    “真他娘的倒黴,這鬼地方連個花姑娘都找不到。”
    一個士兵低聲咒罵著。
    “閉嘴!小心被小隊長聽見!”
    另一個士兵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就在這時,一陣陰冷的風毫無征兆地吹過。
    街角的燈籠詭異地閃爍了兩下,突然熄滅。
    “怎麽回事?”
    幾名士兵瞬間緊張起來,紛紛舉起了槍。
    黑暗中,一個掛在屋簷下的風鈴,開始自己輕輕搖晃起來,發出一陣清脆而又詭異的“叮鈴”聲。
    緊接著,一個巡邏兵的步槍,竟自己從他手中掙脫,緩緩地漂浮到了半空中,槍口調轉,對準了他的額頭。
    “啊——!鬼啊!”
    那士兵嚇得魂飛魄散,發出一聲不似人聲的尖叫,癱軟在地,屎尿齊流。
    其他幾名士兵也被這完全違背常理的一幕嚇破了膽,瘋狂地朝著那支懸空的步槍開火。
    砰!砰!砰!
    槍聲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刺耳,也徹底引爆了整座縣城的恐慌。
    躲在暗處的全性高手,看著眼前的傑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手指微動,那支懸空的步槍在空中打了個轉,隨即“哐當”一聲掉在地上。
    他則身形一晃,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更深的黑暗裏。
    類似的事情,在各處倭占區接連上演。
    有時是軍官的武士刀在半夜自行出鞘,在牆上刻下“殺人償命”的血字;
    有時是軍營裏的旗幟在無風的夜裏瘋狂舞動,仿佛有無形的冤魂在拉扯。
    這些“厲鬼索命”的恐怖事件,配合著一些被全性中人刻意散播出去的童謠,迅速在倭軍中傳開。
    “三更鼓,夜啼哭,冤魂索命把門敲……”
    與此同時,在一些倭軍需要經過的山林裏,“食人妖怪”的傳說也開始不脛而走。
    幾個擅長幻術的全性門人,在山中製造出各種恐怖的幻象:
    血紅的眼睛在林中一閃而過、巨大的黑影在月下咆哮、淒厲的慘叫聲從密林深處傳來……
    這些幻象配合著幾具被野獸啃食過的、狀貌淒慘的士兵屍體,讓“食人妖怪”的傳說變得無比真實。
    一時間,倭軍內部人心惶惶,士氣跌落到了穀底。
    許多士兵晚上根本不敢睡覺,精神幾近崩潰,甚至出現了士兵因為過度恐懼而自殺的事件。
    更讓三寺四家感到意外的,是全性那無孔不入的情報網。
    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陸續有被俘的抗倭誌士和被擄掠的無辜百姓,被以各種匪夷所思的方式營救出來。
    有的是被裝在運糧的麻袋裏送出了城;
    有的是在“厲鬼”的掩護下,大搖大擺地走出了監牢;
    還有的,則是被全性中那些擅長土遁的異人,直接從地底下帶了出來。
    這些獲救的人,輾轉來到三寺四家的臨時據點,將全性所做的這一切,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張雲淵靜靜地聽著這些消息,心中感慨萬千,那潭古井無波的死水,再次泛起了層層漣漪。
    他想起在二十四節穀中,無根生站在篝火前,指著星空,立誓要改造全性的豪言壯語。
    “隻要我無根生一日為全性代掌門,全性便不再是藏汙納垢之地!
    我將重立門規,清掃敗類!
    日後,全性在我手中,一樣會是除魔衛道!
    見到世間不平事,一樣會拔刀相助,匡扶正義!”
    那擲地有聲的話語,仿佛還在耳邊回響。
    如今看來,此人言出必行,竟真的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他的諾言。
    他所用的手段,汙染水源、製造恐慌、裝神弄鬼……
    無一不是被所謂的名門正派所不齒的“下三濫”手段。
    可這些手段,卻起到了正麵戰場上千軍萬馬都難以達到的效果。
    它們以最小的代價,造成了敵人最大的混亂和傷亡,更拯救了無數無辜的生命。
    正與邪,到底該如何區分?
    師父的話,再次在他腦海中響起。
    “真正的正邪,不在門派,不在立場,更不在於你用的是什麽功法。它在這裏,在人心。”
    張雲淵抬起頭,望向遠處那片被戰火與恐慌籠罩的土地,眼中閃過一絲複雜而明亮的光。
    他忽然覺得,無根生這個人,或許比自己想象的,要更加有趣,也更加值得深交。
    這個男人,當真是一條漢子。
    他對無根生的認知,在這一刻,再次被徹底刷新。
    這個看似玩世不恭,行事百無禁忌的全性代掌門,心中自有一杆秤,自有一份家國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