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梅信傳書·山河新章

字數:2241   加入書籤

A+A-


    春分時節,林悅然領著玄王與阿史那老王爺,帶著一眾將士與百姓,前往那神秘的冰窟。踏入冰窟,眾人隻覺一股清冷之氣撲麵而來,冰窟深處的冰棱閃爍著暖黃的光,與洞外漸融的積雪形成了一幅奇妙的光影畫卷。
    “這是……”林悅然指著冰窟頂上垂落的冰棱,隻見那些冰棱上竟隱隱有字跡浮現。玄王上前仔細查看,隻見冰棱上的字跡漸漸清晰,正是前世蘇婉兒留下的詩句:“雪落時,梅未醒;春來日,信自通。”
    “這冰棱……”阿史那老王爺喃喃道,“當年你守閣樓時,我見你總對著冰棱發呆,原來這冰棱裏藏著你與玄王的誓言。”
    林悅然望著冰棱,眼眶微紅。她伸手輕輕觸碰冰棱,那冰冷的觸感卻在指尖化作暖意,仿佛前世的淚與今生的暖在此刻交融。就在這時,冰窟外忽然傳來一陣喧鬧聲。眾人走出冰窟,隻見一群孩子正拿著用銀線梅枝編織的風箏,正準備放飛。
    “公主!”一個孩子跑過來,手裏拿著一個風箏,“這是我們用銀線梅枝編的風箏,上麵寫著‘同心’,送給您和玄王哥哥。”
    林悅然接過風箏,隻見風箏上“同心”二字被銀線纏繞,閃爍著柔和的光。她抬頭望向天空,隻見北境的蒼鷹與中原的白鴿正翱翔在藍天,仿佛在為這“同心”的山河奏響讚歌。
    “孩子們,”林悅然笑著說,“這風箏要帶著我們三千裏山河的真心,飛向更遠的地方。”
    玄王接過另一個風箏,望著天空中的飛鳥,忽然說:“我讓人在北境的每一座烽火台上都種上銀線梅,讓北境的將士們都能看到這‘同心’的花。”
    阿史那老王爺點點頭,說:“我也會在北境的牧場裏,種上中原的麥穗,讓北境的牧民們也能感受到中原的春。”
    林悅然望著他們,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想起前世蘇婉兒在閣樓窗前織銀線的模樣,那時的她總說“真心要像銀線,要纏得緊,要繞得長”;如今她望著眼前這融融的春光,望著碑前的百姓,望著孩子們手中的風箏,忽然明白,真心不是纏得緊、繞得長的銀線,是融在山河裏的春——是北境的雪消了,中原的春來了,是冰棱裂了,梅開了,是前世的淚,今生的笑,終於在三千裏山河裏,長成了滿山的春。
    “玄王,”她輕聲說,“等來年春信再至,我們帶孩子們去冰窟看看吧。那裏有前世的淚,也有今生的暖——告訴他們,真心不是鎖在盒子裏的珍珠,是要撒在雪地裏的,要讓北境的馬兒踩著它奔跑,要讓中原的農夫踩著它耕種,要讓三千裏山河的百姓,都踩著它過日子。”
    玄王望著她,忽然笑了。那笑裏有前世蘇婉兒在閣樓窗前織銀線的模樣,有這一世冰窟裏冰棱碰撞的脆響,有雙生梅根須相連的暖意,有石碑前百姓捧來的新麥香。他望著碑上的“同心”二字,望著碑前的百姓,望著她眼中的光,忽然明白,所謂“真心”,原是要像雙生梅的根須,要像玉玨的裂痕——看似分離,實則相連;看似破碎,實則完整。
    “好。”他說,“等梅開時,我便帶北境的將士來,讓他們在碑前跪拜——不是跪拜皇權,是跪拜三千裏山河的真心。”
    風過梅林,銀線輕顫,像極了前世蘇婉兒與玄王未說出口的誓言。而雙生梅的花信,正順著三千裏山河,開向更遠的地方——那裏有北境的雪,有中原的春,有冰棱的寒髓,有銀線的暖,有前世的淚,有今生的笑,有三千裏山河的真心,終於,在這一世,長成了滿山的春。
    這一年,北境的冰窟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中原的桃園成了百姓的福地。林悅然與玄王在碑前立下誓言,要讓三千裏山河的百姓都能過上安穩的日子。他們帶著百姓們在冰窟裏種下銀線梅,在桃園裏種下麥穗,讓北境的雪與中原的春,在這片土地上交融共生。
    而那株相守閣舊址的銀線梅,依舊每年按時開花。每到花期,雙生梅的花瓣會飄向北境的雪原,白梅的花蕊會融進中原的春溪,仿佛在訴說著前世與今生的故事。孩子們會在梅樹下許願,大人們會在碑前祈禱,三千裏山河的百姓們,都在這“同心”的山河裏,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雪落時,梅未醒;春來日,信自通。”這句詩,成了三千裏山河百姓們心中的信仰。他們知道,無論時光如何流轉,無論山河如何變遷,這三千裏山河的真心,永遠像雙生梅的根須,像玉玨的裂痕——看似分離,實則相連;看似破碎,實則完整。
    而林悅然與玄王,也在這“同心”的山河裏,找到了屬於他們的幸福。他們望著碑前的百姓,望著那漫山遍野的銀線梅,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們知道,這三千裏山河的真心,將永遠在這片土地上綻放,成為永恒的傳奇。