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通文館!莫不是代家中長輩售賣?

字數:4933   加入書籤

A+A-


    她的語氣中充滿信任。
    仿佛已經看到顧銘的字在通文館中引人爭相求購的場景。
    顧銘笑了笑,“那就借娘子吉言。”
    他三兩口喝完碗裏的粥,站起身來。
    “且在家裏等我回來。”
    蘇婉晴也跟著站起,走到身前。
    近在咫尺的距離令她的麵頰微微發燙,但還是鼓起勇氣,伸出手為其整理好那件洗得發白的舊儒衫的衣領,撫平上麵的褶皺。
    動作笨拙,卻極盡溫柔。
    那雙幹淨的眸子裏,映著顧銘的身影,也映著一絲她自己都未曾察覺的繾綣與期盼。
    “相公,早些回來。”
    溫軟的叮嚀在耳畔回響,顧銘心中一暖,點了點頭,轉身走出了這間簡陋卻已有了溫度的茅屋。
    晨風帶著微涼的濕意,吹拂著他洗得發白的儒衫。
    安河縣的街道已經漸漸蘇醒,早起的店家卸下門板,炊煙自屋簷嫋嫋升起,與河上的薄霧交織在一起。
    街上行人不多,但見到顧銘這般書生打扮的,都會下意識地側身讓路,眼中帶著幾分敬畏。
    這便是大崝王朝,文風鼎盛,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通文館坐落在縣城東首,臨著文廟,是一座三進的青磚黛瓦院落,門口兩座石獅威嚴肅穆,朱漆大門上懸著一塊黑底金字的牌匾,筆力蒼勁,正是“通文館”三字。
    還未走近,便能聞到一股濃鬱的墨香與書卷氣。
    顧銘整了整衣衫,邁步而入。
    館內小吏見他衣著樸素,本有些怠慢,懶懶地抬了抬眼皮。
    “何事?”
    “在下顧銘,新科童生,前來登記,欲在館中坊市寄賣些字畫。”
    顧銘不卑不亢地說道。
    那小吏神色稍正,但依舊帶著幾分公事公辦的疏離。
    “可有憑證?”
    顧銘從懷中取出縣衙頒發的案首文書。
    當小吏的目光落在文書上案首二字時,臉上那最後一絲怠慢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諂媚的恭敬。
    “原來是顧案首!失敬,失敬!”
    童生案首,幾乎是板上釘釘的秀才,未來也有一定概率考上舉人。
    他連忙起身,親自為顧銘奉上一杯熱茶,態度與方才截然不同。
    “案首稍待,小的這就為您辦理。”
    登記的過程異常順利。
    很快,一塊刻著“顧”字的梨木牌便交到了顧銘手中。
    這便是坊市的憑證。
    “顧案首,坊市在第二進院落,您持此牌便可尋一空位設攤。若有佳作,也可交由我們館中代為售賣,隻是要抽一成利。”
    小吏殷勤地解釋著。
    “多謝。”
    顧銘道了聲謝,接過木牌,徑直向第二進院落走去。
    通文館的坊市果然熱鬧非凡。
    寬敞的庭院裏,錯落有致地擺著數十個攤位,往來者絡繹不絕。
    有身著錦緞、腹笥便便的地主老財,在家仆的簇擁下,附庸風雅地挑選著字畫。
    也有青衫磊落的文人學子,三五成群,在一幅作品前駐足品評,高談闊論。
    空氣中彌漫著墨香、紙香,以及人們壓低了聲音的交談聲,形成一種獨特的、屬於文人的喧囂。
    顧銘尋了個靠牆的空位,地方不大,但還算清淨。
    他解開麻繩,將自己挑選出的五幅書法作品小心翼翼地鋪在地上。
    他用的紙是坊間最廉價的草紙,泛著黃,質地粗糙。
    可當那淋漓的墨跡展現在眾人眼前時,紙張的簡陋便再也無人關注。
    那一個個黑字,仿佛擁有生命一般,在粗糙的紙麵上躍動。
    或如蒼龍入海,氣勢磅礴。
    或如流雲無定,飄逸出塵。
    一股超逸絕倫的風骨,透過筆畫,撲麵而來。
    起初隻是路過的人不經意地一瞥,隨即腳步便像被釘住一般,再也挪不開。
    很快,顧銘這簡陋的攤位前,便越聚越多。
    “嘶……”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秀才倒吸一口涼氣,他俯下身,幾乎要將臉貼到紙上,撫著胡須的手微微顫抖。
    “這筆力,這氣韻……老夫沉浸書法三十載,也未曾見過如此靈動飄逸的境界!”
    他渾濁的眼中,滿是震撼。
    旁邊一個身形富態的中年商人,看得兩眼放光,連連點頭。
    “何止是靈動飄逸!依我看,這字,足以登堂入室了!”
    他雖不懂其中門道,卻能感受到那份撲麵而來的美感與氣度,已然動了心思。
    老秀才聞言,卻搖了搖頭,神情嚴肅。
    “不,‘登堂入室’不足以形容其百一!”
    他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斷然。
    “此等風骨,對筆墨的掌控已入化境,老夫看來,已然達到了‘融會貫通’之境,甚至……甚至隱隱觸摸到了‘登峰造極’的門檻!”
    “登峰造極?!”
    此言一出,四下嘩然。
    圍觀的眾人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在大崝王朝,書道評級森嚴,登峰造極,那可是無數文人窮盡一生都難以企及的高度!
    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對這作品的評價爭論不休,但無一例外,都充滿了驚歎與讚美。
    那富態男人更是激動得滿麵紅光,他擠到顧銘麵前,迫不及待地問道。
    “敢問這位小哥,不知寫下這幾篇字的是何人?”
    若再有來曆,就更不得了!
    周圍的人也紛紛看來,目光灼灼,都想知道其名諱。
    顧銘神色平靜地站起身,拱手。
    “讓各位見笑了。”
    他緩緩開口。
    “這些拙作,皆是在下所書。”
    “五百文銅錢一幅。諸位若有看得上眼的,自取便是。”
    童生案首算不得什麽名氣,縱使質量在這裏,他也沒敢開太高的價格。
    然而,顧銘此言一出,原本喧鬧的場間,卻瞬間陷入一片死寂。
    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他,仿佛在看一個瘋子。
    一個看起來年紀不過二十的年輕人,竟敢說自己是佳作的筆者?
    短暫的寂靜後,是轟然爆發的質疑。
    “小哥莫要說笑!”
    一名學子打扮的人率先開口,眉頭緊鎖。
    “這等境界的書法,非浸淫此道數十年的大家不可為,你才多大年紀?”
    “是啊是啊,”旁邊立刻有人附和,“莫不是代家中長輩前來售賣?我等並無輕視之意,隻是此事太過匪夷所思。”
    “沒錯,小哥,你還是說實話吧。”
    質疑聲四起,一道道目光如同利劍,審視著顧銘。
    在他們看來,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個人的才華或許能靠天分,但書法的境界,卻必須要用歲月與苦功一點點打磨,否則往往隻具其形,不具其神!
    顧銘的年紀,實在太沒有說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